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南》《纲要》精神引领下提高小班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docx

在指南纲要精神引领下,提高小班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提高小班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与能力选择适合小班幼儿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内容,设计数学活动趣味性情境,投放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设计动手操作的程序,明确动手操作的要求和方法,鼓励操作交流展示,重视激励评价和随机指导,加强家园联系等从而增强幼儿动手操作兴趣、能力和自信心。

关键词数学活动;
兴趣;
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数学是思维体操,数学活动能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培养数学素质,为幼儿入学学习数学打下良好基础,所以幼儿园教育把数学列入科学领域课程来实施。

但是小班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喜欢动手操作,对抽象数学学习往往不感兴趣,这就影响了数学活动效果。针对小班幼儿这一年龄特点,数学活动中须多形式激发幼儿参与动手操作的兴趣,培养幼儿简单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增强幼儿参与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数学活动效果。我在小班一年的数学活动中采用了以下措施,促进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能力的提高。

一、选择适合小班幼儿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内容,激发幼儿兴趣 在今年的小班教学中我针对我们班小朋友的特点,选取了适合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内容。小朋友通过观察、带着问题去操作,然后再在幼儿讨论与老师的梳理下进行进一步的动手探索,明白学习的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

比如在活动“比多少”中,我们选择了用插卡的形式进行对比观察的形式,让幼儿不断学习探索;
在活动“ 比长短”中,我们选择了用吸管等食物进行对比观察的形式;
又如在活动“认识方位”中,我们选择了和幼儿身边生活相适应的整理周围环境的形式;
在活动“图形分类”中,我们也是选择了可以进行粘贴和插卡的形式来活动的形式。这些形式幼儿很喜欢,他们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数学活动趣味性情境,投放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培养幼儿兴趣 1.有趣的情境 小班的幼儿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具体的趣味性较强的情境,幼儿十分喜欢。比如,在活动“比多少”中,我们设计了“去猪妈妈家做客”这样的情境,让幼儿在“送礼物”、“分饼干”“坐车回家”“谁多了”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情境中去学习解决问题。在“送礼物”中,他们要分析猪宝宝多还是礼物多,怎么知道是谁多,幼儿要尝试去学习初步解决问题。也就是在教师没有教的情况下,学习自主尝试探索用一一对应的办法比出礼物和猪的多少。而“分饼干”这样的环节是请幼儿在集中交流后用学习到的方法再次学习解决问题“是红饼干多还是绿饼干多”,最后在生活情境中再次解决“谁多了”和“坐车回家时位子少一个”的问题。在一个又一个连贯的情境中,幼儿自主探索和学习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又比如在活动“比长短”(二)的活动中我们设计的是“商店里的裤子”“哪条路更近”“包礼物”这样的情境。在“商店里的裤子”的情境中,我们请幼儿根据目测来比长短;
在“哪条路最近”中,我们请幼儿找出最近的路,这实际上是请幼儿进行绳子的比较,绳子是软的,所以幼儿要学习在第一次比较的基础上用将头对齐的方法进行比长短;
而“包礼物”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情境,幼儿要学习选择合适长的绳子为大小不同的礼物扎彩带,这实际也是让幼儿比较彩带的长短同时相配对。幼儿在游戏的环境中快乐地探索,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习方法,解决问题。

又如在活动“认识方位”中,我们创设了“乱乱的寝室”这样的环境,让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学习整理寝室。

在活动“图形分类”中,我们为孩子创设了到面包屋烤饼干的游戏,通过“钻门”“看谁说得快”来复习,通过“烤饼干”“装饼干”“运饼干”让幼儿学习区分不同的特征来为图形分类。幼儿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自主探索,非常开心。

2.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 在活动“比多少”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插卡与塑卡这样的材料。

在活动“比长短”(二)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绳子、彩带这样的操作材料。

在活动“认识方位”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用于整理寝室的材料。

在活动“图形分类”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大型的板块、插卡这样的材料。

三、设计动手操作的程序,明确动手操作的要求,培养幼儿有序操作的能力 1.设计程序 (1)我们在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实现自己发现方法,都给予幼儿探索的机会。我们会请幼儿二次探索,第一次请幼儿自主探索,第二次在分析小朋友探索方法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探索。

(2)带着问题进行探索。比如在活动“比多少”中,我们请幼儿带着问题探索。“礼物够不够分给每个小猪呢”“你怎么知道的”让幼儿第一次自主探索,然后在幼儿掌握方法后又让幼儿带着问题去二次探索“红饼干多还是绿饼干多”最后让幼儿带着问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怎么知道火车位子够不够小猫坐呢”问题随着幼儿的理解逐步递进。

(3)有序地做事的方法。如在活动“认识方位”中,让幼儿对于整理寝室通过观察、对比、动手操作从而整理出一套有序地做事的方法并运用于生活中。

2.明确要求 (1)给幼儿独立操作或合作操作的机会。我们一般幼儿幼儿一人一套学具,从而让幼儿有独立操作与思考的机会。

(2)让幼儿认真观察。

(3)将观察的结果进行语言的交流。①交流观察到的现象。②交流问题形成的原因。③用简短的语言进行交流。

四、指导幼儿动手操作方法,鼓励动手操作交流展示,培养幼儿初步动手操作能力 1.指导幼儿动手操作的方法 (1)鼓励幼儿大胆操作,不怕失败。

(2)鼓励幼儿多次操作,找到多种方法。

(3)如果幼儿不会做,可以观察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4)有第二次操作的机会的时候幼儿可再次进行操作。

2.鼓励幼儿动手操作交流展示 鼓励幼儿多次的交流展示。

(1)探索前带着问题猜测。如“怎么知道哪条路最短呢” (2)探索中的交流。①口头和小伙伴的交流。②进行简单的记录交流。

(3)探索后的俩俩交流与集中交流。

(4)第二次探索后的交流。

五、重视激励评价和随机指导,增强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自信心 幼儿期是孩子对自己的评价逐步形成的时期,但他们对自己还不太能形成正确认识,需要成人给予他们正面的评价和引导。

1.活动中给予幼儿及时的口头评价。可以评价思维的准确也可以评价思维的灵活性,还可以评价思维的敏捷性和广度。

2.还可以将幼儿喜欢的贴贴纸贴给幼儿。

3.课堂上的表扬与课堂后的表扬相结合。

4.幼儿园的激励与家庭的激励相结合。

六、加强家园联系,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不仅让幼儿喜欢数学还让幼儿在家庭中也有学数学玩数学的机会,我们在小班一年的教学中,和家庭紧密配合,让孩子在家也一起运用他们探索到的方法解决家里的问题。

比如,我们在活动“认识图形”中,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物体,从而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还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图形,幼儿很感兴趣。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