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众心理分析历史题材纪录片中“真实再现”存在的必然】 纪录片受众

  人们观看电视的过程是一系列心理因素交错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过程,电视观众总是不自觉地遵循一些具有普遍性的法则,进而影响他们的感觉、知觉、理解和想象的构成,借用金惟一先生对影响观众的视听心理法则的分类,结合本文所研究的“真实再现”问题加以分析,从观众心理的角度探讨“真实再现”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存在的必然。
  
  一、对立性原则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对立原则体现在日常许多审美行为之中,比如胖人希望瘦小一点,瘦人希望丰腴一些;卖东西的希望价钱抬高,买东西的希望价钱压低。对立原则应用到电视视听过程中,体现在观众对某一节目或节目中的某一内容的取舍中,它集中体现在观众的探究心理和求异心理。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的心理除了感觉、联想、想象之外,还有动求功能,即主动探求事物底蕴的愿望。”电视除了承担娱乐大众的功能之外,同时也承担着传授知识、满足受众高层次精神需求的职责。而历史题材纪录片则更明显的突出了这一职能本色。详尽的资料显示,完整的人物述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探究心理,即“过去的历史究竟是怎样”“那时那人那事究竟状况如何”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而在另一层面上,求异心理使得电视观众对屏幕上所呈现的冗长的资料、人物述说以及单一的表现手法自发地产生厌倦和叛逆的心理,由对事件的关注转为对事件的摆脱,此时,“真实再现”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受众厌烦情绪的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电视手段,使得那些陈旧的资料和往事鲜活呈现在屏幕之上,形象、立体、生动,不仅从视觉上,同时也在心理上带给受众新鲜感,从而激发受众“继续看下去的”欲望。
  
  二、自主性原则
  
  文艺心理学中曾有过对自主原则的解释,具体来说是指审美、创造美中坚持自己的审美判断、审美评价、意向创造、形象塑造。独立性、自主性原则在电视视听行为中表现为电视观众不受外界干扰、不受强力支配,坚持自己的偏爱喜好和选择取向。这事实上是对电视提出了全新挑战。
  在电视中,我们认为重要的内容观众往往忽略,我们着力让观众相信的“真实”而在观众看来可能是一种“虚假”,就此问题,我在五十名同学之间做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你认为绝对“原生态”的记录会让你感到纪录片中的真实吗?
  
  从以上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观众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纪实手法还是持有肯定的态度,但在占第一位的持中立态度的调查结果看来,现阶段绝大多数人对所谓原生态的记录所带来的“真实”产生疑惑,究其原因,是因为“绝对记录”的表现手法令纪录片的教化作用略显浓重,目的性、针对性也不约而同地增强,以至于观众怀疑纪录片的真正动机以及该片所传递的信息是否客观公正。而“真实再现”的出现,则以另一种视角和方式介入观众的信息接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传统纪录片鲜明的目的性和强制性。因此,更容易让观众相信片中所描绘的内容都是“真实存在”的。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纪录片创作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各类题材的纪录片大量涌现,表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历史题材纪录片在这股大潮中更是异军突起,凭借丰富的电视化手段表现人类历史的沧桑巨变。无论是《中华文明》《丝绸之路》还是《梅兰芳》《邓小平》,在这些历史题材纪录片中,我们都看到了“真实再现”的影子。“真实再现”这一创作手法开创了新时期纪录片创作新的亮点,更是突破了重重质疑和批判走到了主流创作手法的前沿。然而,历史是一个不断向前迈进的车轮,而“真实再现”作为表现历史的手段也必然在这种前进中适应新的发展。
  纪录片最早源于胶片拍摄的影像,人们端坐在影院之中感受着传统纪录片的震撼和魅力。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巨变,纪录片开始在电视屏幕上找寻到了一处自由释放的空间,大量优秀的纪录片犹如雨后春笋一般映入眼帘,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家园。
  时至今日,以网络为首的新媒介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电视与网络在媒介传播的过程中由竞争逐渐走向了相互依存,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在网络中都可以搜寻到它的影像资料,其中不乏大量优秀的历史题材纪录片。以往的历史题材记录片针对的仅仅是电视观众这一群体,在“真实再现”的设计方面更多地考虑到电视观众的收视心理,然而网络不同于电视,人们接触网络和电视的目的和方式有很大的差异,前者具有更强的目的性和自主性,因此,在欣赏同一内容的节目时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
  作为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者,在网络与电视逐渐融合的过程中,应试图找到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通用法则,使得“真实再现”符合电视以及网络两个甚至更多群体的心理需求。如何使得历史题材纪录片在网络上实现其有效的信息传播,通过对“真实再现”的改造带给观众最“真实”的感受,这是转型期间每一个纪录片创作者要思考的问题,而这一答案,将直接影响着纪录片未来的发展空间
  笔者认为,“真实再现”是符合现阶段纪录片创作特点的一种有效的手法之一,然而,不同阶段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需要不同的创作理念与创作手法与之适应,正如几十年前传统的纪实手法在如今已经渐渐被人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与时下时代背景、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元化创作手法。对于“真实再现”来说也是如此,尽管现阶段它体现出的优越性令众多历史题材纪录片增色生辉,然而它只是符合这个时期的创作热潮,如果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则必须在不违背纪录片本质的前提下将其丰富、发展、完善。
  
  (作者简介:房鑫(1984.3―)女,汉族,吉林省伊通县人,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硕士,主要从事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