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合川区渭沱中学八级物理第三学月,1.doc

八年级物理第三次学月试题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答题卷收回. 一、 选择题 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 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70cm C.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D.人的眼睛迅速眨一下的时间约为2s 2.下图中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B.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A.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D.小孔成像 C.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5,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3, 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A.59 B.32 C.23 D.95 4.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早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C.深秋,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 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图2 A B C D 空气 空气 空气 空气 5.小明在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水的碗里,把碗放在桌子上并慢慢向远处推移,直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保持头部不动,缓缓地向碗中倒水,当水达到一定的深度,小明又重新看到碗底的硬币。如图2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6.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3 a和b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的速度相同 B.甲通过2.4m时,乙通过3.6m s/m s/m t/s t/s a b 图3 图4 C.两车相距1.2m时,运动的时间是6s D.经过3s,甲、乙相距0.3m 7.如图4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物距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要想在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使屏靠近透镜 B.使屏远离透镜 C.使屏向上移动 D.使屏向下移动 图5 8.小翔同学看到学校中的一个水管在滴水,马上前去拧紧。在此过程中他突然想到水滴下落的快慢有什么规律吗于是他和几名同学找来秒表、刻度尺、数码相机等器材开始了研究。首先他们调整水管阀门使水能一滴滴的下落,并保持水管向下滴水的时间间隔相等。此时他们将刻度尺放在水滴下落路径的旁边,用数码相机拍照。分析照片之后发现,每滴水的运动规律基本相同。其中一幅照片如图5所示。水滴从图中最上面一滴水位置至最下面一滴水位置的运动过程中,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水滴下落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 ②水滴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③水滴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大 ④水滴下落过程中平均速度随着下落高度的增大而增大 A.只有①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二、填空作图题填空题每空1分,作图题17题2分、18题3分,共20分 9.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行驶在江北大道上, 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以大道两旁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甲乙两车都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0. 课堂上, 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 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 (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3m,湖水深2m,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倒影”距离湖面______m. 11.在图6所示的四幅图中, 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图, 其矫正做法是______图。

12.有五名同学先后用同一刻度尺对同一物体进行五次测量,记录结果是17.82cm、17.81cm、17.79cm、17.28cm、17.81cm。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则测量的结果应记作_________ cm。

13. 在元旦文艺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琴声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14.下列光现象①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②池水变“浅”了;
③水面倒影如镜;
④海市蜃楼;
⑤在潜水艇中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⑥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⑦用照相机拍摄美丽的风景。属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填序号)。

15.小霞同学测某物体长度时的情景如图7所示,则物体长度是________cm。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小越同学采用如图8所示的方法测量硬币的直径。测得硬币的直径D是 ________1.85cm。

2 3 4 5 cm 图7 图8 7 cm cm 40 图9 O 16.如图9所示,一束斜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O点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经反射后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 。若要使反射光线向左水平射出,则平面镜应绕O点逆时针旋转 。

17.如图10所示,画出两条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图11 O O A B 图6 图10 18.如图 11 所示,O是 O 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物体 AB 在该平面镜中的像AB。at2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19.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 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_______态,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_℃,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_______(选填“快”或“慢”). (4)图像中DE段是_______过程. 20.如图17a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白纸 a b 图17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小勇同学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其可能的原因是 。

(6)如图17b所示是小华同学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他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小华同学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图18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18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 。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接下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 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后, 在光屏上还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 这时所成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

(4)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缩小的像,若此时将蜡烛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 。

A.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一些 B.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些 C.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 D.以上均可 (6)实验中,当小明用白纸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 。

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 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C.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 D.成像情况不受任何影响 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四、论述与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22题6分,23题6分,共1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解答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2.暑假里,小勇乘火车去游玩时,他乘坐的火车总长为180m。当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他坐在车上测出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60s。求 (1)此隧道有多长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多长时间 23.小强的爸爸听说小强学习了运动的快慢及声现象后,想考查一下小强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于是周末一起驱车来到郊外,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山崖开去并鸣笛一声,4秒钟后,小强和他爸爸听到了回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小强爸爸让小强计算一下此时他们距山崖的距离,请你帮助小强解决这一问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