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缺答案

河北辛集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题 一、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在19世纪之前的两千多年里,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主流是朝着相互分离的方向发展的,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汇合到16世纪才开始,西方的影响到19世纪才得以加强。其主要原因是中西方缺乏 A.文明交流的技术条件B.文明扩张的经济动力 C.文明交流的历史基础D.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 2.考古工作者在湖南、江西、河南、陕西、江苏等地区都陆续发现了许多春秋中后期的铁制农具,这表明当时 A.冶炼技术已较为成熟B.冶铁业规模宏大 C.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大提高D.南北经济发展平衡 3.西汉中期,各种铁制的犁铧、耧、锄、镰、斧、锯、刀、锤等农业生产用具普遍地取代了青铜器,并且推广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这可从侧面说明当时 A.民族融合进程加快B.内外经济交流频繁 C.国内经济整体发展D.耕犁技术逐渐成熟 4.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 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 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 5.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
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材料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 A.生产技术的成熟B.粮食产量的稳定 C.精耕细作的重要D.生产效率的低下 6.图3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它反映了 图3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D.棉纺织技术日渐成熟 7.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朝代 夏商周 秦汉 魏晋 宋元 称谓 臣、人、众、野人 夫、仆 田客、部曲 佃客、庄客、农户 A.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形成 C.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D.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 8.融入西方器形和装饰图案的中国瓷器在18世纪变得特别流行,各种各样的欧式元素都被原样复制到瓷器上,大多数图案是由欧洲客户提供的版面和素描。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中国瓷器成为中西贸易主体B.外销成为中国制瓷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C.欧洲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影响D.中国瓷器注重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9.明清年间,佛山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和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的“四大名镇”, 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为“天下四大聚”,材料体现了以佛山为代表的 A.江南工商业市镇发展B.由于闭关锁国松弛,沿海城市的发展 C.我国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D.近代城市兴起 10.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由此可知,宋代 A.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B.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 C.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D.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 11.唐代岭南市舶使首设于广州,职责是“诸蕃舶至,尽有其税”。758年一些大食人和波斯人驱逐了广州都督,抢劫商店并焚烧房屋。879年黄巢对广州外国商人进行了大屠杀。这说明 A.市舶使与外国人之间有密切的关系B.唐代的中外矛盾特别尖锐 C.广州是外国人口众多的国际性城市D.市舶使主要负责管理外国人 12.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文景时期商业发展状况时说“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说明文景时期商业的发展 A.强化了政府的抑商政策B.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瓦解了封建小农经济 13.秦始皇灭六国后,“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而西汉前期亦“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訾zi,钱财富人及豪桀并兼之家于诸陵”。上述做法 A.表现出政权对权贵的依仗B.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创建 C.是其重农抑商思想的体现D.无益于封建经济的恢复 14.乾隆帝时规定福建省牯仔头一种适宜航海的大船,桅高篷大,利于走风,未便任其置造,以致偷漏,永行禁止,以重海防。”这说明当时 A.中外贸易日益走向萎缩B.中国远洋航海技术严重落后 C.正式确立闭关锁国政策D.中国商人无法开拓海外市场 15.明清时期的龙游商人积累了财富之后,乐善好施,如纸商傅元龙,“生平于地方事业颇能尽力,建凤梧书院,修通驷桥,明伦堂,鸡鸣塔,诸役咸与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A.儒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B.商人地位和士人渐趋平等 C.礼乐制仍然有着重大影响D.商人的自身修养普遍提高 16.理学的产生可以迫溯到唐代反佛思潮及宋初儒学家的思想影响,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治宋必始于唐。”这说明 A.宋代学者崇儒风尚盛行B.理学未能传承佛教思想 C.唐宋社会形成多元思想D.理学思想融合久经磨砺 17.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他把自己的思想主旨概括为四句口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下对其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人性无善无恶 B.认为善恶认识源于人心 C.“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D.主张为善去恶的根本途径是格物致知 18.王阳明说“心之良知是谓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孔孟既没,此学失传几千年。赖天之灵,偶复有见,诚千古之一快,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据此可知,王阳明 A.强调孔孟思想才是圣人的理论B.主张知行合一 C.论证了心学道统思想的合理性D.认为人性本善 19.四库全书总目载“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材料中“其书可毁”意在 A.维护理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理在生活中的作用 C.突出对孔子思想顺从D.深曝其罪恶以警示后人 20.明代思想家王夫之在批评理学“损人欲以复天理”的同时,提出了弱“理欲一体”、“以性正情,以义制利”的主张。这说明王夫之 A.彻底否定理学的“理欲”观B.意在提倡“尊公轻私”思想 C.极力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认为私欲是理的物质基础 21.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 A.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B.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22.清初的学者颜元指出“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矣。”由此可见颜元 A.抨击理学的空疏无用B.赞扬儒家的忠君思想 C.反对理学的统治地位D.赋予了儒学新的内涵 23.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 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B.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 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D.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东岸 24.据统计,1492~1595年,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共约价值40亿比塞塔,留在国内的最多只有2亿比塞塔,仅占5。材料说明西班牙 A.确立殖民霸主优势B.未完成工商业发展的资本积累 C.处于贸易中心地位D.价格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25.1819年1846年英国棉纺织品的销售额从2940万英镑上升到4670万英镑,其中,每年出口的比例稳定在5055,其余满足国内需求。可见,英国 A.社会贫富差距拉大B.国内消费能力有较大增长 C.对殖民地市场的依赖性增强D.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26.有学者说“西欧以前的社会中,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在教育水平上的隔阂,现在则仅为程度高低的细小差别。从表面上看,这种变化与机器革命没有任何联系,但事实上正是机器革命才使世界上渐渐消除了文盲阶层”。其意在说明 A.大众教育开始在西欧兴起B.工业革命促进了教育下行 C.社会精英成为变革的主体D.机器生产有利于社会平等 27.1880年,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发电站,90年代末,美国已有2700座发电站,发电量已达到248亿千瓦时,而英国同期只有45亿千瓦时。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通和公共事业部门。材料说明美国 A.基本实现了电气化B.取代英国世界第一的地位 C.成为工业革命中心D.生产集中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