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生物期中1.doc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 A.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的单体(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B.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它的单体是氨基酸 C. 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元素含有C、H、O、N、P D. DNA是具细胞结构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其单体(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A正确;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它的单体是氨基酸,B正确;
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C正确;
具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D错误。

2.下列有关细胞的组成物质、结构及功能等叙述,正确的是 A. 高温使蛋白质肽键断裂,使其空间结构更伸展,更易被蛋白酶水解 B.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C. 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细胞一定含有核糖体 D. 衰老细胞的体积和其细胞核体积都比正常细胞的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蛋白质与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结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细胞衰老的特征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高温可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A错误;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不具有核孔,B错误;
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细胞为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因此一定含有核糖体,C正确;
衰老细胞的体积比正常细胞的小,但其细胞核体积增大,D错误。

3.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②与核糖体RNA合成有关,没有②的细胞也可能正常形成核糖体 B. ③为双层膜,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C.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的中心 D. 核孔是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NA聚合酶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细胞核结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能力。

【详解】②是核仁,与核糖体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原核细胞没有②所示的核仁,但能正常形成核糖体,A正确;
③是核膜,为双层膜结构,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B正确;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错误;
核孔是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NA聚合酶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做到准确记忆并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明辨图中各数字所示结构名称,并结合图中文字信息对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4.以下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都可以被细胞再利用 B. 细胞器膜是细菌进行代谢的结构基础 C. 植物细胞最外层是细胞壁,但细胞膜却是细胞的边界 D. 水通过水通道蛋白以自由扩散的形式进出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一部分被细胞再利用,一部分被排出细胞外,A错误;
细菌细胞没有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因此不具有细胞器膜,B错误;
植物细胞最外层的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但细胞膜却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C正确;
水通过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形式进出细胞,D错误。

5.如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物质,a、b、c、d、e代表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 ①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甲和乙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②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离不开丙 ③制备细胞膜可选用老鼠的血作实验材料 ④在a~e的五种方式中,代表物质被动运输进入细胞的是b、c、d ⑤图中a可表示葡萄糖进入人体红细胞的过程 ⑥图中b可表示氧气进入细胞的过程 ⑦图中e可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Na的过程 A. 2项 B. 3项 C. 4项 D. 5项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甲为蛋白质,乙为磷脂双分子层,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①错误;
丙为糖蛋白,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是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由通道进入另一细胞从而实现信息交流,此过程没有丙参与,②错误;
老鼠为哺乳动物,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也就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以其成熟的红细胞为材料易制得纯净的细胞膜,所以制备细胞膜可选用老鼠的血作实验材料,③正确;
丙所示的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a~e所示的五种方式依次是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其中代表物质被动运输进入细胞的是b、c、d,④正确;
葡萄糖进入人体红细胞的过程为协助扩散,而图中a表示主动运输,⑤错误;
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所以图中b可表示氧气进入细胞的过程,⑥正确;
图中e表示物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出细胞,不能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Na的过程,⑦错误。综上分析,C正确,A、B、D均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图中a~e所示的五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判断,从物质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这三方面理清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和联系是判断的关键。

6.下列有关生物膜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②小分子物质并不都能通过细胞膜,大分子物质亦然 ③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相同的细胞膜结构,即由磷脂分子构成的基本支架,“嵌入”支架或“漂浮”在支架两侧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④生物膜与细胞的能量转换、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细胞运动等生命活动相关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的结构、生物膜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细胞膜和液泡膜均为生物膜,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①正确;
细胞膜和其它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需要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和小分子则不能通过,大分子物质亦然,②正确;
所有细胞的细胞膜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嵌入”支架或“漂浮”在支架两侧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③错误;
生物膜与细胞的能量转换、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细胞运动等生命活动相关,④正确。综上分析,C正确,A、B 、D均错误。

7.下图是在不同情况下,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中C点时细胞液浓度最低 B. 图乙中MN时间段,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C. 图丙中B点之后,细胞液浓度下降速度减慢可能与细胞壁有关 D. 图丁中C点时原生质体体积最小,但吸水能力最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曲线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分析图示可知图甲中C点时细胞液浓度最低,A正确;
图乙中MN时间段,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则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错误;
图丙中B点之后,细胞液浓度下降速度减慢,可能是细胞壁的伸缩性有限,导致细胞难以继续吸水,C正确;
图丁中C点时,细胞液浓度最高,说明细胞失水最多,此时原生质体体积最小,但吸水能力最强,D正确。

【点睛】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因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此时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原生质体体积逐渐减小;
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因吸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此时细胞液浓度逐渐减小,原生质体体积逐渐增大。在此基础上,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及起点、转折点、终点等点的含义,进而对各选项作出判断。

8.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实验组加酶液、对照组加等量蒸馏水 B. 选择淀粉酶为实验对象可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底物与酶需先调节温度后再混合 D. 呼吸酶基因是否表达,是判断细胞是否分化的依据之一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酶”为主线,考查学生对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细胞分化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能力。

【详解】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自变量是催化剂的不同,实验组加酶液(如过氧化氢酶)、对照组则加等量的无机催化剂(如氯化铁溶液),A错误;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pH的不同,淀粉酶催化的底物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自然水解,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不能选择淀粉酶为实验对象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由于酶具有高效性,因此在进行实验时,应先使酶溶液和底物溶液分别达到实验温度后再混合,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C正确;
呼吸酶基因在每一个具有生命活动的细胞中都能表达,因此呼吸酶基因是否表达,不是判断细胞是否分化的依据之一,D错误。

【点睛】明确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内涵,理解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及细胞分化的实质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9.细胞代谢中某种酶1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 B. 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 C. 酶1虽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但酶1仍具有专一性 D. 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酶1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酶促反应的原理、酶的特性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图示显示酶1与产物B结合后,酶1因结构的改变而失活,据此推测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A正确;
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具有特定的结构,其直接原因在于与该部位特定的氨基酸序列有关,B错误;
酶的专一性体现在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酶1与两种底物结合,是不同部位与不同底物结合,仍体现酶1的专一性,C正确;
产物A在酶2的催化下转化为产物B,产物B浓度过高时与酶1结合而导致酶1的失活,从而降低产物A的生成,当产物B浓度低时,产物B脱离酶1,使酶1活性恢复,可见,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D正确。

【点睛】以图示中的“箭头指向与文字信息”为切入点,从中把握“酶1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进而围绕“酶促反应的原理、酶的特性”等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

10.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图1可知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30℃ B. 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 C. 由图3实验结果可知Cl-可提高酶的催化效率 D. 由图4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专一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坐标曲线为情境,考查学生对酶的专一性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分析图示可知图1中,与20℃和40℃相比,30℃时酶的活性最高,但不能说明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