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有机结合.docx

坚持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有机结合 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又是文化成果共享的主体,处理好两个“主体”的关系意义重大,这是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有机合的目的。

文化“软实力”与文化“硬实力”的结合,也是文化之“魂”与文化之“体”相结合。坚持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有机结合,必须从正确处理内部与外部“四个关系”入手。

处理好两个“力”的关系,是坚持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有机结合的核心 处理好两个“力”的关系,是指处理好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这一关系属于两个“力”有机结合的内部关系。正确处理两个“力”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如下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一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辩证关系中的概念属性及其地位作用。二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三是要运用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辩证关系化解矛盾和问题。

处理好两个“业”的关系,是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有机结合的关键 处理好两个“业”的关系,是指正确处理发展文化事业与推动文化产业的关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还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部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相互联系、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共同为人民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而努力。文化事业为文化产业提供先进文化理论指导,给予科技智力支持;
文化产业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载体和平台,给予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物质基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紧密结合,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最根本的关系是相结合,其结合点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贯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始终,并作为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坚持面向基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民所乐、为民同乐,共同致力于城乡文化大发展,携手让文化发展成果奉献给人民。依据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关系的基本要求,要把着力点放在三个方面。

一是发挥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轮驱动的作用。以政府为主导繁荣文化事业,以市场为主导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个轮子,两个轮子步调一致、协调发展,才能构成两轮驱动形成合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形成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补血”和“造血”相结合的机制,改善和发展文化民生,推动文化惠民。二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立覆盖全社会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重点是农村、是基层,极大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再次,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发挥科学技术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引擎作用,使文化与科技的有机结合,提高文化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出版、印刷、传媒、影视、网络、动漫等领域技术装备水平,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处理好两个“化”的关系,是坚持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有机结合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有繁荣的经济,也应有繁荣的文化。要处理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辩证统一,要正确把握好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定基础。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在思想认识上,要正确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取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用现代化手段,加强规划,加大投入,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切实保护我们的文化魂宝。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不能绝对的照抄照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使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协调,使优秀文化的传承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新性。二是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积极倡导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先进文化引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巨大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中华民族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人民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坚持正确文化立场基础上,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把学术探索和艺术创作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在这个探索过程中,要坚持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不同宗派充分讨论,推动不同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积极创新,增强文化发展的时代感和文化产品的吸引力。

处理好两个“共”的关系,是坚持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有机结合的目的 正确处理两个“共”的关系,是指处理好文化人民共建与共享的关系。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又是文化成果共享的主体,处理好两个“主体”的关系意义重大,它是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有机合的目的。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成果人民共享,这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根本要求,文化产业发展的应有之意。按照文化人民共建共享关系的基本要求,要作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推进文化人民共建共享的落实。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重要位置,把文化人民共建共享作为核心,围绕这个核心掌握文化改革发展的领导权,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使全党都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信仰者,成为文化人民共建共享责任的承担者、坚定支持者和推动者。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文化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文化建设强大组合力,推进文化人民共建共享的进程。二是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文化人民共建共享提供有力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造就一批高层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挥他们在建设的中坚力量;
同时要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在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基础力量的作用。这两股力量的结合,就形成了巨大的推动文化人民共建共享落实的保障。要使这两股力量健康成长,首要的是坚持加强文化队伍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修养。作为文化工作者,担当着优秀文化的生产和传播的崇高责任,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成为道德品质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弘扬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发扬严谨笃学、潜心钻研创新、淡清名利、自尊自律,成为追求德艺双馨的模范,成为自觉抵制学术不端、情趣低俗等不正之风的精英。要经常深入生活,贴近实际,深入群众,贴近人民,拜人民群众为师,做文化人民共建共享的支持者。三是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为人民群众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和载体,依托形式多样的节日庆典和民族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性的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积极支持群众依法举办文化团体,和形式各异的根植群众、生动鲜活的文化载体和形式,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文化建设和文化共享的主力军。另一方面,人民群众要树立强烈的文化自觉和高度的文化自信,提高文化素质担当起文化创造的历史责任。人民群众在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基础上,自觉认识文化在历史进步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自觉在文化共建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文化人民共建共享作出应有的贡献。(河南华信学院侯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