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失业问题讲义(ppt,29页)

1 失业 1 失业的定义和度量2 失业的原因和分类3 我国失业的形成特点4 失业的代价和治理 2 问题的重要性 经济学基本问题是如何有效配置稀缺资源 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提高社会成员的经济福利 劳动力是最重要资源 失业意味着劳动力处于没有工作的 闲置 状态 并且带来多层面的其它经济和社会问题 因而 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 一直把失业现象作为一个重大问题来研究 3 失业的定义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 ILO 失业指在某个年龄以上 在特定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而又有工作能力 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三个条件 1 一定年龄以上有工作能力 2 没有工作 3 正在寻找工作 它们必须同时成立 才能满足对失业对象的定义要求 4 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例 劳动力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它包含有工作和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换言之 劳动力等于就业人数加上失业人数 因而失业率表示为 5 流转关系 6 度量困难 在定义劳动力年龄界限 满足寻找工作条件的频率 一定时期寻找的次数 标准 以及暂时性失业的统计方法等方面 都存在国别差异 另外 各国失业数据来源也不同 一些国家采用住户调查方式获得信息 一些国家利用领取失业救济人数等社会保险数据 还有的国家利用官方就业数据和劳动力数据来推算失业数据 7 高估和低估 有的人实际上自愿离开工作 但是为了得到失业补贴 还是对向他们调查的社会保险机构表示在寻找工作 试图获得失业救济 医疗保险等保障福利 发生高估计问题 有的失业工人实际上愿意获得工作 但是长期找不到工作 失去了继续寻找工作的信心和耐心 由于他们停止了找工作的行动 有可能被看作是自愿离开了劳动者人口 因而没有被统计为失业人员 低估问题 8 我国失业统计框架 三个基本统计概念 1 经济活动人口 16岁以上适龄人口中有劳动能力 参加或者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 它包括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 2 从业人员 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包括全部职工 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 私营业主 个体户主 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 乡镇企业从业人员 农村从业人员等 3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指有非农业户口 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 有劳动能力 无业而要求就业 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9 我国失业统计数据 10 我国失业统计存在的问题 与我国经济转型背景相适应 我国失业统计存在多方面特点或问题 第一 仅包括城镇经济 没有包括农村 第二 仅限于有城市户口的经济活动人口 没有包括来自农村但实际常住城市的劳动力对象 第三 失业统计中判断人们是否在就业服务机构求职登记为标准 如果没有在相关机构正式登记 就会被失业统计所遗漏 第四 没有包括下岗人员 11 失业原因和种类 失业意味着劳动力供大于求 这一局面可能由不同原因造成 失业可以相应分为不同类型 标准经济学教科书讨论的失业 一般以具有成熟市场经济制度的发达国家为对象 失业主要表现为摩擦型失业 结构型失业和需求不足失业等类型 然而 如果把观察视野扩展到发展中国家以及体制转型国家 还可以发现与二元经济和体制转型相联系的特殊失业形态 12 摩擦性失业 frictionalunemployment 与劳动力市场短期变动相联系 实际生活中 工作机会和人们择业行为不断变动 有人可能不满意目前工作而辞职 跳槽 一家互联网公司被并购 部分技术员工需要寻找新工作 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劳动力市场 有的职工被雇主辞退等等 这些人通常能找到新工作 但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 找到新职位需要一段时间 所以总会有一部分人处于这种 转岗之间 betweenthejobs 的失业状态中 摩擦性失业 13 结构性失业 structuralunemployment 与劳动力市场较长期变动相联系 随着技术和经济发展 不同地区 行业 工种的劳动力供求不断发生结构变动 夕阳部门和朝阳行业此消彼长 一方面 劳动力需求结构随着技术 经济 偏好等因素改变而不断变动 另一方面 劳动力供给结构通常难以立刻作出充分反应 而是需要或长或短滞后期才能完成必要调节 因而 即便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总量大体相等 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也会导致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14 区分相对性 摩擦性失业可以看作是一种因择业不当发生的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原因也在于经济调整存在摩擦 它们统称为 摩擦和结构性失业 与它对应的失业率称为 自然失业率 这里 自然 指经济中 潜在产出 potentialoutput 得以实现的失业率 所谓潜在产出 则是指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同时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的产出水平 依据自然失业率概念 即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实现了充分就业 fullemployment 也不等于没有失业 换言之 即便经济运行状态再好 实际失业率也不可能长期低于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 15 需求不足导致的失业 Demand deficientunemployment与宏观经济运行周期相联系 在宏观经济繁荣高涨时期 对产品和劳务费总需求上升 对劳动派生需求量也上升 失业率比较低 在经济衰退和萧条阶段 对产品和劳务总需求萎缩 劳动力派生需求量下降 因而失业率比较高 需求不足带来的失业 指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 16 需求不足失业图解 17 需求不足失业意味着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存在反向关系 二者否存在某种数量关系呢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 奥肯 ArthurOkun 对美国经验数据进行分析 发现增长率与失业率变动之间存在规则性联系 奥肯定理 18 失业率变动 一1 2X 实际GDP增长率一3 GDP增长率为3 时 失业率不变 增长率高于3 时 失业率下降幅度等于增长率超过3 部分的一半 增长率低于3 时 失业率上升幅度等于增长率不足3 部分的一半 例如 当经济增长率为5 时 失业率会下降1个百分点 5 3 2 失业率与增长率之间这一数量关系 被称为奥肯定律 Okun sLaw 奥肯定理 19 二元经济与发展型失业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50年代提出 二元经济 dualeconomy 概念 成为解释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的一个概念 这一概念强调发展中国家经济与成熟市场经济的结构差异 发达国家内部一体化程度很高 劳动力报酬 工资由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决定 要素有效配置规律要求劳动在各个行业边际产品相等 否则很快引起劳动力在各部门之间转移 20 二元经济与发展型失业 二元经济由现代与传统两部门构成 现代部门按照市场经济原则经营 劳动需求即雇佣工人数量 通过比较劳动边际产品价格与通行工资水平来决定 传统农业部门技术和生产方式落后 与外部联系薄弱 不同程度具有自给自足性质 收入远远低于现代部门 从长期看 收入落差推动农业劳动不断流入现代部门 最终实现经济现代化 但从短期看 现代部门没有能力吸收传统部门所有剩余劳动力 极端意义上可假定相对于现代部门工资水平而言 传统部门存在劳动力无限供给 这类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 被看作特殊形态的发展型失业 21 我国发展型失业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农业部门劳动边际生产率远远低于现代部门 农业劳动力向外边际转移不会对农业产出带来显著影响 这类剩余劳动力既不同于典型失业 又具有失业涵义 一方面 他们仍然结合生产资料进行工作 创造出部分自给消费和部分出售的产品 因而在严格技术意义上不等于完全失去工作和失业 另一方面 劳动能力没有充分利用 很低水平劳动边际生产率 具有一定程度失业含义 这类发展型失业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除 只能通过现代经济的积累增长和传统部门生产率提高来逐步消化和吸收 22 体制转型失业 中国当代失业特点 我国世纪之交面临的失业问题 既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长期因素有关 也与总需求相对不足的通货紧缩短期形势有关 因而 经济学的标准失业理论具有一定程度解释作用 然而 新中国几十年经济体制演变的基本轨迹 决定了我国当代失业问题具有突出的体制转型相联系的特点 这一特点在标准经济学理论中没有现成解释 与一般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供求关系也有本质区别 23 计划体制 普遍就业与隐形失业体制转型失业之一 与计划体制相适应 劳动就业实行国家 统分统配 模式 基本特点是在城市实行低工资 铁饭碗的普遍就业制度 同时通过户籍制度 粮食统购统销制度 严格限制城乡之间居民流动 从而保证劳动力调配完全被国家控制 实现形式上充分就业状态 从实际运行情况看 由于优先发展资本密集的重工业部门 城市就业机会不能随着经济增长而迅速扩大 甚至吸收城市新增劳动力人口也很困难 就业机会增长乏力与劳动力人口快速增长 构成计划经济时期困扰决策层的一个基本难题 24 计划体制 普遍就业与隐形失业体制转型失业之二 为了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和粮食供给矛盾 在60年代初和文革时期 政府通过行政和政治运动方式 把大批城市青年遣送到农村 形成历史上罕见的工业化时期劳动力向农村倒流现象 计划经济看不到大范围显性失业 被宣传为 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失业 然而 计划经济不能消除经济规律作用 不能消除城市企业大量冗员和农村大量过剩劳动力 不能消除 隐性失业 disguisedunemployment 及其增长 隐性失业显性化是观察当代中国失业现象的重要视角 25 改革初期的待业问题体制转型失业之三 文革后废除了知青上山下乡政策 城镇就业机会增长低于适龄人口增长速度的矛盾更加突出 越来越多城镇青年面临就业问题 同时发生的知青返城浪潮 政府承诺优先安排他们就业 加剧了城镇就业困难 当时就业矛盾主要表现为年轻适龄劳动力和回城知青没有工作 加上意识形态不许用 失业 一词 因而早期失业称为 待业 26 就业体制转型体制转型失业之四 第一波 待业 困难不过是更为深远的就业体制转变的前奏 随着经济改革全方位启动 劳动就业制度逐步发生调整和改革 1993年确立新的就业体制 国家宏观调控 城乡协调发展 企业自主用人 个人自主择业 市场调节供求 社会提供服务 同年 中国统计年鉴 把 待业 和 待业率 改为城镇 失业 与 失业率 经过15年左右渐进式改革 国家统管的就业模式逐步被市场导向新体制取代 政府和公众逐步接受了失业这一现代市场经济难以回避的现实 27 下岗现象体制转型失业之五 由于用人单位生产经营等原因已离开本人岗位 并不在单位从事其它工作 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有的仍从原单位领生活费并报销医药费 有的报销医药费但没有生活费 有的仅保留一纸合同 两不找 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辞退职工 职工另谋职业是正常现象 我国失业保险等项制度尚不健全 企业还不能将大批解雇职工推向社会 出现下岗现象 1999年下岗人数上升到2154万人 估计60 没有再就业 其中失业人数近1300万人 远远超过同年575万人登记失业人口 28 失业的代价和危害 1 经济代价 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2 社会代价 给失业者及其家庭带来精神和心理伤害 3 政治影响 过高失业率还可能影响政治稳定 29 失业的治理 教育普及和劳动力技能培训 树立现代就业观念 有助于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 减少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发生机率和时间延续长度 适当运用宏观调节政策工具 有助于降低经济周期不景气阶段需求不足失业 实施正确发展战略 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逐步减少发展型失业和体制转型伴随的失业 另外 需要建立包括失业保险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保证失业人员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