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经络循行与穴位PPT课件.ppt

經絡學 1 經絡之意義 經 者有 徑 之意思 如路徑可通達各處 且是直行之幹線 絡 者有 網 之意思 縱橫連結之網路 是橫出的旁枝 此絡網可將人體的上下 左右 前後 內外等連結 進而或深或淺地將五臟 六腑 頭面 軀幹 四肢等都連繫起來 用真氣來促進全身細胞生理的作用 顯現生命的現象 五臟 肝 心 脾 肺 腎 心包 六腑 膽 小腸 胃 大腸 膀胱 三焦 所言經絡者在修行者言 包括十二經脈 奇經八脈 十二經別 十二經筋 十五絡 以及很多絡脈和孫絡脈等總稱之名 2 陰陽經之意義 正經十二經脈含三陽 三陰脈 手 足具足合共十二經脈 故臟腑 陰陽經脈具有表裡相互配對者 在陰陽經中除其臟腑名外 有其代表氣勢的經名 在中醫學上五臟屬陰屬裡故為內 六腑屬陽屬表故為外 有相互表裡配偶之意 而陰經屬陰 屬內 陽經屬陽 屬外 所以陰經和陽經同臟腑表裡關係一樣 配成一對一對 其配對情形如下 3 陰陽經之意義 一 陽經太陽經 指陽氣旺盛之意義 因為其位於吾人身體的最表層 感受外邪後 亦最先發病之經脈 少陽經 有陽氣減弱之意義 其位置在半表 半裡 屬於太陽與陽明之間 故為太陽與陽明兩經之樞紐 陽明經 是陽氣發展之最後階段 亦是在太陽和少陽兩經陽氣之基礎上 繼續發展之意義 故陽明者為兩陽合明之簡稱 其位置在太陽與少陽之裡面 故有陽明為合之稱 二 陰經太陰經 有陰氣旺盛之意義 因為其位於三陰經之最表層 故有太陰為開之稱 少陰經 有陰氣減弱之意義 其位置在太陰與厥陰之中間 故有少陰為樞之稱 亦即本經在兩陰經之間 起著樞紐之作用 厥陰經 是陰氣發展之最後階段 開始重新向陽之方面轉化過程 亦即是在太陰和少陰兩經陰氣交盡之際 其位置在太陰與少陰之裡面 故有厥陰為合之稱 4 經絡之作用 經絡系統密切聯係周身的組織和臟器 在生理 病理和防治疾病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1 運行氣血 協調陰陽經絡系統在正常情況下 起著運行氣血 協調全身陰陽的作用 靈樞 本藏 說 經脈者 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 濡筋骨 利關節者也 指出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路 縱橫交錯 分佈於體內和體表 營行脈中 衛行脈外 使人體的內外 表裡 上下 左右保持密切的聯係 並維持正常功能活動的相對平衡 5 經絡之作用 2 抗禦病邪 反映證候經絡系統在疾病的情況下 則起著抗禦病邪 反映全身或局部證候的作用 靈樞 邪客 說 肺心有邪 其氣留於兩肘 肝有邪 其氣留於兩腋 脾有邪 其氣留於兩脾 腎有邪 其氣留於兩膕 說明內臟有病時 可在其相應的經脈循行部位出現各種不同的症狀和體徵 有時內臟疾病還可在頭面五官等部位出現異常反應 例如心火上炎可致舌部生瘡 肝火升騰可致兩眼赤腫 腎氣虧虛可致兩耳失聰等 此外 在正虛邪盛的情況下 經絡又是病邪傳注的途徑 經絡病可以由淺入深 傳入內臟 反之 內臟病也可傳及經絡 如 素問 藏氣法時論 說 肝病者 兩脅下痛引少腹 心病者 胸中痛 脅支滿 脅下痛 膺背肩胛間痛 兩臂內痛 等 6 經絡之作用 3 傳導感應 調整虛實經絡系統在防治疾病時 起著傳導感應 調整虛實的作用 針灸等治法是通過體表的輸入來影響經絡 經絡接受來自體表的刺激 傳導於有關的臟腑 達到疏通氣血和調整臟腑機能目的 以治療疾病 千金翼 說 凡孔穴者 是經絡所行往來處 引氣遠入抽病也 即說明經絡能將針刺的感應傳向遠方以治病 靈樞 根結 說 用針之要 在於知調陰與陽 指出針灸的治療作用主要是通過經絡的協調陰陽作用未實現的 針刺時的 得氣 現象 是經絡傳導感應的功能表現 而針刺療效與得氣又有密切的關係 故 靈樞 九針十二原 說 刺之要 氣至而有效 靈樞 終始 說 凡刺之道 氣調而止 針刺的得氣和補瀉法的應用 都是為了調氣 這些都離不開經絡的作用 7 十二經脈 任督兩脈 8 手太陰肺經 循行路線1 起於中焦2 下絡大腸3 還循胃口4 上膈屬肺系5 出腋下6 至肘中7 入寸口8 出大指之端 9 手太陰肺經 肺經共11穴 原穴為太淵穴 絡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偏歷穴 是陰氣最盛的經絡 主治裡症虛症 與大腸經為表裡 1 主要器官與組織 鼻 肺 皮膚 2 器官功能 呼吸 代謝 局部影響 部分的分泌機能 排泄機能 3 主要疾病 上呼吸道 肺 皮膚 手臂發生病變 4 亢進時出現的病症 體熱 汗出 氣喘咳嗽 痰多 支氣管哮喘 血液充於頭部 背 肩部酸痛 肩部肌肉緊繃 掌部疼病不可觸摸 粗咳胸痛 5 衰弱時出現的病症 寒慄 冷汗出 鼻炎 咽喉乾燥 鎖骨 胸部疼痛 四肢末端麻木或發冷 皮膚異常 失眠 面色改變 咳嗽嘶啞 10 手陽明大腸經 循行路線1 起於食指之端2 出合谷3 行曲池4 上肩5 貫頰6 夾鼻孔7 下齒8 入絡肺9 下膈屬大腸 11 手陽明大腸經 大腸經共20穴 原穴為合谷穴 絡穴為手太陰肺經之列缺穴為陽氣盛極的經絡 主治陽症實症 也治發熱病 與肺相表裡1 主要器官與組織 口 齒 肩 皮膚 鼻 2 器官功能 消化 局部影響 上肢末端 頸 耳 排泄機能3 主要疾病 齒 鼻 咽喉 皮膚 大腸方面的疾病 肩前臂有發炎的症狀與運動不易 4 亢進時出現的病症 便秘 腹脹痛 頭痛 肩與前臂部疼痛 指痛 體熱 口乾 在熱的情況下變糟糕 5 衰弱時出現的病症 腹瀉 腹痛 腸功能減弱 暈眩 上肢無力 身體冰冷 皮膚異常 出疹 搔癢 咽喉炎 輕微咳嗽 在熱的情況下好轉 12 足陽明胃經 循行路線1 起於眼下2 繞面3 入齒4 還唇5 循喉嚨6 下膈7 屬胃絡脾8 下挾臍9 至膝下10 入足中指 13 足陽明胃經 胃經共45穴 原穴為衝陽穴 絡穴為足太陰脾經之公孫穴陽明象徵陽氣極盛的經絡 故在適應力量上 對裡熱和實證就容易發揮它的特點 1 主要器官與組織 口腔 齒 鼻 上眼瞼 乳腺 2 器官功能 精神功能 消化 局部影響 上呼吸道 胸部 下肢 臉部的脂肪組織 3 主要疾病 神經與精神方面的疾病 狂燥 憂鬱 情緒 壓力 牙齒疼痛 牙齦發炎 鼻竇炎 關節炎 胃炎 腸炎 腸壁異常 婦女的外生殖器官有病變 4 亢進時出現的病症 興奮 體熱 腹脹 打嗝 便秘 食慾增加 胃痙攣性疼痛 胃酸過多 唇裂 經絡走向的腿感疼痛與痙攣 5 衰弱時出現的病症 餐後腹疼或腹瀉或嘔吐 消化力減弱 胃酸不足 憂鬱 下肢倦怠 14 足太陰脾經 循行路線1 起於大趾之端2 上膝股3 入腹4 屬脾絡胃5 上挾咽6 連舌本 散舌下 15 足太陰脾經 脾經共21穴 原穴為太白穴 絡穴為足陽明胃經之豐隆穴是陰氣最盛的經絡 所有本經絡穴善於對裡寒裡虛發揮效用 1 主要器官與組織 胃 肋間部組織 腦 2 器官功能 精神功能 消化 營養吸收不正常 肌系統 內分泌系統 免疫系統 3 主要疾病 不安的狀況 精神異常 失去意識 惡夢 胃 腸功能異常 腹瀉 嘔吐 貧血 急性與長期月經週期失調 下肢痛風 下肢末稍血管炎 維生素缺乏症 黃疸病 4 亢進時出現的病症 食慾不定 胃艱 肋下部疼痛 嘔吐 排氣 足 膝關節疼痛 第一指腳拇趾活動困難 失眠 5 衰弱時出現的病症 消化不好 胃脹氣 排泄物積囤 上腹部疼痛 嘔吐肢倦乏力麻木 腿部靜脈屈張 嗜睡 皮膚損傷 16 手少陰心經 循行路線1 起於心中2 出心系下膈3 絡小腸4 復上肺5 出下腋6 至肘7 抵掌中8 入小指之內9 其支上挾咽10 系目 17 手少陰心經 心經共9穴 原穴為神門穴 絡穴為手太陽小腸經之支正穴少陰經是陰氣初生的意思 所以主要反映在裡症虛症 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1 主要器官與組織 舌 腋窩 腦 心臟 2 器官功能 情緒狀況 精神狀態 心臟活動 循環系統 胸腺 肺功能改變 3 主要疾病 驚悸 健忘 精神失常 癲癇 頭痛 心律不整 心痛 肋間神經失常 食不振 4 亢進時出現的病症 運動過後心悸動 呼吸困難 面色蒼白 處在壓力狀態下 有壓迫感 憂鬱 內側肩麻木 血液循環不足引起暈眩 5 衰弱時出現的病症 胸口疼痛 肩與前臂疼痛 興奮 四肢節重 胸口沈悶 口乾 可能體溫上升 18 手太陽小腸經 循行路線1 起於小指之端2 循手外3 上肘4 繞肩5 入絡心6 下膈抵胃7 入小腸8 其支貫頸上頰9 入耳中 19 手太陽小腸經 小腸經共19穴 原穴為腕骨穴 洛穴為手少陰心經之通里穴太陽是陽氣大盛的經絡 也可以治療熱性病 1 主要器官與組織 耳 2 器官功能 神經 精神範圍 消化 腸功能 營養物之吸收 局部功能 3 主要疾病 痙攣 舞蹈症 嘔吐 便秘 下腹痛 頭痛 太陽穴部位 顎 膝 肩 臂疼痛 頸部肌肉痙攣 耳鳴 聽力減退 消化不良 精神官能症 小兒消化不良 虛弱症 4 亢進時出現的病症 頸 後腦 太陽穴 至耳疼痛 肚臍與下腹部疼痛 便秘 後肩胛至臂外後廉疼痛 5 衰弱時出現的病症 頷 頸浮腫 耳鳴 聽力減退 嘔吐 腹瀉 手虛弱寒冷 身疲 虛弱症 20 足太陽膀胱經 循行路線1 起目內眥2 上額交巔3 下腦後4 夾背5 抵腰入絡腎6 下屬膀胱7 另一支循脾外8 下至踝9 終足小趾 21 足太陽膀胱經 膀胱經共69穴 原穴為京骨穴 絡穴為足少陰腎經之大鐘穴太陽為陽氣大盛在身體之最外的意義 所以本經對外界赤刺激反應也較頻繁 與各臟腑大都有腧穴關係與腎經相表裡 1 主要器官與組織 眼 鼻 腦 體液 粘膜組織 2 器官功能 涵蓋所有排泄系統的功能 包括各種分泌液 3 主要疾病 膀胱 腎的疾病 尿閉 鼻黏膜浮腫 四肢 生殖器官的疾病 頭痛 包含後頭痛 前頭痛與巔頭痛 薦椎沿大腿至小腿外側疼痛 骨盆腔器官的疾病 包括生殖器官 4 亢進時出現的病症 頻尿 泌尿生殖器痙攣 後背肌肉強直 酸後頭痛 尤其是排泄時 5 衰弱時出現的病症 尿液少 生殖器腫脹 後頭與背部允肉脹痛 四肢倦重無力 眩暈 腰背無力 小腳趾不易運動 生痔 22 足少陰腎經 循行路線1 起於小趾之下2 趨足心3 循內踝上股4 貫脊屬腎5 入絡膀胱6 上膈入肺7 循喉嚨8 挾舌本9 其支從肺出絡心 23 足少陰腎經 腎經共27穴 原穴為太谿穴 絡穴為足太陽膀胱經之飛陽穴為陰氣初生經絡 與膀胱相表裡 主裡症虛症 1 主要器官與組織 腎上腺 耳 2 器官功能 情緒與精神範圍 結締組織 骨髓 頭髮 遺傳 泌尿生殖系統 3 主要疾病 情緒上的不正常 虛弱 呆板 腎上腺 腎 膀胱的疾病 排尿異常 腎上腺絲球體發炎 腎炎 膀胱炎 腹腔器官的疾病 股骨 腰 小腿 足內側疼痛 口燥舌乾 咽腫痛 足底痛 4 亢進時出現的病症 少尿 尿黃 口乾 腿熱與倦怠 足下熱 薦 腰脊 大腿內側疼痛 勞熱 性慾增強 月經異常 5 衰弱時出現的病症 頻尿 尿量少 腫脹 腿冷 足下冷 下肢麻木虛弱 善恐 猶豫 性慾減退 腸功能減弱 24 手厥陰心包經 循行路線1 起於胸中2 屬心包絡3 下膈4 歷三焦5 出腋6 入肘7 抵掌中8 循中指之端 25 手厥陰心包經 心包經共9穴 原穴為大陵穴 絡穴為手少陽三焦經之外關穴厥陰是陰氣消盡的意思 適應虛症裡症 與手少陽三焦經相表裡 1 主要器官與組織 心血管系統 2 器官功能 情緒與精神的範圍 生殖 心血管系統 血液循環 性慾 性機能 3 主要疾病 精神疾病 性機能障礙病態 虛弱 心臟疾病 內部 中部 周圍的心臟炎 精神官能症 循環疾病 過快與太慢 胸痛 神經性痛 手臂的疾病 肺 胃的疾病 發燒 4 亢進時出現的病症 心悸 發怒 胸痛 心血管病變 頭熱痛 上肢痛 嗜睡 目赤 便秘 5 衰弱時出現的病症 心煩 心搏過快 暈眩 呼吸困難 上肢無力胸痛 目黃 多夢 26 手少陽三焦經 循行路線1 起於無名指之端2 循手表上3 貫肘4 入缺盆5 布膻中絡心包絡6 下膈屬三焦7 其支出耳上角 27 手少陽三焦經 三焦經共23穴 原穴為陽池穴 絡穴為手厥陰心包經之內關穴少陽是陽氣初生的經絡 所以它能治療發熱病 它的性質介於太陽陽明之間 與心包經相表裡 1 主要器官與組織 淋巴 眼 2 器官功能 所有內臟的功能 胸腹腔 肺 脾 胰 肝 胃 骨盆腔 小腸 腎 大腸 膀胱 子宮 卵巢等 3 主要疾病 頭痛 包括後頭痛與太陽穴部痛 壓迫感 睡眠 癲癇 體溫失調 發冷 過敏 發燒 眼 鼻 耳 包括乳突炎 的疾病 手臂關節肌肉痙攣 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