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鄱阳二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50分) 1.决定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 ) A. 人口的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B. 人口的迁移 C.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D. 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

【详解】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由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共同影响的。人口的自然增减即生老病死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的迁入增加人口数量,人口迁出导致数量减少,因此决定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人口的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A正确。故选A。

2.下列人口迁移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 A. 农村人口进城务工B. 三峡工程库区居民外迁 C. 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D.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详解】农村人口进城务工是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异引起的属于经济因素,A错误;
三峡工程库区居民外迁属于大型工程建设导致的迁移,B错误;
三江源地区因为环境的恶化导致牧民迁入城镇属于生态移民,C正确;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政治因素,D错误。故选C。

【点睛】生态移民,亦称环境移民,系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搬离原来的居住地, 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生态移民分两类一是指为了保护或者修复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而进行的人口迁移,如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源地区的大规模移民。三江之源是中国最大的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地,对广大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生态屏障作用,由于人类活动加剧了这个地区生态的退化,采取自然修复的办法,将当地居民移往他处。二是因自然环境恶劣,当地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如贵州省麻山地区,因水土资源不断流失而呈现“石漠化“石质荒漠化现象,当地人民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因而不得不迁往他乡。

3.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现象,即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村环境好B. 城市生育率高 C. 农民进城务工多D. 农村死亡率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对老龄化的影响。

【详解】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目前人口迁移的最根本的原因,我国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农村流向城市,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由农村迁入城市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因此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现象。故选C。

4.与“多育多子”相对应的现代新文化时尚是 A. 晚婚晚育B. 只生一个 C. 全民皆商D. 多子多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域文化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详解】传统文化中的“多育多子”是鼓励生育,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只生一个好”成为现代新文化时尚广泛得到认同。故选B。

5.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A. 养老金制度B. 生产力发展水平 C. 婚姻生育观D. 医疗卫生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

【详解】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因此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正确;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使经济上的富足、养老金制度的不断完善、医疗水平的提高,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念,这些都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结果,ACD错误。故选B。

【点睛】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受到生物学规律的制约,也受到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口的增长状况。但是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6.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 “十一黄金周”,大批游客前往长城B. 春节过后,大批农民进城务工 C. 工人老王退休后,搬到县城郊区定居D. 大庆石油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定义和对人口迁移的界定。

【详解】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十一黄金周”大批游客前往长城和春节过后大批农民进城务工没有变更定居地属于人口流动,AB错误;
工人老王退休后,搬到县城郊区定居没有变更定居地不属于人口迁移,C错误;
大庆石油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属于人口迁移,D正确。故选D。

7.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B. 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C. 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所需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D. 地域越开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因素。

【详解】资源与人口容量呈正比,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大,故A正确。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但人们也会寻找更多的替代品,故B错;
人口合理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所需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小,C错;
地域开放程度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开放度越高,人口容量越大,D错误。

【点睛】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8.某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可承载人口40万,耕地可承载人口为60万,森林可承载人口为80万,矿产资源可承载人口为110万,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 ) A. 40万B. 60万C. 80万D. 110万 【答案】A 【解析】 决定人口环境容量的主要是资源的短板,该地的短板是水资源,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40万。选A正确。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B. 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越少 C. 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小D. 城市等级越高,城市间的距离越远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城市的中心地理论的掌握。

【详解】根据城市的中心地理论可知,一个地区城市的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城市间的距离越远。故选D。

【点睛】城市中心地理论探讨的是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城市中心地理论认为一个地区城镇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反比,规模小的城镇数量多,规模大的城镇数量少;
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

10.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 商业区B. 工业区 C. 文教区D. 住宅区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特征。

【详解】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等。其中住宅用地的占地面积最大,需求人数最多,所以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故选D。

11.下图从t1一t4的演变过程是一个( ) A. 城市的形成过程B. 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群的形成过程 C. 城市郊区化过程D. 城市的移动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过程。

【详解】读图,根据图例判断t1一t4的演变过程是城市郊区化,最后城市连到一块,因此是一个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城市群的形成过程。故选B。

12.下图为某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投资商在该城市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的最佳位置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A 【解析】 【详解】投资商在该城市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在规划过程中需考虑购物中心的交通便捷程度和顾客量(距居民区远近),同时还要注重对耕地和菜地的保护,结合图中四个位置,甲是最佳位置。故选择A。

13.下图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完成问题。

由图可知,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最接近( ) A. 55B. 45C. 35D. 60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读图能力。

【详解】读坐标图,找出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由图可知,目前2019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最接近55%。故选A。

14.城市首位度指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通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
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读我国部分省区城市首位度统计表,完成问题。

1984年到1997年的13年间,A省区城市首位度明显下降,可能原因是( ) ①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国家政策驱动区域内二三线城市迅速发展 ③城市化进程的作用 ④产业转移导致大量人口向区域外不断迁移 A. ②③B. ①②C. ①④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及城市化的特点。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即城市首位度,1984年到1997年的13年间,A省区城市首位度明显下降,说明A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降低,我国还没有进入逆城市化,①错误;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的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主要是控制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人口数量),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所以国家政策驱动区域内二三线城市迅速发展,②正确;
城市化进程的作用促进区域城市发展,③正确;
产业转移导致的人口迁移影响较小,④错误。

故选A。

15.一般来说等级越高城市之间的距离 A. 较近B. 较远C. 相邻D. 很近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中心地理论内容。

【详解】根据城市中心地理论可知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故选B。

16.关于城市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城市地域形态受城市规划的影响,与所处地理环境关系不大 B. 沿河谷发展的城市往往形成条带状的格局 C. 山区城市用地比较集中,往往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 D. 山区的城市形态受地形、地貌的限制,不同地区差别不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形态的影响因素. 【详解】城市地域形态除受城市规划的影响,地理环境也会影响城市的形态,A错误;
河谷为带状因此沿河谷发展的城市往往形成条带状的格局,B正确;
平原城市用地比较集中,往往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C错误;
山区地势起伏大,山区的城市形态受地形、地貌的限制,不同地区差别较大,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结构形态受自然基础(自然资源与环境等地理因素)、发展动力(经济发展与市场发达水平)、外部干预(社会政治文化因素)、形态构架(交通运输网络形态)与城市人口等基本因素的影响。

17.甲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 乳畜业B. 季风水田农业 C. 混合农业D. 商品谷物农业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读及读图能力。

【详解】读图可知甲地区的种植业占80%,畜牧业占20%,说明该农业地域类型为种植业为主,AC错误;
图示农业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