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民企如何“再生”.docx

台州民企如何“再生” 随着一批国企的落户和民企的股份改造,5年后,台州国有经济占整个经济的比重,将从2%提高到30%左右。

“宁可让厂关着,借高利贷,也不出让公司股份换资金。”台州的张德祥化名握紧拳头对本刊记者说。他指着一起吃饭的四五位私企老板嚷道,你们哪位能拱手让出自己打下的江山啊。

那几位老板附和声一片,点头表示赞同。

近段时间来,浙江台州市政府提倡企业通过股份出让,换取急需资金,形成民营企业转制,渡过经济危机。

“这是一场台州民企的再生运动,通过国资外资等的引入,能弥补台州民企资本的短板,也能改变台州经济的格局。”台州市经委主任张锐敏这样对望东方周刊描述这场改革。

他心目中的台州转型蓝图是随着一批国企的落户和民企的股份改造,5年后,台州国有经济占整个经济的比重,将从2%提高到30%左右。

野蛮生长了20多年的台州民营企业,走到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作为最早出现民营企业的地区之一一,台州这一轮被评为“国进民退”的股份制再造,当可解读为当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节点的标本。

草根企业新问题 张德祥今年50岁,他自嘲是“资深破烂王”。改革开放初期,20多岁的张德祥跟随叔叔到上海收购旧机床,拉回来拆掉后卖废铁,“什么都拆过”。

慢慢做大后,张德祥开始拼装翻新机床出售,渐成国内小有名气的机床配件生产厂家。与台州的许多企业家一样,他为人低调,熟人说,他身家早已过亿,却只开一辆中档轿车。

张德祥自称是台州经济的边缘人,恪守本分却生命力顽强。这些年来,他一直守着自己的本业,无论朋友怎么劝,都不愿意去做其他盈利更高的投资。2007年,他新建一万多平米的厂房,这也让他背上了数千万的银行债务。

同是企业家的李海涛,认为张德祥一直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据他介绍,张德祥视厂如命,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货款上收的速度明显放缓,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张德祥就通过亲友借点资金来周转。

今年9月,国内一家知名的机床企业派财务人员和工程师到张德祥的企业来考察,希望与张德祥合作,帮助他进行设备改造和产业升级。张德祥却告诉对方合作可以,占股不可能。

在仙居的一家农家饭店里,张德祥很惬意地躺在椅子上,享受着初秋的阳光,用他那粗糙的大手,慢慢地对着一只橘子。在众人散去后,他对本刊记者说“台州的企业都是四两拨千斤的,人家用很少的钱就拿走了我的企业,我怎能心甘,只要金融危机过去,等我把厂房赚回来,到时候日子就好过了。” 事实上,多年以来,张德祥的企业一直是在高负债中运作,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他向本刊记者算起一笔账公司现在的总资产是12亿左右,清算掉货款和银行贷款后,负债8000万,净资产只有4000万。“如果人家给我3000万,就要把我这么大的公司全部盘走了。” 金融危机对台州制造业的冲击到底有多大张德祥认为,冲击远未到外界传言的工厂接连倒闭的地步。“订单利润低,那就少做点,遣散一半工人,老客户维护一下,新客户就不接了。”他说自己这个经验叫做“冬眠”。

新飞跃重组的样板 金融危机对台州最大的冲击是飞跃集团差点倒闭。

飞跃集团及其掌门人邱继宝一直是台州制造业闪亮的名片,经过多年的发展,“飞跃”已经形成了50大系列5130多个品种,所产缝纫机远销海内外。2008年4月,飞跃因被债主上门追债而向政府求助。

飞跃的负债是18亿元,其中银行贷款9.6亿,邱继宝遭遇的挑战前所未有,甚至提出破产申请。飞跃倒下意味着一个行业的倒下。“在台州,至少有几十家中小企业给飞跃做配套,如果飞跃倒下,这些企业也会陷入困境。”一直关注飞跃重组的李海涛分析说。

据台州一位银行界人士介绍,飞跃集团等台州大型企业都是互相担保借款,如果飞跃集团破产,银行追债产生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这不是拯救一个企业,是在拯救一个行业,乃至台州经济。”张锐敏说。

2008年5月初,浙江省政府牵头,要求各银行停止对飞跃的抽贷和压贷。台州市政府决定由所属椒江区负责落实飞跃的救急资金8000万元。

2009年初,浙江台州7家企业共同出资设立了新飞跃,频临破产的飞跃得以重生。

新飞跃注册资本3.16亿元,由星星集团有限公司、飞跃集团有限公司、台州市椒江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中捷股份等共同发起设立,其中星星集团持股比例为31.65%,飞跃集团持股比例为30.38%。

重组后的飞跃债务成本大大降低,但邱继宝却失去了对新飞跃的控制权。这位坚韧的企业家,从300元起家,发展到现在中国缝纫机的第一品牌,高速扩张时期的飞跃,用价格战几乎打垮国内所有的竞争对手,最后却陷入做大不能做强的境地。

“飞跃通过重组已经走出困境,这是对台州模式的创新。”张锐敏说,“飞跃要发展就必须重组,去掉高债务的负担,摆脱原先的家族企业模式,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就是新飞跃的意义。” 这个意义也得到台州市主要领导的肯定。面对台州制造的困境,一场更大的变革正在悄悄酝酿。

生死没问题,做大有问题 台州企业的产品市场很早就走向了国际化,但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是,台州的制度并不适应现代市场条件下的国际竞争环境。

张德祥开始思索如何突破重围,他现在最大的理想是为国内某大型机床企业做配件。“利润越来越低,原材料一上涨,利润还要被吃掉。”他正在国企找管理人才,希望能给自己的企业带来活力。

张锐敏把台州企业的这一现象称为“低水平增长陷阱”粗放型的管理,低水平、低价格的生产、销售竞争模式下,仍然有较快的增长速度,占有市场比较高的份额,没有其他合作,形势也很好,企业就形成发展惰性,最后成为陷阱。

“生死没问题,做大有问题。”张锐敏认为,台州企业生命力还是很强的,即使遇到危机,也可以通过缩小生产规模而继续生存。

在他看来,现在台州制造最需要做的是“升级”,把“老板”变成“企业家”。“引导民营机构股权重构和开放,形成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是一项增强台州区域长远竞争力的战略。” 按照台州政府的战略目标,通过三年,台州百强企业将完成重组。

这个战略目标,被外界视为吹响了“国进民退”的号角,广受指责。

作为这一政策的制定者之一,张锐敏却认为这只是片面的说法。“核心不是国进民退,我们要做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一种调整,国资、外资或民间投资,都是合作对象。” 他认为,政府是提供一个让双方公 平交易的平台,让企业和外部资金对接。“至于想不想合作,和谁合作,怎么合作,这都是企业和对方去谈,政府不参与,但是我们会善后,提供股权转让后的税费减免等帮助。” 事实上,很多台州企业已经抢先一步,尝试一些改变。

2009年初,阮福德辞去浙江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杰克董事长的职务,也不再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从1995年创办企业到现在,新杰克倾注了阮福德和他两位兄弟的全部心血。但是,金融危机后,他觉得企业需要有所改变。他聘用了一位来自快两的地方国企老总赵新星接手,自己开始从事战略投资。

2009年9月,新杰克成功将德国著名的自动裁床设备制造企业奔马和拓卡收购,走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路,惊动业界。

阮福德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企业会改变,我也会改变,新杰克以后会加快高端自动化缝纫机的研发,并和前道裁床相连接,进步使其成为服装、汽车、航空等行业提供成套方案的服务商和供应商。” 他表示,新杰克还将在汽车、航空等高端产品领域进行市场开拓。

他把新杰克的收购行为称之为“顺势而为”新杰克有资本优势,弥补技术和品牌短板。据业内估计,收购后,新杰克的销售额将预增40%以上。

股权重构,台州经济期待转型 台州民企的股权重构,核心是解决资本的能力问题。

“台州的中小企业负债比较高,这个问题急需解决。”张锐敏认为,通过开放股权吸收产业资本或者合格的投资资本,使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化,自由资本率提高,负债率降低,这是台州经济转型的一条捷径。

据台州市政府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市政府将提供平台建立一个地方性的股权交易市场。

在政府组织的一次洽谈会上,一天之内谈下两个项目,北京的“京城控股”和台州一制造企业签约,一家浙江省的大型央企进驻台州,以参股控股的方式参与当地的企业运作。

“台州最理想的模式,民营经济的比例能从现在占整体经济的98%降到68%,通过让外部资本参股扩股,借助外围力量,国资、外资或国内其他强势企业,来发展台州经济。”在张锐敏看来,民企完全靠自有能力发展的时代已近尾声,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对于草根发展的台州经济,张锐敏认为薄弱环节不可小视。他举例人才储备不够,产业工人比较少,电子产品配套能力弱,研发、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等都比较少。其他诸如高科技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就更加薄弱。

他认为,台州重工业轻工业装备是强项,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等行业是以后与外合作的重点。台州市领导提出的口号是“与狼共舞”,用有优势的产业结构吸引投资,吸收技术

在这次的股权重构过程中,政府也参与其中。台州市政府国资委将成立一个产业扶持基金,由上市办运作,对台州的产业进行投资。“我们是象征性地投资一下,也算是对企业的支持,如果企业上市,扶持基金在扶持过程中也得到增值,这就是循环,也能带动其他资本的参与。”张锐敏充满期待。他说,现在的台州是各类风投机构和基金公司的活跃地。

“我们不指望9万多家企业马上就能转变经营观念,如果能有2000家大企业思路早点转变,开放探索渠道,台州经济就会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