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清是伪善吗_清书感言

  按:清理家中无用的书籍和旧报刊绝对是一件爽事情。没有任何人打扰,只有一杯冒着热气的清茶或咖啡相伴,也没有时间限制。边清边看,不时发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一些有趣的文字,同时也有一些“感想”涌出。目前又清理了一次,边清边想,随手记下,是为“清书感言”。
  
   一、伊拉克阿Q
  
  余秋雨先生1999年11月到萨达姆控制下的伊拉克旅游,发现巴格达拉希德旅馆的大门口“水磨石地下镶嵌着一幅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彩色漫画像,下有一行英文字:‘布什有罪’。这副画像做得很大,正好撑足一扇门,任何想进门的人都必须从布什先生的脸上踩过,很难避开。我……小心翼翼从他肩上踩过去,但还是碰到了他的耳朵,真是抱歉。”(《羊城晚报》1999年12月8日)
  秋雨先生何必抱歉!这事即使让老布什知道,我相信他最多也只是莞尔一笑。萨达姆奈何不了人家的巡航导弹和F-16战机,只敢用这种儿童式的恶作剧在自己家里撒气。这算哪路好汉?只能算是阿Q。你有本事为何不射几颗洲际导弹到人家的纽约或华盛顿去。要是世界上没有美国,只有一个伊拉克多好呀,岂不可以任凭萨达姆和他的两个儿子荤吃素摆、作威作福!可恶的是,竟然还有那么多看不惯自己的国家,而且都比自己强大得多……
  
  二、历史的细节
  
  据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藏《庚申英夷入寇大变记略》记载:1860年10月初,英、法联军以清军“虐杀俘虏”为理由,要求清政府赔偿抚恤银50万两,如不许则将放火烧圆明园。此照会送达恭亲王手中。恭亲王即回复照会,派一名守备投送“洋营”。不料该守备竟未送到,而且私将回复毁弃,另捏造一洋文收条回营交差。英、法联军方面等候三天,不见回复,即于6日纵火烧园。(《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北京三连书店2001年5月版)
  在我曾经看过的所有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里,不论是历史书籍还是文艺作品,都没有引用过上述这个“细节”。理由不难推测,因为这个“细节”不仅暴露了清军的野蛮(杀俘)、荒唐和素质低下,而且还说明了侵略者某种程度的“守规矩”(先说断后不乱)。这是典型的“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自然还是不提为妙。假如这个“细节”是“洋人”所写,我们当然可大起胆子指其“造谣”。但这个《大变记略》却是真正国人的原创,只不过是先为《纽约时报》所引用,然后才被咱们所知,“出口转内销”而已。窃以为,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不论有多少“理由”,都是不能饶恕的罪行。但是,我们也完全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清军的素质再高一点,那个“守备”认真负责地把回复送到了“联军”手中,举世闻名的美丽的圆明园也许就不会毁于那一把大火吧?
  “宏大记事”的历史,毕竟是由无数“细节”所组成。我不知道,还有多少类似的“细节”是我所不知道的。
  
  三、红花不要绿叶配
  
  撇开政治上的好歹不说,单只站在一个男人的立场,我觉得“宋氏三姐妹”至少有两位确是标准的美女――除了宋霭龄稍微有些逊色以外(但也不失为“好看”)。奇怪的是,美女宋美龄为自己挑选的女秘书却很难恭维。岂止是“不漂亮”,简直可以直呼为“丑”:30年代她用的秘书钱某,嘴唇有动过手术的明显疤痕;后来换了一位,一只眼睛又有毛病。(《纵横》2001年11期)
  宋美龄长期贵为“第一夫人”,要用个不说“漂亮”,哪怕只是看起来“顺眼”的女秘书,都是不费吹灰之力的芝麻小事。但她就不。我只能理解为她就是要拼命拉大这种“对比”,以最大限度地反衬出自己的“姿色”。俗话说“红花要有绿叶配”,宋美龄偏给你来个“枯枝配”或别的什么“配”,反正不叫你看着舒坦。我以为这并未增添了她的“美”,反而显示了她的过分嫉妒和某种畸形心理,使人反感。年轻时候风流的蒋先生自打与宋小姐结合以后,不仅再未有什么“绯闻”,连“身边工作人员”也一律是清一色的小伙子,恐怕与夫人这种少见的“嫉妒”不无关系吧?
  19世纪法国小说家左拉写过一篇杰出的短篇小说《陪衬人》,讽刺一位贵妇人专门雇佣一名“不好看”的姑娘做自己的贴身使女,以衬托自己的美丽。不知宋女士是否看过这篇小说,并且是否学习之。
  
  四、米开朗基罗的“粉末”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达•芬奇和拉斐尔齐名的米开朗基罗虽说伟大,创作出了《大卫》等等不朽杰作,但在长官们眼里始终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工匠,尽可对其指手画脚。有一次,米开朗基罗刚刚雕完一尊神像,有个高级官员指责神像的鼻子高了,必须修改。米先生不与高官争辩,立即爬上脚手架,举起手中的锤子做敲打状,又把早已准备好的碎石粉末往下撒。高官笑道:“这么一改,果然好多了。”(《中国文化报》2002年4月10日)
  这充分说明“应付领导”绝对是一个古老得很的课题,东方、西方皆然。任何“群众”如果让“领导”有了“高明”的感觉和“颐指气使”的权力,便可以减少很多麻烦,大大增进“和谐”。这同时也是广大“下属”的一种“义务”。当代的秘书们虽然雕刻石头的机会不多,但常常为领导起草讲话稿,如果在一篇稿子里有意写进几个错别字,再留一点明显的小破绽专门供领导“修改”,这样懂事的秘书便可以被认为是“成熟”了,可以马上“提拔”。须知,这里的“错别字”和“破绽”就等于米开朗基罗手里那些宝贵的“粉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