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历史,高考冲刺总复习--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840年前)--阶段五,课时2(通史岳麓版山东专用)

课时2 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 考纲考点 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 1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的繁荣。

2明清时期工商业的发展与市镇的兴起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及“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素养解读 时空 观念 梳理明至清经济发展的表现,综合链接明清以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综合认识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演变的历程及趋势。

历史 解释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继续繁荣,特别是工商业市镇经济的兴起,推动了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促使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并缓慢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及“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交流发展,延缓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史料 实证 运用史料及考古遗存,解读印证明清社会经济的特点及影响;
从经济角度理解明清社会经济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原因。

唯物 史观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理解明清社会经济与社会转型的关系,认识近代中国社会落后的经济根源。

考点一 农耕经济的发展 1.农业 1租佃关系 2农耕技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3灌溉工具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

4农业著作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2.手工业 1生产规模明代中叶以后,私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3.商业 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2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等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

3工商业市镇兴起 ①明代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②乾隆时期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
名镇有松江镇、盛泽镇、汉口镇及佛山镇、景德镇等。

③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

明朝社会经济的新发展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4.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条件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2出现 3特点 考点二 农耕经济的迟滞 1.“重农抑商”政策明清继续推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海禁”政策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沿革 3影响 广州十三行 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十三行反映了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对外国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也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与经济往来,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史料观点] 美洲农作物传入的影响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研究成果 核心论点1美洲农作物传入中国受到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美洲农作物传入对明清经济的影响;
清代的人口、环境问题与外来农作物的内在联系。

[史料观点] 明清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 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 资本主义发展史 核心论点1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超过官营手工业。

2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雇佣劳动为特征的资本主义萌芽。

[史料观点] 清代“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十三行的出现维护了天朝的规制,而对西方商人来说,十三行却遮断了他们同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虽然这种做法常常引起西方人的愤懑,但在冲突没有激化之前,中国的君主和官、绅、商都不会觉察到其中的毛病。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核心论点1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十三行对外进行贸易。

2“闭关锁国”政策,虽然维护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但是遮断了西方商人与“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引起西方人的不满。

3对于“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级没有认识到其危害,最终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史学争鸣] 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观点一认为明朝后期开始,中国社会开始了社会转型,已滋生新的近代社会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进步思想的产生等,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特点。

观点二认为中国明清社会虽然经济繁荣,但并不具备向近代“经济社会”过渡的条件,因为从追求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角度看,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与政策是阻碍资本主义成长的。

探究1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考题例证』 【典例1】 2017课标全国Ⅰ,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答案 B 点评 本题借助明代中期至明后期玉器使用范围的变化,考查明代社会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审题 解答此题关键是从商品经济发展与政治关系角度思考,认识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题 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玉制器皿数量随之大大增加,以至于“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说明经济的发展对等级秩序形成冲击,故选B项。A、C、D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史论链接』 角度1 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农业经济高度发展,大量高产农作物品种被引进。

2私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且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大量经济作物进入了市场。

4白银成为主要的货币,江南经济发达,出现大批工商业市镇。

5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

角度2 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2统治者为压制新经济、新思想的发展,强化君主专制,强调僵化的理学统治,导致科技文化无法创新发展。

3中国重农抑商政策下,轻商、歧视商人、压制商人的思想观念盛行,但在明清时期出现了农商皆本思想,商人地位有所改变,也冲击着封建等级秩序。

4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外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逐渐萎缩等。

『即时体验』 1.2018山东泰安模拟明末清初张履祥的补农书中记载了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桑田三亩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按低标准计,足可抵十人之食,即年余五十石,扣除田粮等苛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该方案重在强调 A.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B.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 C.精耕细作技术的应用 D.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经济结构的特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该设计方案涉及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体现了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故选B项。

答案 B 2.20164月浙江选考,1明代后期,有学者谓江南一带,以前“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这一现象反映了 A.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 B.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人们的观念 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解析 材料显示明后期四民经营“工商”“三倍于前”,说明传统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C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错误;
B项应在鸦片战争后;
封建政府一直奉行抑商政策,D项错误。

答案 C 探究2 明清时期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影响 【典例2】 2018课标全国Ⅰ,27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答案 B 点评 本题运用图文材料考查明朝朝贡贸易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审题 解答此题关键,要从题干君臣对贡品的解读理解其反映的本质特点。

解题 由题中所给的绘画看不出其与传统绘画的区别,故排除A项;
郑和下西洋是官方组织的朝贡贸易,海禁政策主要是禁止民间私自出海贸易,由材料无法得出海禁政策解除的信息,故排除C项;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这属于中国传统观念,没有推动传统观念的更新,故排除D项;
明朝君臣对朝贡贸易贡品的认识不是很清楚,遂用传统文化来对其加以解读,认为它就是传说中的“麒麟”,故B项正确。

『史论链接』 角度1 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表现 1统治者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价值取向。

2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来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

角度2 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 重农抑商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不 同 点 时间 封建社会初期出现,并贯穿封建社会始终 明代中期出现,到清朝进一步加强 目的 促进农业发展,稳固封建统治基础 抑制中外交往,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作用 在封建社会前期和王朝初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末期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
但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导致中国的落后 相 同 点 都是封建统治者实行的经济政策;
都重视农业、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
都导致了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下降 『即时体验』 1.2014课标全国Ⅰ,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解析 本题关键时间信息是“实施海禁前”,且材料显示“市井贸易”中“外国银钱”很多,说明此时中国对外贸易中“赚钱”较多,处于优势地位。B项“资本市场”与D项“冲击清廷统治”均与史实不符;
C项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是以耕织分离,农产品商品化为标志的,材料无从体现。故答案为A。

答案 A 2.2018河南郑州模拟1712年,康熙颁发了一份谕旨称国朝承平已久,滋生日繁令诸省督抚,将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征收丁税定额。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由此可知,清朝初期 A.农业生产渐趋衰落 B.商业税成为政府税收主体 C.人地矛盾比较突出 D.赋税征收方式的重大改变 解析 解读题干材料,主要讲的是清朝的“摊丁入亩”政策,实际上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人头税,这是赋税征收的重大转变,故选D项。

答案 D 探究3 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