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形态下网络舆论引导所面临的挑战.doc

浅谈新媒体形态下网络舆论引导所面临的挑战 1、相关定义 1.1、重新定义 从这些定义中至少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共同点。

首先,舆论是群体的行为。因为个人的意见永远不会成为一种舆论,只是个 人的一种意见、观点和态度的反映。舆论本身就是许多人意见的总和,而不是个 人见解,所以舆论必定是群体的行为。只有当个人的见解得到了群体的认同时, 群体的意见才会成为舆论,而个人的意见、观点、态度在这个时候已经转化成为 群体的意见、观点和态度。其实,只有当群体的意见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才会形 成舆论,否则就仅仅是个人的观点、意见。舆论之所以会受到重视,就是因为舆 论具有群体的性质,而不是个人的行为与态度。

其次,舆论发表的意见都是针对某种事件、人物、现象和问题的,没有针对 性的舆论是不存在的。因为无论是什么样的意见,都必须是有感而发。如果没有 具体的对象,就无法形成共同的意见、态度。同时,这些人物、事件、现象和问 题都是与当事的群体有密切的关系,事态的发展都可能影响到群体的权益,因此 发表自身的意见是这种相关性而导致的结果。如果群体不发表相关的意见,就意 味群体可以接受目前的发展事态,或者说这些事态的变化与群体没有关系,也不 涉及到其未来的利益。

再次,舆论是通过表达和传播来实现的。没有传播出来的言论不能被称为舆 论。个人的意见、态度都是属于个别的情况,而与舆论无关。当个人通过自由表 达和传播后,这种得到群体其他人共同认可的态度、意见就会构成舆论。因此在 营造舆论时,必定会进行意见、观点和态度的传播,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到群体 9 的舆论。充分利用传播媒体就是群体制造舆论的自然选择之一。

因此,笔者认为舆论的概念可定义为陈力丹在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 中认为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 和情绪表现的总和。[10] 1.2、风险社会治理的概念 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和人们对风险的主观理解性两者共同决定了风险的治理模式。这 种对风险的治理实际上是一种泛泛的概念,指的是治理方对利益方的利益的保护所采取 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在一个国家、组织或地方,控制、规范、塑造、掌握他者或对其 使用权威所采用的各种战略、策略、过程、程序或计划”,这是罗斯对治理所下的定义, 他指出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是一种相互的关系,一方面,治理者要将权力施加给被治 理者,另一方面,被治理者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或者思想影响治理者的治理方式、方 法。当代社会建设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风险治理对社会建设的各个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论文 19 层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因此其覆盖面也相应地将会逐渐扩大,这也让社会对风险 的治理有了更深层次的重视。而且治理的手段存在着多样性的特征,一个社会的治理模 式并不仅仅是国家所制定的政策,甚至细化到我们自己管理自己的方式,我们为保证自 己的人身安全而投入的保险,我们工作的单位和生活的小区的物业管理细则,都可以划 分到治理手段的框架内,事无巨细着管理着生产生活当中的各种规则运行下的事物。这 些具体的规则在整个治理系统中犹如基因链条一般,环环相扣,彼此相关,它们交织相 连在一起就形成整个社会的治理模式。一种治理模式是否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只是构 建一种可以让各个方面的关系都能够协调一致的结构框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需要使 这个框架真正的发挥出他的作用,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风险造成的危害让人不可小觑,对待风险更不得儿戏。它对人类的治理提出很高要 求,概括起来为眼明手快,想法大胆,行动谨慎,治理够狠,手段要硬。”眼明手快” 描述的是在风险刚刚显露雏形时,就要准确的把握它的脉搏,即第一时间了解其发生的 时间、地点,第一手掌握它的具体数据和资料,尤其是规模和发展态势;”想法大胆, 行动谨慎”是指治理风险不能畏手畏脚,对风险的应对既要有足够的勇气,又要有充分 的心理准备和人力物力准备。风险对人力资源分配和物质的分配构成很大的考验。首先 要根据风险的规模和范围明确负责承担风险的具体单位,有几个负责单位、每个负责单 位要承担的风险治理工作有哪些,这些都是风险能否得到有效治理的关键。治理过程中 要保证权责分明,分工有序。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的本职工作、弄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 才能有效的为风险治理贡献个人力量。最终还要根据个人的贡献和单位的贡献建立相应 的奖惩制度,”扬善除恶”。人力分配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关系到治理过程中每个小个 体的作用是否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每个个体之间能否有效地合作起来,互补互助。配 合得当的话,几个人、几个组织联合起来工作的效力,也许远远超过单个人、单个组织 的工作效力之和。与此同时,物力的分配也轻视不得。既要保证充沛的物力资源储备, 又要对风险有准确的定位,明确哪些具体的物资是治理所需要的。有许多风险治理的过 程都需要负责人到达风险发生的第一现场,如果携带的物资或设备不够,不仅风险得不 到及时有效的治理,人员的安全也可能受到威胁;如果带的物资庞杂繁冗,既增加了人 力负担,又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为风险治理工作的进行增添许多了旁枝杂叶。因此,”行 动谨慎”不仅是准备工作要具体得当,更要求有一套科学系统的体系为风险治理的参与 者分担相应的风险。”治理够狠,手段要硬”就落实到真枪实弹的风险治理过程中了。

风险治理所采取的措施要力求在最大可能上减少风险。其减少风险的程度、防止风险的 1.3、相关概念界定 一高校德育 德育的概念在国内长期以来存在争论,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即西方教育理论 所讲的”moral education”;广义概念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更广义概念还包括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性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卷1985认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 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 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1] 胡守棻主编的德育原理1989也持相同的观点,认为”德育即是将一定社会 或阶级的思想观念、政治准则、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2]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特定的教育活动, 把特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

[3] 檀传宝也将学校德育定义为”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 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 动。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4]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校德育通俗的说是指我国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针 对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制定并施行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促进他 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达到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大学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高校的德育面临的情况也必将是 格外复杂。从这点上看,高校的德育工作不能回避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 理教育、性教育等内容。当考虑到德育目标制定、内容与方法实施过程的诸多困难,避 免”泛化而无力”的现象出现,笔者更倾向于将德育细化为道德、政治、思想、法制等 科目进行专门研究,在专门研究有了相当大的成就的基础上再作横向的理论上的提升。

这对于高校的德育实践来说,细化后更容易教师的执行,更容易将高校德育落到实处。

二网络文化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这一语素已被广泛使用,许多学者从自身对网络文 化的理解,以不同的视角对网络文化的概念作了界定。

臧学英认为网络文化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 种现代层面的文化。就其所依附的载体来说,它是一种彻底理性化的文化。任何文化若 想加盟网络文化,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既有形态,即变革传统的非数字化文化形态。

[5] 李仁武在试论网络文化的基本内涵中提出从狭义的角度理解,网络文化是指 以计算机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所进行的教育、宣传、娱乐等各种文化活动;从广义 的角度理解,网络文化是指包括借助计算机所从事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活动在同人的各 种社会文化现象。

[6] 翁寒松提出数字化生存已日益成为我们的主流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文化作为折 射生活基础的精神世界,其形式和内容自然会发生某些”变异”,自然要大量地体现知 识经济、网络经济的特征,因而形成带有自身鲜明特征的网络文化,广义地说就是网络 ★ ★4王永强,张署光.人肉搜索一种搜索一个时代 新浪网 http// ★ 5 张开,石丹.提高媒介传播效果途径新探 天涯博客 http// 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 工作。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 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依法行使行政职 权”;第五十六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分 别由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和秘书 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等组成。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 政府分别由县长、副县长,市长、副市长,区长、副区长和局长、科长等组成。

乡、民族乡的人民政府设乡长、副乡长。民族乡的乡长由建立民族乡的少数民族 公民担任。镇人民政府设镇长、副镇长。” 综上所述,本文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简称”地方政府”是指,在我国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以 及乡、镇、民族乡设立的,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 告工作,服从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的,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国家行 政机关。

1.5、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界定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一个不断 发展和丰富的概念。在实践方面,企业对其社会责任有一个从拒绝、防范到积极 履行甚至战略化、公民化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美国服装制造商 Levi-Strauss 被媒体曝光以”血汗工厂”制度进行生产,其后 Levi-Strauss 为挽救企业形象而 制定了企业生产守则,而后其他企业在社会的压力下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企业生产 守则。现在,无论是世界500强,还是中国500强大多能够主动发布企业社会责任 报告。在理论方面,企业社会责任有一个从一元论到多元论的辩论过程和发展过 8 程。①古典经济学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以最高的效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 社会发展所需的物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现代企业发展后,一元论者认为,企 业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多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