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课堂练习: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随堂

第五单元 第十四课 一、选择题 1.光绪年间,外国人在北京、上海等地开设的西餐馆多了起来。京华慷慨竹枝词“六国饭店”说“海外奇珍费客猜,西洋风味一家开。外朋座上无多少,红顶花翎日日来。”该材料反映出 B A.西餐在光绪年间传进中国B.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C.就餐顾客尽是清政府官员D.西餐馆主要提供山珍海味 [解析] 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开始出现西餐馆,材料不能说明西餐在光绪年间传进中国,A项错误;
“西餐馆多了起来”“红顶花翎日日来”反映出鸦片战争后西餐馆成为达官贵人的最爱,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B项正确;
C、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2.民国政府定新年为元旦后,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上年十一月三十日所过阳历之新年,百姓皆不以为然,唯官厅庆贺,民皆睨而视之,且谓是彼等之年,非吾之新年耳,民情大可见矣。”这反映了 C A.政治运动推动历法改革进程 B.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C.传统观念与习俗具有强大惯性 D.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推广 [解析] 材料中反映出民国确定新的节日和历法,但没有得到百姓的认可采用,由此判断传统观念仍然强大顽固,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旧历法并非落后习俗,B项错误。

3.从图甲到图乙的历史变迁,反映了 C A.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B.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 C.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D.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 [解析] 题干材料并非反映“日常服饰”,A项错误;
民国时期先进习俗并未完全取代落后习俗,B项错误;
近代以来,尤其是清末民初,受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的影响,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C项正确;
材料体现不出“婚姻自主观念”,D项错误。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乡居民都要凭票购买棉布。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曾长期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上述政策的变化表明 B ①中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②政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 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故选B项。

5.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老百姓着装的变化。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B A.改革开放的实行B.计划经济的形成 C.生活水平的提高D.思想观念的解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使生产力得到解放,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思想观念逐步得到改善和解放,这从人们的日常服装就能表现出来。计划经济体制并非是这种变化的原因,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6.服饰和娱乐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现代文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近现代中国服饰和娱乐也在发生着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6年,天津大公报进行了有关“剪辫易服”的征文活动,下面是其中一些观点 “近据生理学家考求,毛发原为血垢之发表,不剪除以净刷,即于生理攸关。”“今苟断然行之,则全国之精神必为之一振,而皆知我国实行新政之迫切,则军业、学业、工商农诸业,各一以竞争之心以图前进。”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后期广为传唱的歌曲 东方红 大海航行靠舵手 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 万岁毛主席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 2015年11月国内某网站发布的卡拉OK歌曲排行榜 1 陈洁仪新加坡祝君好 2 谢霆锋、林忆莲爱的味道 3 王心凌远在眼前的你 4 黄子韬我是大主宰 5 Joyce Chu马来西亚好想你 1依据材料一,概括提倡“剪辫易服”的理由。

[解析] 据材料一中“据生理学家考求,毛发不剪除以净刷,即于生理攸关”得出剪辫易服有利于个人健康;
据“全国之精神必为之一振”得出提振士气,改善精神面貌;
据“皆知我国实行新政之迫切以图前进”得出配合“新政”的开展,促进社会进步。

[答案] 理由剪辫易服有利于个人健康;
提振士气,改善精神面貌;
配合“新政”的开展,促进社会进步。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现代社会文化生活的哪些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解析] 第一小问,对比材料二第一个表格中“毛主席”“文化大革命”等内容及第二个表格中“爱的味道”“大主宰”“马来西亚”等内容可得出从政治化到生活化、个性化,从单调到丰富多彩、开放;
第二小问,据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后期”“2015年”等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

[答案] 变化从政治化到生活化、个性化,从单调到丰富多彩、开放。

前者原因“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受到“左”倾错误的冲击。

后者原因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繁荣,生活观念逐渐变化,国际交流频繁,信息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