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一门两代“丹”“青”.docx

赵氏一门,两代“丹”“青” 壹 赵丹美专出身的男一号 提起赵丹,人人都道是美男子一枚。的确,且不说他主演的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两部电影完全可算作中国电影史上的绝对经典,之后的代表作丽人行和乌鸦与麻雀,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主演的武训传林则徐聂耳海魂烈火中永生等一系列名片也部部都是在电影史上留得住名字的作品。而因为这些作品,这个浓眉大眼、端庄刚毅且演技激昂的“男一号”一直以来都是以演员的身份广为人知并深入人心的,以至于很多人并不知道,赵丹在成为演员之前就曾考入上海美专学习国画,随黄宾虹、潘天寿等名师专攻山水,而在他成为舞台和荧屏的宠儿又经历了那场著名的运动,饱经人生起伏之后,绘画这项爱好或者说天赋更是成为了他人生末路时最重要的精神慰籍。

赵丹原名赵凤翔,出生在江苏省扬州市,后随父亲迁居南通。1931年中学毕业后,16岁的赵凤翔考入了上海美专国画系,学校里成天绘画、演戏,学生们还成立诗社、画社,气氛十分活跃,这里充满浪漫气息的生活环境对日后他的艺术之路可以说不无影响。在上海美专,赵丹学的是山水画,当时的系主任是黄宾虹,班主任是潘天寿,教山水的老师还有郑午昌、许征白等。赵丹一开始学画就得到这几位名师的亲自传授,加上他又聪明好学,所以其山水技法基本功打得很扎实。在美专的三年时间里,他的画艺突飞猛进,一直受到老师们的赞赏。班主任潘天寿将他视为“二弟”,常常在赵丹画上题款。在这时期,年轻的赵丹创作出了一幅得意之作,那是在他17岁时画的一幅一丈四尺长的山水手卷,曾获得校内外和美术界的一致好评。赵丹一直保存完好,直到晚年他还常让初次到他家的朋友看那幅山水长卷。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赵丹还曾特地将这幅山水画卷带到北京请周恩来总理过目,周总理看了也很欣赏,鼓励他可以多画些,这幅手卷曾在周总理办公室存放了好多天。

学画之余,年轻的赵丹从美专剧团的演出活动中找到了乐趣和兴趣,很快成为了郑君里等人举办的进步文艺团体“新地剧社”的台柱和骨干。当时的美专剧团实际上已受上海左翼剧联领导,剧联派陈鲤庭辅导他们排演田汉剧作,演出常带有浓厚的革命色彩。1932年秋,赵丹、徐渠、王为一等一批爱国青年加入了剧联组织,剧联党组织派于伶领导他们,常给他们透露红军消息,使年轻的赵丹对于党和革命产生了强烈的信念。在剧联组织领导下,美专剧团的演出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任务,舞台从学校扩大到了社会。当时学生运动风起云涌,赵丹每次都站在进步学生行列中,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政治斗争,他和几个同学包干复兴公园一带的标语、传单张贴工作。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赵丹为了表示追求革命的决心,将自己的原名赵凤翔改为“赵丹”据说不仅如此,他当时穿的大衣和内衣也都是红色的,因此朋友们都称他“阿丹”。

1934年,赵丹19岁,从上海美专毕业。他踌躇满志,很想在美术方面进一步深造,打算去法国留学,父亲也表示将筹钱支持他,不料一个偶然的因素改变了他的命运毕业演出时,赵丹在话剧C夫人的肖像中扮演男主角。演出那天,从南通老家赶来的父亲与沪上朋友、明星影片公司老板张石川以及洪深、李倩萍等共进午餐时,提到来看儿子毕业演出,这引起了张石川的兴趣,于是下午几个人一同赶到上海美专。看完毕业演出后,张石川、洪深、李倩萍都对赵丹的出色演技大为赞赏,一致认为这位年轻人将来完全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影坛小生,都极力劝说赵丹加入明星影片公司,加上父亲的支持,赵丹从此就走上了从影的道路。

赵丹从影之后,在这条艺术之路上的风华曾一时无二在他加入明星影片公司的1936年1937年,就主演了中国电影史上经典影片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在十字街头中扮演失业大学生老赵,刻画了这个天真、纯朴、热情并带有几分傻气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
在马路天使里,赵丹在表演上有了新的突破,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从生活出发,经过概括提炼,真实而又自然地塑造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淳厚质朴又爱自作聪明的吹鼓手小陈的形象,受到广泛赞许,从而奠定了他作为一位艺术大师的坚实基础;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丹加入抗日救亡演剧三队,辗转各地,宣传抗日,并于1939年参加影片中华儿女的拍摄;
1939年6月,他与徐韬、王为一等前往新疆开拓进步戏剧工作,后被反动军阀盛世才监禁,系狱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上海,主演了影片遥远的爱和幸福狂想曲,并导演了一部讽刺和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下山摘桃”进行掠夺、标榜接收、实为“劫收”的影片衣锦荣归;
1948年后,在昆仑影业公司拍摄了关不住的春光丽人行乌鸦与麻雀等影片。他在乌鸦与麻雀中饰演的“小广播”肖老板最负盛名,他把这个生活在旧社会都市里的小市民典型刻划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建国后, 赵丹先后主演了为了和平李时珍海魂林则徐聂耳烈火中永生等影片,创造了李时珍、聂耳、林则徐、许云峰等熠熠生辉的银幕形象,代表了中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电影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

然而盛景无常,那一场文化浩劫终于来临,这对于热情积极地冲在文艺宣传第一线的赵丹来说,正可谓站得有多高,摔得就有多重。幸而命运对人关上门的时候,总会为他再打开一扇窗当表演生涯遇到阻碍的时候,绘画却成了让他暂时远离现实世界的心灵法宝。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赵丹作为“牛鬼蛇神”,被赶到奉贤监督劳动。在那里,他认识了上海中国画院创办人之一兼画师的富华。这样的相识看似偶然却又何尝不是人生中的必然,赵丹早年就读上海美专国画系的那些岁月就像一个伏笔,在此刻终于又一次得以展开。认识富华后,他们每天晚上设法避开监管人员,偷偷地挥毫泼墨,纵论国事,慢慢成了无所不谈的知己与患难中的画友如果不是这些艺术对心灵的浸润与安抚,那些苦闷的岁月会有多难熬。粉碎“四人帮”后,赵丹终于重获自由,但他重上银幕的愿望却迟迟未能实现。正当他无比痛苦时,又是富华引领他进入书画圈,介绍他认识了一批活跃在画坛的画家。此后几年里,书画创作成了赵丹唯一的艺术活动。

1978年春,应鹤光、陈世中、唐逸览、龚继光、韩天衡等人在人民公园举办画展,邀请富华、赵丹参观。画展上,大家提出组织画社来研究、继承、弘扬海派书画。同年6月8日,上海海墨画社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成立,公推富华任社长,聘请刘海粟、谢稚柳、唐云、赵丹为顾问。此后,赵丹热情地参加市内外多次书画展览和下基层辅导,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柳州之行。1978年12月,广西为庆祝自治区成立20周年,邀请海墨画社到柳州作画,赵丹夫妇偕行。画家们受到当地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游览气势壮观的龙云洞,奇峰异石的通天山,天开异境的都乐岩,大大激发了创作热情,在40天时间里创作了大量佳品。尤其赵丹,对热情的群众有求必应,一个人竟留下二百余件作品。他在都乐岩书写的“天下都乐”横幅,笔墨酣畅,寓意深刻;
而荔枝年年醉红楼图,更表达了对周恩来总理深深的缅怀之情(周总理曾在柳州小红楼里居住过)。为了创作这幅他有生以来最大的作品,赵丹熬了很多个夜晚,终于成画时几乎泪湿衣衫,而这幅画连同他为此书写的诗篇“荔枝年年醉红楼,总理丹心润柳州。三姐传歌明善恶,青山树碑日月流。”使目睹此景的人无不为之动容。这个时期的赵丹总算从“想演而不得”的苦闷中释放出来,重拾画笔,兴致勃勃,到处说“我的第二个艺术春天来到了”。

可惜好景不长,正当他打算在人生的画卷上铺陈他的第二次艺术生命之时,却不幸被查出患上了胰腺癌而且已属后期。也许已有预感,他最后一次来到富华的画室“红雨楼”时,主动提及希望海墨画社为他举办个人书画展。不久,他的病情恶化,由华东医院转到北京医院进行治疗。1980年10月6日,富华到北京探视,赵丹已不能说话,只写下“病重。展览重要”几个字。富华强忍悲痛,也写下“知道”。他马上返回上海,发动画社全体同仁进行筹备。终于,赵丹书画展赶在10月9日展出,计展出他的作品69件。当天夜里,富华又到北京向刚从昏迷中醒来的赵丹报喜,几个小时之后的10月10日凌晨2时40分,赵丹带着满足和遗憾,放下了心中的画笔,在人生的舞台最后谢幕。

贰 赵青在画布上舞蹈 当时的赵丹那么重视那一次展览,一定在心里认为那是自己唯一的一次画坛留影了;
但他一定不会想到,三十年之后,有另一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画展,会以上海美专成立100周年的契机,在这个承载着他所有荣耀与苦难的城市拉开帷幕,而画展上与他联合冠名的正是他的长女赵青 也许是巧合,赵丹和女儿赵青的名字中各有一个“丹”和“青”字,组合起来便是中国人对绘画的别称丹青。不知是否源于这冥冥中的天意,才使得投身舞蹈事业大半辈子的赵青会在息舞之后的70岁拿起画笔,几乎是无师自通地在画布上铺洒了她心中的梦想和美好的寄托。

在此之前,所有人都知道赵丹的女儿赵青是新中国第一代舞蹈表演艺术家。赵青1936年11月出生在上海,幼年拍电影时曾用过艺名赵露丹分别取了生母名字里的“露”字与父亲的“丹”。由于出生后不久父母便投入到上海戏剧界组织的抗日救亡演出队伍之中,之后更是远赴武汉、重庆等地演出,幼年的赵青便一直住在上海的外婆家,在这个家中,除了外婆,还有赵青的8个舅舅和一个小姨,他们除了给小赵青倾注了全部的爱,更是把她带入了艺术的殿堂外婆的子女们几乎都与艺术相关,她的大舅就是日后成为著名作曲家的叶纯之。那时叶家的孩子们经常在家里举行游艺会、歌舞会,小赵青受到熏陶,从小便把艺术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四五岁的时候,赵青就常被外婆带着去上海中华联合电影公司等电影厂当小演员。她在电影良宵花弄月现代夫妻梅娘曲以及芳草天涯中都扮演过角色,成为观众喜爱的小童星。

等赵青再长大一些的时候,由于特殊时代的历史原因和阴差阳错,父亲赵丹一度被传遭军阀迫害遇难,导致赵青父母分离,幸运的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黄宗英对赵青视同己出,关爱有加。一次,赵丹和妻子黄宗英带着赵青去上海兰心大剧院观看俄罗斯芭蕾舞团公演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小赵青一下子为那优美的舞姿所吸引,回到家里便时时竖起脚尖自顾自地跳起来。赵丹与黄宗英见状便带着她来到几位白俄罗斯芭蕾舞演员在上海开办的芭蕾舞学校,交了3份学费,一起陪赵青学芭蕾舞。“那个时候还没解放,芭蕾舞的学费很贵的,并且要交美金。他一交交了三份美金,黄宗英交一份,我爸爸交一份,我交一份。我爸在前面,我在中间,宗英妈妈在我后面陪着我,就这样把我领进了舞蹈。”天分加上爱好加上父母的鼎力支持,当然最重要的是自身的勤奋与刻苦,1951年,不满16岁的赵青正式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自此赵青的名字就与中国舞蹈特别是中国舞剧联系在了一起。

芭蕾舞,她师从俄罗斯老师索科尔斯基与巴兰诺娃夫妇;
古典舞,她接受的是昆曲名家韩世昌、马祥麟、侯永奎、侯玉山的言传身教;
她更有幸接受艺术大师们如欧阳予倩、梅兰芳、白云生等的指导,以及当时处于年富力强时期的新舞蹈艺术先驱吴晓邦、戴爱莲、贾作光、康巴尔汗等人的亲传言教;
通过观看全国民间舞蹈的调演与会演,到民间采风,向老艺人冯国佩、郑九如等学习花鼓灯,向东北秧歌的老艺人学习海城秧歌名家的亲授,加上自己的努力,使赵青在民族民间舞蹈方面有了扎实功底。1952年,新中国第一个国家歌舞团中央歌舞团成立,赵青很快就成为团里的顶梁柱。从主演花鼓灯小场“抢手绢”和“白荷花”起,她开始探索舞蹈表演艺术的真谛,体悟表演观念与技巧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赵丹的言传身教一直是赵青艺术成长的关键养分。赵丹说,他的表演每每来自绘画的启示,例如绘画讲究“对比”“陪衬”“含蓄”“留有余地”“要浓必先淡,要大必先小”等,那是前人千锤百炼总结出来的法则,可用于任何一种艺术创作这种得天独厚的艺术滋养,使赵青逐渐脱颖而出,成长为中国舞蹈界的中坚力量,也为她成为中国民族舞剧的开创者之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4年,赵青被中央歌舞团保送进入刚刚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作为五年级的插班生,她与全国各省市歌舞团选送的尖子一起,接受了严格、规范的学校教育。两年间,赵青系统学习了芭蕾舞、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和外国代表性的舞蹈以及文化课等知识。195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