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蒙城县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

蒙城一中高一第二学期月考(1)语文考试 第Ⅰ卷(67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9分) 红楼梦的开篇神话 红楼梦是由一个神话故事开端的。说的是大荒山无稽崖下,有一块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幻化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灌三生石畔上的一颗绛珠仙草,后来仙草修成女身,愿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情。因此一事,便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来。

故事虽然说来荒唐无稽,但是任何神话都有其尘根俗缘。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毫无疑问也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那么,红楼梦中的这块顽石,到底生于何方何地呢作者说是本于“大荒山,无稽崖”,用脂砚斋的话来说,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在我看来,这是作者和批者有意让人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它应当是真有其处的。依据相关材料揆情度理,我认为,它应当是我国东北部的长白山。在远古时代,人们便称此为“大荒山”。我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肃慎,位于我国东北的东北部;
不咸,蒙语即神仙的意思;
不咸山,即仙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一天豁峰,山峰形状奇特。山石巨大,其中最大的一块,便名曰“补天石”。

“绛珠仙草”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它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人参。人参常被称它为“神草”或“仙草”,长着对生的绿叶,绿叶中间挺立着一株长长的花柱,柱上的结着一串串红宝石似的珠果,颜色绛红绚丽,形状如同南国红豆,晶莹剔透。这样看来,这个“绛珠仙草”不是人参又是什么呢 “神瑛侍者”呢他似是“神鹰”的谐音。很早以前,满人中间流传一个神话有三个仙女在长白山天池里洗澡,有一只神鸟(也有称说神鹰的)噙来一颗绛红的仙果放到最小的仙女佛库伦的衣服上,仙女吞下红果后生个男孩,便是清世祖先布库里雍顺。因此,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曹雪芹只不过是将其巧妙地改造了一番,且完全不露一点痕迹。

为什么曹雪芹要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来牵引出这部百年望族的兴衰史呢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他们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因此曹雪芹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开篇,这与他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有着直接的关系。曹雪芹生于末世,当年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唯独他结庐在荒凉的西郊荒野村,穷困潦倒,怎能不产生“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呢 曹雪芹在一首画中诗中说“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这里明明点出这块顽石的来历,它的根源本来尊贵,详溯其源当是出自太古的大荒山(即长白山)山巅,遥想当年是何等的荣耀,只是今日才蒙蔽尘埃,埋没于蓬蒿之中。现虽欲返璞归真,但又不能去攀结那些豪门权贵,只能是“自怨自愧,日夜悲哀”而已并与万般无奈之中,才求诸于笔墨文字,冀图得到诸如空空道人之类的人去传述其一番历历可数的心迹罢了。

1、下列说法不符合本文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出自大荒山无稽崖下,大荒山应当是长白山,本文作者这样认为。

B.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绛珠仙草”, 本文作者认为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被人们称为神草或仙草的人参。

C.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神瑛侍者”,本文作者认为“神瑛”似是“神鹰”的谐音。神瑛侍者即清室祖先布库里雍顺。

D.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红楼梦的开篇神话故事表现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认为大荒山即是长白石,是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称此长白山为“大荒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块巨大山石名为“补天石”。

B.本文作者认为“绛珠仙草”即人参,因为人参长着对生的绿叶,中间花柱头上结着一串串宝石似的珠果,与红楼梦描写的“绛珠仙草”很像。

C.满人神话中神岛(或神鹰)与绛红珠果的兰因絮果缔结在三生石畔的故事,被曹雪芹妙若无痕地运用到了红楼梦中。

D.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而曹雪芹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却穷困潦倒,所以让他产生“单单剩下一块未用” 的慨叹。

3.根据文章内容,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那么,水浒传开头的神话也应该是有其尘根俗缘的。

B.本文作者认为山海经中的不咸山即长白山,说明山海经中的地名有的是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

C.虽然作者在画中诗与红楼梦中都写到了“石头”,但诗中的石头与红楼梦中的补天石没有内在的联系。

D.作者对红楼梦的开篇神话中的主要事物一一作了考证,说明作者对满族历史及满族风情非常熟悉。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回答4---7题(19分)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祖)(杜)恕、(杜)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到)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诸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地名),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小),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

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冠,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经历)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情不忘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第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七岁属辞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写作 B.会禄山乱,天子入蜀 会天大雨,道不通 会恰逢 C.伏惟天子哀怜之 伏惟启阿母 伏惟表示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 D.陛下其忍弃之 其孰能讥之乎其 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C.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杜甫是杜审言的孙子,年轻的时候家里贫困不能养活自己,在吴、越、齐、赵等地漂泊。后来考进士落榜,困居在长安。

B. 杜甫多次献上赋颂,抬高自己,陈述自己重操祖上旧业的愿望。恰逢安史之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后来杜甫身穿破旧衣衫想要从鄜州投奔玄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

C. 杜甫的性格急躁,气量狭小,又傲慢放肆,经常对严武无礼,严武为此心中怀恨。有一次严武想杀掉杜甫,因为严武母亲尽力阻止,此事才算罢休。

D. 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夸夸其谈。他与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杜甫多次身经叛乱,但能坚守节操,没有污点。

7.翻译 (10分) 1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 2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冠 (二).古典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8分)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8、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9、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4分) (三)10.名句名篇默写(任选7句,共7分) (1) ,愚顽怕读文章

(2) ,塞上风云接地阴。

(3)画图省识春风面, 。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5)______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

(6) ,老大嫁作商人妇 (7) 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 _。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4分) 在西域读李白 夏立君 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 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他为何如此独特与纯粹 ②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版图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受重大的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庭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

③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④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

⑤唐诗中向往异域的气息是强烈的。诗人们纷纷奔赴边疆,写下许多境界雄放的诗篇,那些边塞诗实在是唐诗中的金子。在书房中低声吟哦的诗人,一踏上西北大野,就放开了喉咙。但所有的人都没法与李白相比,因为与他们的方向相反,李白来自西域,他本是西域人。“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李白前有一樽酒行)胡人第一次以这么自然深情的形貌出现在中国文学作品中。读着这样的诗句,仿佛感到诗人就是一个胡人。

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