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八年级物理上册2.2汽化和液化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科

第二节 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 知道什么是液化,液化的两种办法。

2、 了解使气体液化后的好处。

3、 了解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4、 了解液化的利与弊。

【预习指导】 1、 什么是液化,生活中有哪些液化现象。

2、 液化的两种办法是什么 3、 自然界的雨水是如何形成的。

4、 烧开水时我们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吗 穿插巩固 【课堂反馈】 1、 叫做液化。液化有 和 两种办法。

2、生活中的液化现象有 。

3、液化要 热。烧水、做饭时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开水烫伤还要严重,就是因为不仅水蒸气的 ,而且水蒸气在液化时要 。

4、冬天用嘴向手哈气,可使手瞬间变暖,这是 现象, 热;
而平时用嘴向手吹气,则使手一阵凉爽,这是 现象, 热(填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 5、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看见“白雾”这是( ) A、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 B、冰箱食物中的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C、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6、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会听到“磁”的响声,并冒出大量“白气”在该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7、水壶嘴“白气”和实验室制取蒸馏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8、为了便于运输氧气,应使氧气液化,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A、降低温度 B、压缩体积 C、提高温度 D、增大体积 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 B、露水的形成 C、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可乐“出汗” D、 挂满霜的树枝,拿到屋后霜变成小水珠 10、用降温的方法可以分离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它们的沸点分别是183℃、196℃和78℃,如用降温的方法首先被液化分离出来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无法判断 11、在通常情况下,已知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液态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态空气提取这些气体,随温度升高先后分离出来的次序是( ) A、氧、氦、氮 B、氧、氮、氦 C、氦、氧、氮 D、氦、氮、氧 12、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常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些“白气”是冰棒熔化后蒸发的水蒸气,还是周围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课后作业】 A 1、战斗在抗“非典”一线的医务人员要戴防护眼罩,有时,眼罩上的镜片有水珠,模糊不清,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镜片上有灰尘 B、镜片被磨损 C、罩的周边密封不严 D、水蒸气在镜片上液化成小水珠 2、如图所示,让烧瓶中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将会 ,过一段时间会看到容器B中温度计示数 。这一实验说明 。

3、液化石油气就是在普通的温度下,采用 的方法使它液化装入钢罐中的。

4、夏季清晨,草地上出现露水是 现象,太阳升起后,露水很快消失,这是 现象。

5、把点燃的蜡烛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蜡烛在氧气里比在空气里燃烧得更旺,并发出白光,燃烧停止后,稍有冷却,瓶内壁上就会有水雾出现,瓶内壁的水雾现象属于( )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华 B 1、向玻璃上呵气,玻璃会淌水,是 现象, 热。

2、刚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冒出“白气”,是 现象, 热。

3、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冒“白气”又消失,先 后 4、烧红的铁棒放入水中冒“白气”,先 后 5、液化气贮存在罐中时,是 态,在使用时是 态。

6、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瓶装矿泉水时,常会发现瓶的外壁“出汗”,这是因为( ) A、水会从瓶内慢慢渗出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C、瓶外壁的水不断汽化 D、瓶周围的空气不断液化 7、深秋时节,在教室的玻璃上有时会看到一些水珠,这是水蒸气而成的,水珠出现在窗户玻璃 (内/外)表面。

8、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利昂进行工作的。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经过冷冻室时就会发生 (液化/汽化)现象,并 (吸收/放出)热量。

C 1、小方在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他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时的情景。下列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2、烧水的水壶刚放在炉子上烧时,会看到水壶底部出现一层水珠,水珠滴在燃着的煤饼上,发出响声,乍看起来好像水壶漏了,但过了一会儿,水珠消失,水壶并没有漏,试解释这种现象。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