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沧州一中高二年级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 史 试 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在先秦的地名来历中,因方国、部族对旧有地名的沿袭而出现过“异地同名”的现象。如西周懿王曾一度都于犬丘今甘肃天水境内,后来的卫国和宋国均有地名犬丘。秦先祖非子居地远在陇西,却也把其居住地命名为犬丘。这些史实表明,探寻“异地同名”现象有助于了解( ) A.自然环境的演变B.朝代更迭的状况 C.疆土扩展的情形D.移民迁徙的过程 【解析】据材料可知,开发者往往根据他原来所知道的地方加以地理类推而给无名土地命名,地名会随着人群的迁徙、部族分化或受封至新地而出现在其它地方,故选D项;
材料强调“异地同名”现象有助于了解移民迁徙的过程,不涉及自然环境的演变,排除A项;
“旧地名改造而孳生出新地名”可用来研究朝代更迭的状况,排除B项;
地名的变化并不一定能了解疆土扩展的情形,排除C项。

【答案】D 2.韦伯在儒教和道教一书中谈到古代中国社会具有中央集权的权利高度集中与地方政治控制的脆弱涣散两重性。而权威对社会的渗透能力很难得到完整兑现,中央权利只能控制到县一级。作者认为,地方政治控制“脆弱涣散”的主要原因是( ) A.官僚体制的腐败B.农民起义对皇权的反抗 C.皇帝对地方长官的猜忌D.中央权威对社会渗透能力有限 【解析】据材料“权威对社会的渗透能力很难得到完整兑现,中央权利只能控制到县一级”,可知古代社会对地方的控制涣散在于中央未能建立基层的有效控制,故选D项;
题干问的是主要原因,官僚腐败的现象可能存在,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
材料说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农民起义和皇权无关,排除B项;
皇帝对地方长官猜忌确实存在,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

【答案】D 3.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
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完善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受西周分封体制影响 4.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知杭州。刚上任不久,杭州大旱,随即“湿疫”疫情四起。他带头并号召富豪捐款修建名为“安乐坊”的医院,“作饘粥,药饵,遣吏挟医,分方治病,活者甚众。”续资治通鉴长编,可见( ) A.宋代各种疫情灾害频发B.宋皇室对疫情不闻不问 C.政府主导抗击湿疫疫情D.宋朝开始中药治疗疫疾 【解析】由苏轼商人杭州知州,带头抗疫和号召建设医院,说明宋代疫病防治是在政府主导下开展,故选C项;
题干反映的是杭州因大旱随即“湿疫”,疫情四起指的是受暑热与湿气而引起的疾病,并没有其他疫情灾害发生,排除A项;
从题干并未不能直观看到宋皇室对疫情的态度,但是根据常识,苏轼作为杭州知州须将地方疫情汇报中央,排除B项;
疫情自古有之,汉朝就有华佗为受黄河水灾后疫疾诊治的说法,宋朝并非第一个开始中医治疗疫疾,排除D项。

【答案】C 5.晚唐诗人杜荀鹤,诗名远播却屡试不中,发出“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的感慨,并写下“闭户十年专笔砚,仰天无处认梯媒”的诗句。这反映了唐代科举( ) A.忽视对文化内容的考察B.受魏晋以来选官制度的影响 C.以家世门第为选拔标准D.推动了古代文化的繁荣发展 【解析】根据“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闭户十年专笔砚,仰天无处认梯媒”等信息可知,诗人杜荀鹤诗名远播却屡试不中的原因之一是朝中没有亲族,无人引荐,这反映了唐代科举仍受魏晋以来九品中正制度血缘关系、门第等因素的影响,故选B项;
以诗取士是唐朝科举选拔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注重对文化内容的考察,排除A项;
科举制度的主要选拔标准是考试成绩,排除C项;
题干没有反映出唐代的科举推动了古代文化的繁荣发展,排除D项。

【答案】B 6.明初废除丞相后,一切中央大权集中到皇帝,但是保留了前代“廷推”、“廷议”的传统。重要官员由六部长官等中央官员及巡抚、总督等开会公开推举,各部不能决定的大事,由中央各部长官“廷议”公决。这说明( ) A.明朝政治制度相比前代大大退步B.官制调整使得中央决策更加完善 C.废除丞相并未导致皇权完全独裁D.中国古代有集体决策的民主传统 【解析】材料中“廷推”、“廷议”均为集体讨论决策而非皇帝一人独裁,故选C项;
材料中“廷推”、“廷议”的形式传统继承前代,无法看出大大退步,排除A项;
材料中可知官制调整未改变决策形式,排除B项;
古代集体议政但最终决策权在皇帝个人,并非民主范畴,排除D项。

【答案】C 7.据清皇家族谱玉牒记载,在1612~1912年300年间,满蒙联姻共559次,其中清廷嫁给蒙古的公主、格格432人次,娶蒙古王公之女163人。另据清宗人府则例载,每年年底,蒙古王侯、八旗衙门需上报符合条件的满蒙贵族子弟,面呈皇帝指婚。这说明,在清朝( ) A.贵族子弟的婚姻需经宗人府批准B.继续实行前代的民族和亲政策 C.满蒙联姻是长期坚持的政治制度D.以联姻方式促进各民族的融合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清朝统治时期“满蒙联姻”的次数非常多,再结合宗人府则例的相关记载,可知在整个清朝统治时期,满蒙联姻一直是清政府所坚持的政治制度,故选C项;
根据题干中清宗人府则例的相关记载可知,满蒙贵族子弟结婚需要皇帝的指婚,宗人府负责汇总蒙古王侯、八旗衙门中“符合条件的满蒙贵族子弟”,而不是需要宗人府的批准,排除A项;
满蒙联姻与和亲政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划等号,排除B项;
题干中仅是述及满族和蒙古族的联姻,不能扩大为“各民族”,排除D项。

【答案】C 8.下列史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②文章之士不根教化、进士以诗赋取人,不先道理,明经以墨义,考试不本儒术,选人以书判殿,最不尊人物 ③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乘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④②③① 9.中英天津条约明确规定两国“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去大清、大英两国京师”,并对驻外公使待遇、来往礼节做了规定。这反映出( ) A.清廷舍弃了传统外交观B.该条约体现友好协商原则 C.英国谋求扩大侵华权益D.中英间形成平等外交关系 【解析】“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去大清、大英两国京师”表明英国想通过天津条约扩大自己的利益诉求,故选C项,材料表明英国的利益诉求,没有反映清政府的态度,排除A项;
天津条约是不平等条约,不是友好协商,排除B项;
中英两国没有形成平等的外交关系,排除D项。

【答案】C 10.1860年11月,太平天国政权在常熟贴出告示“谕各业户,各粮户,不论庙田、公田、学田等俱要造册,收租、完粮。”第二年再出告示“勒令百长司马,细查田数,尽数补出,如再隐匿,察出二罪俱罚。”这些内容反映出太平天国政权( ) A.重视地方经济的恢复B.力图恢复传统的经济秩序 C.注重削弱地主的实力D.与农民的关系在日趋紧张 【解析】太平天国在常熟的两则告示表明收租、完粮及对抗粮、抗租行为采取严厉的刑罚,而田赋、地租、杂税均是传统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指标,故选B项;
材料强调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征收租税,而不是重视地方经济的恢复,排除A项;
材料的主旨是太平天国筹集粮饷,不涉及削弱地主的实力,排除C项;
材料强调太平天国力图恢复传统的经济秩序,“与农民的关系在日趋紧张”不是材料论述的主旨,排除D项。

【答案】B 11.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时期妇女的部分史料。由此可以判断太平天国( ) 内容 出处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天朝田亩制度 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 洪秀全幼学诗 当我们行走在南京街上时,沿途可以看到不少的女子许多人骑着马,其余的人则是步行,大多数人都是天足 慕维廉牧师的一封信1861年 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基本上实现了男女平等 C.改变了社会成员的固有角色定位 D.冲击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 12.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 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便利了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D.导致了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解析】据材料“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即勒索巨额赔款,允许外商在商埠开设工厂,直接损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据此可知该“新约”为马关条约,故选C项;
鸦片战争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政府被迫结束了闭关锁国政策,排除A项;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辛丑条约,排除D项。

【答案】C 13.下表列举有关黄海海战的细节记述,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致远弹药尽,适与倭舰吉野值,管带邓世昌谓倭舰专恃吉野,荀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机器锅炉迸裂,船遂左倾,顷刻沉没” 清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 致远忽出阵冲突吉野,于是吉野以纽状火药连弹装入快炮击之,密如雨下,三点三十分遂沉没。

浅野正恭日清海成史 日舰第一游击队见致远舰奋然挺进,连连轰击。有数颗榴弹同时命中致远水线,致使其舷旁鱼雷发射管内一枚鱼雷爆炸,右舷随即倾斜,最终舰首先行下沉。

1895年出版普拉茨塞海军年签 A.致远舰被日舰鱼雷击沉 B.致远舰欲与吉野同归于尽 C.吉野号发炮击沉致远舰 D.致远舰直冲日舰被击而沉 【解析】表中三则记述都提到致远舰直冲日舰被击沉的史实,比如“致远弹药尽向吉野冲突顷刻沉没”“致远忽出阵冲突吉野遂沉没”“日舰第一游击队见致远舰奋然挺进最终舰首先行下沉”,故选D项;
据第二则记述“吉野以纽状火药连弹装入”可知,该记述并未说明致远舰被日舰鱼雷击沉,排除A项;
第二、三则记述均未提及致远舰欲与吉野同归于尽的史实,排除B项;
据第一则记述“而致远中其鱼雷”和第三则记述“致使其舷旁鱼雷发射管内一枚鱼雷爆炸”可知,这两则记述都未提及吉野号发炮击沉致远舰的史实,排除C项。

【答案】D 14.1912年,越南光复会成立,规定其宗旨为驱除法贼,恢复越南,建立越南共和民国。1927年,越南国民党成立,规定其最后目的是“赢得民族独立,成立共和政府,实现民族自由权,为越南资本主义发展打通道路”据此可知( ) A.越南革命进程与中国革命完全一致B.中越两国结成反帝斗争的统一战线 C.三民主义成为两国革命的指导思想D.辛亥革命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解析】1912年越南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