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老子》的“柔弱胜刚强”思想】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

  近日偶读《朱子语类》第一百三十七卷,发现这样一句话:“老子心最毒,其所以不与人争者,乃所以深争之也,其设心措意都是如此。”读后,颇感震撼。我渐渐感到《老子》的思想中透露着一种强烈的刚性和进取精神,即“柔弱胜刚强”的精神。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老子》的这种较强烈的思想,以期抛砖引玉。
  
  一、“柔弱”的含义
  
  我们大家都知道《老子》哲学的核心概念是“道”。“道”在《老子》那里是“无为”、“上德”之意。也就是:任社会、生活、人事、统治自自然然地存在。“道”处于本体的地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事万物又都表现为弱,即“弱者,道之用也”,“柔弱”就是万事万物的表现形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认为,水是最接近于“道”的。因为水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性适应于任何地方,遇方则方,遇圆则圆,遇阻则退,自自然然的毫无“争斗”之意。水的这一特性正如“柔弱”的具体表现,因此,这就充分地说明“柔弱”也就是“道”的“体现”。《老子》把柔弱的事物与坚强的生命力联系到一起是他精心安排的,这表明了“柔弱”在《老子》那里的含义,同时也是《老子》刚性和进取性的表现。
  
  二、从政治层面来看《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思想
  
  《老子》中的政治辩证思想主要是指“君人南面之术”――统治、管理国家的根本原则和方略。《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老子》是道家的一部重要著作,《汉书》这样定义道家,无疑也就表明《老子》一书是一部介绍“君人南面之术”的大作。在《老子》五千余言中,有许多章节都具有统治和管理国家的思想内涵。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以上这些都是《老子》公开地主张“愚民”、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表现。因为老子深切地了解到,人民一旦有了知识就没有办法控制了,统治者也就不能高枕无忧地享乐生活了,这样国家就会盗贼四起,动乱频发了。在这些引文中,“虚”、“弱”、“绝”、“弃”、“少”和“寡”都表现了《老子》的核心“道”。即如前所述,“道”即“无为”,其表现形式“柔弱”。“无为”才可以“无不为”,“柔弱”才可以胜“刚强”。在这里《老子》充分运用了辩证的关系来思考世界万事万物,使我们对“柔弱”和“刚强”的辩证关系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另外,“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等等,这些妙语警旬也更加鲜明地反映出《老子》“守弱曰强”、以退为进的思想。
  
  三、从与兵家的联系方面来看《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思想
  
  《老子》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作,在《老子》中,有许多章节都概括了一系列与兵家有关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兵家之言,与道法二家,最为相近”,“道家与兵家往往相通”。我同意吕先生和王先生的观点。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把老子和韩非写在同一个列传里面,其意味可谓深长。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老子》是怎么说的,以做证明。
  《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又说:“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这些都充分反映出了《老子》的作战方略。《孙子兵法・势篇》中的“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和《孙子兵法・虚实》篇中的“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成势,无恒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两段议论,分别与《老子》第五十七章的“以奇用兵”和第八章的“上善若水”不谋而合,即是两者关系的最佳证明。
  《老子》认为,善于用兵的将领不会先发,而宁愿后发制人(即是“为客”)。《老子》在此宁肯退一步也不愿意进一步。这就是《老子》的“毒到”之处。当然《老子》也不是真的想一直处于被动的地步,其真正目的是以退为进、以弱攻强,最终战胜敌人。也就是要“合”必先“张”,要“强”必先“弱”,要“兴”必先“废”,要“取”必先予,每一次的“强”与“进”都伴随着“弱”与“退”,这都充分体现了《老子》军事战略、战术思想的主要思想内涵。
  在《老子》五千余言中,论述“柔弱”与“刚强”辩证关系的有二十余处。《老子》认为,“刚强”与“柔弱”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没有刚就没有柔,没有柔也就没有刚,即柔中有刚,刚中有柔。但总的说来,《老子》是守柔以克刚的。我们应当认真体会《老子》深刻的思想内涵,积极做到柔弱而不懦弱,谦逊而不失原则与节操,刚强而不骄矜暴虐,这才是不失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