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册中国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教案,旧.doc

中国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教 学 目 的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概况。左宗棠收复新疆。伊犁条约和新疆设行省。黑旗军纸桥大战。中法战争爆发。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及影响。台湾设行省。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争夺殖民地、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尖锐。中国及其周围邻国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斗争是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爱国正义战争。

中法战争是中国边疆危机的继续和发展;
是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爆发的战争。中国军民进行的是援越抗法、保卫祖国西南边疆的正义斗争。由于清政府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以胜求和,与法国侵略者签订了卖国条约,中国西南的门户被进一步打开,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化进一步加深。

中法战争是近代前期几次重大的对外战争之一。这场战争是在敌我双方力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是当权者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不敢与法国抗争,没有认真备战,最终使中国没能打赢这场战争,没能保卫西南边疆的安全,没能阻止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这是一个令国人扼腕伤心的现实,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的没落与无能。

左宗棠收复新疆、曾纪泽赴俄改约,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
冯子材镇南关抗敌,刘永福英勇抗法,沉重打击了法国侵略者。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讲述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培养学生联系国际背景,观察中国近代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阶段特点;
并能概括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简况。

通过中国边疆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对比左宗棠与李鸿章在外交态度上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讲述中法战争历史,引导学生分析清政府在军事上处于被动的原因和“中国不败而败”的结局形成的原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合分析中法战争为什么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运用归纳法整理历史发展的线索要点,弄清历史事件发生的方位。

认识边疆危机产生的原因,看清帝国主义侵略本性,牢记“落后要挨打”的教训。

从清朝外交的成败得失中,认识清王朝的腐朽和卖国本质。

通过学习冯子材、左宗棠等人的事迹,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 学 要 点 一、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 1.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复新疆 2.英国侵略西藏 3.日美侵略台湾 二、中法战争的爆发1883年底 1.法国侵略越南北部与黑旗军援越抗法 2.纸桥大战和中法战争爆发 三、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18841885 1.马尾海战1884年夏 2.镇南关大捷1885年初 四、中法新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1.中法新约的内容及影响 2.台湾设置行省 本课重点 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复新疆。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及其影响。

本课难点 左宗棠收复新疆及其评价。为什么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导入新课 提问回忆自鸦片战争以来法国对中国的侵略 1.1844年 中法黄埔条约 2.1858年 中法天津条约 3.1960年 伙同英国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同清政府勾结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5.清政府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法利用此加强对中国的侵略。

侵略欲望是无止境的,19世纪八十年代,法国侵略者将越南变成它的保护国,并以此为基地,发动对中国的又一次侵略战争即中法战争。

一、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 1、 背景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加紧争夺殖民地、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为了适应列强对外商品和资本输出以及争夺殖民市场的需要,列强掀起一个新的争夺殖民地的高潮。落后的东方中国及其邻国,成为侵略者争夺的主要目标,造成了对华侵略的新态势。

2、 概况 (1)西北边疆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复新疆 俄英侵略新疆。

新疆是祖国西北屏障,从19世纪60年代,沙俄就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西北大片领土,威胁到新疆的安全。①1865年春,沙皇控制下的中亚浩罕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军侵入南疆,强占喀什噶尔今喀什市等地。1867年成立“哲德沙尔国”,自立为汗,实际是沙俄的走狗。1871年,沙俄借助动乱之机出兵侵占伊犁,扶植阿古柏匪帮,这是对我国主权最严重的破坏。②英国拉拢阿古柏,企图把侵略势力从印度扩张到南疆。俄英利用阿古柏伪政权作为肢解中国新疆的工具。收复新疆,维护祖国统一,就成为国家民族的大事。

左宗棠收复新疆 左宗棠是个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曾是湘军将领,后来当了清朝的封疆大吏。他与李鸿章都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但是左宗棠与李鸿章不同的是,他主张反对列强侵略,是抵抗派的著名将领。面临新疆危机,他在奏陈国防形势时坚决主张收复新疆。1875年,左宗棠奉命督办新疆军务,次年率军西征。他携带棺踏上征途,表示誓死收复新疆。在新疆各族人民支持下,西征清军全歼阿古柏。可读教材中所引诗句。1878年初,取得收复新疆的胜利,粉碎了俄、英利用阿古柏分裂中国领土的阴谋。收复新疆是左宗棠一生中最光辉的业绩。

中俄伊犁条约的签订。

清军收复南疆,但沙俄仍赖在伊犁,拒不交还中国,由此引起了中俄伊犁交涉。1878年,清使崇厚与俄国交涉失败。1880年2月,清政府派曾纪泽出使俄国重开谈判。第二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了伊犁,但仍被割去霍尔果斯河以西的领土,并增加了赔款。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省。

由于左宗棠一再奏请将新疆改建行省,清政府于1884年将新疆开置行省。这对开发新疆,巩固西北边防,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重要战略举措 (2)西南边疆 英国侵略西藏 19世纪60年代,英国侵占印度、缅甸后,多次对我国西南边疆侵扰。1888年,英国大批军队武装侵略西藏,西藏军民奋勇抵抗。

清政府被迫开放亚东 清政府屈服英国侵略者的压力,妥协退让,于1890年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西藏与哲孟雄即锡金之间边界,后又开放西藏的亚东为商埠,逐使英国势力侵入西藏。

(3)东边疆南 日美侵略台湾。

1874年,在美国支持下,日本出兵在台湾西南部登陆,遇到台湾人民的顽强阻击,双方对峙半年,日军难以支持,向清政府谋求谈判解决。在美英等“调停”下,同年10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台事专约,日军撤出台湾,但勒索白银50万两,从而助长了日本侵略野心 一、 中法战争 背景 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扩大对外侵略,中国边疆地区出现新危机。

根本原因 随着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法国为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权益,满足国内垄断资产阶级无穷的贪欲,19世纪70年代侵入越南,并想以此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

战争过程 中越边境 东南沿海 台湾 1883年底 1884年 ① 清军军事上被动, 越南北部一些地区 相继失陷,“将则以 不谙阵者之为,兵则 以吸食洋烟者充之, 军无纪律,遂至不战 而溃。“ ① 1884年夏, 马尾海战 孤拨 何如璋、张佩纶 开战后清向法宣 战,爱国官兵 许寿山,陈英 1884年秋 孤拨-刘铭传 守淡水广东、 福建、上海军 民支持,清政 府不支持。

1885年初 ② 法军向驻守越南 北部的清军大举进攻 ,负责谅山防务的清 军弃城逃走,法占谅 山,北犯镇南关。

镇南关大捷 冯子材 ③ 清军、黑旗军、临 洮大败,并克10多州 县。

② 1885年春 孤拨,浙江镇海 海口,清军据守 招宝山猛烈反击, 孤拨重伤,不久 死。“法舰虽欲蹈 瑕何间,以图逞, 率不可得。“ 1、第一阶段从1883年底至1884年夏,战场主要在越南北部。

(1)法国侵略越南北部和黑旗军援越抗法。

法国侵略越南的目的 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和援越抗法斗争;

中法战争爆发前的十多年,黑旗军一直与越南军民并肩战斗在红河两岸。

(2)纸桥大战和中法战争爆发。

纸桥大战 1883年法军大举增兵越南,再度攻占河内。黑旗军和越南军民相配合,在河内城西的纸桥与法军展开决战,大败法军,这就是著名的纸桥大战。

中法战争爆发。

在法军侵略越南的战争初期,驻屯在北越的清军没有介入,也不积极支持刘永福的抗法斗争,造成黑旗军力单难支,被迫撤退。清政府的妥协使法军占领越南全境后,把战场转移到中国边境。1883年底,法军向驻守中越边界的清军发动进攻。清政府被迫下令清军与黑旗军抗法。中法战争正式爆发,战场局限在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一带。

2、中法战争的第二阶段,战争扩大,战场主要在中国境内,分海战和陆战两个战场。

(1)马尾海战 1884年夏,法国舰队从海上进攻中国,分兵两路一支海军进攻台湾基隆港,被清守军击退。一支舰队驶入闽江口的水师基地马尾军港,目的是摧毁福建海军和福州造船厂。由于福建水师奉行李鸿章的“不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的投降政策,不准主动向法海军出击,致使福建海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困境。当法国海军发起攻击时,福建海军仓促应战,虽然爱国官兵临危不惧,奋起反击,重创敌舰。阅读课文中小字部分,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终因清政府腐败,战略指挥失误,造成海军将士死伤七百多人,福建水师覆灭,福州船厂被炸毁。马尾海战惨败是清政府执行妥协退让方针的结果。

(2)镇南关大捷。

1885年春,陆战分东、西两路在广西边境进行。1885年3月,法军从东路全力进犯镇南关,中法两国进行关系全局的决战。老将冯子材亲自部署和指挥镇南关大战。当法军直扑关前隘时,冯子材率部奋勇抵拒,在关内外中越边民配合下,奋勇杀敌,毙敌千余人,法军大败。冯子材乘胜收复谅山等地。

(3)临洮大捷。

在西路清军和黑旗军在中越人民的配合下,在临洮大败法军,收复越南西北部十余州县,挫败了法军向我云南方面进犯的企图。镇南关和临洮陆战大捷,使中国方面取得了抗法的决定性胜利。

(4)结果 粉碎了法国利用越南为基地进攻中国的狂妄计划,导致法国茹费理内阁垮台。

清政府以胜求和,签订中法新约。

电飞宰相和戎惯,雷厉班师撤战回。

不使黄龙成痛饮,古今一辙使人哀。

三、中法新约 1、 分析清政府为什么在取得胜利的情况下,要同法国签订屈辱的条约 中国“胜而不胜”,法国“败而不败”,分析时可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中清政府在中法战争中退让妥协的方针和史实,阅读教材中的引文进行分析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的极端腐败,由怕“失和”到“乘胜即收”,表现出对外执行一条妥协投降的路线,造成了“战胜求和”的可耻结局。

2、 概况 时间1885年夏。地点中国天津。

签字代表中国李鸿章,法国巴德诺。

3、 内容(结合条约内容分析其危害) 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 在中越边境开设商埠 中国在广西云南修筑铁路应与法国商办 降低法国从云南、广西进出口货物的税率。

法国从基隆和澎湖撤军 4、 影响法国势力深入云南广西,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 中法新约以中国“不败而败”而签约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软弱可欺,战后,列强进一步加紧对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民族危机更加严重;

条约规定增开口岸,便利了列强对边疆的商品侵略和原料掠夺;

条约首次规定列强在中国建筑铁路的权利,表明了列强已开始对中国采取资本输出的手段来进行经济侵略,大大加深了大西南边疆的危机。

法国在军事失败的形势下,仍然达到侵略越南的目的 法国侵略势力从此伸入中国云南两广,大大加深了西南边疆的危机,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

5、 台湾设置行省。

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鉴于台湾在国防上重要地位而决定台湾正式建立行省。1885年,刘铭传为第一任台湾省巡抚。

教材史料应用 1.阅读下列材料 俄入侵占黑龙江,北地形势日迫。兹复窥吾西陲,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