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网格化管理经验交流材料6篇|社区一网格一特色

【篇一】

**省**市**区**街道**社区有居民户3143户,居民10068人,党支部12个,其中邻里党支部10个,两新社团党支部2个,党员353名。

近年来,**社区党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精神,强抓“五有一化”建设,以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架构为抓手,夯实党组织基础,通过积极编织基层党建“网”,创新“虹”式网格化管理模式,不断在基层治理工作上敢于尝试、敢于担责、敢于出新,摸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有力量有秩序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一、运用“三步走”方法,定制“书记清单”

第一步,访。通过集结社区党组织、党委书记等召开“百姓集思会”,访民意。按照相关分类,结合实际,将党组织标准化建设、“5680党群服务网点”建设列为书记项目清单,将“自助餐厅”“百姓管家”等列为党组织服务清单,将公园河清淤、惠虹路长效管理、老小区改造、创业就业政策宣传列为惠民富民清单,按照序时进度,逐一落实到位。第二步,亮。打造江海领航先锋站宣传栏、初心驿站等,实行党务、居务公开,亮出惠民政策。社区党委严格对照清单事项,保质保量完成,并接受社区监委会、群众评议团对工作方式、完成情况和完成效果的监督。第三步,比。突出抓班子带队伍,组建综合类及专业类服务引领型党员干部队伍大比拼,借助干部学堂、积分制、见习支部书记等,激发党员干部,尤其是青年党员干部创先争优内生动力。

二、制定“5个1”标准,规范“组织建设”

采取一系列举措确保党组织建设规范化。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群议事会为议事主体、居委会为执行主题、监委会为监督主体的“一核三体”运行机制,健全社区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四位一体”的组织架构,成立社区大党委,整合辖区资源,推出大党委服务清单,组建“搭把手”“小喇叭”“红袖标”“百事帮”“最多跑一次”特色党小组,结合实际,制定“5个1”标准,即1面旗帜、1个主题、1个计划、1套培训、1个成果,开展我来修修修、自助餐厅、壹圆理发室、交通帮帮停、邻里慢生活馆等惠民项目,引导普通党员、群众参与服务、深入服务,营造百姓生活和谐之风。

三、发挥“五单制”作用,搭建“三好工程”

为更好地服务辖区居民,提升党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志愿服务影响力,**社区党委深化5680党群服务网点建设,打造5680党群服务网点工作室,发挥“五单制”作用,即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小组接单、社区亮单、居民评单,将服务流程化,便民化。通过打好基础、跟踪调查、创新发展等环节进一步深化服务内涵,切实做好群众需求了解好,公共服务改善好,志愿服务开展好的“三好工程”。目前,社区江海志愿平台注册志愿者1880人,占比18.7%,推出小候鸟阅读驿站、孙爷爷谈心室等为小服务品牌,自助餐厅、壹圆理发室等为老服务品牌,百姓管家、交通帮帮停等居民自治品牌,深受好评。

一直以来,**街**社区致力于尝试、探索党建与基层治理相互融合的新型基层党建新模式,以此作为**特色党建项目品牌,不断强化“大党委融合共建”理念,实现“一网情深”。

【篇二】

2020年以来,**省**市**区积极探索网格化党建模式,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创新网格服务模式、搭建网格共治平台、建立志愿服务机制,坚持网格覆盖、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协同发展,以“小网格”激活了城市社区治理“大合力”。

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变条块分治为网格联盟,织成一张网。该区为了提升网格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构建起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建立“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小网格—楼栋长—志愿者—居民群众”+“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为内容的服务体系,既坚持相对统一标准,又因地制宜实施,对社区网格进行划分。按照社区初划、街道审核、区级备案的程序,基本完成了网格划分工作。制定《**区党建网格化推进城市基层治理实施方案》,涵盖网格划分、体系建设、机制保障等方面的制度体系,为工作开展提供遵循。目前,全区35个社区共划分为1294个小网格,切实做到了纵横覆盖、不交叉重叠,确保网格保持合理的管理服务密度,选出了2517个楼栋长,做到制度上墙、标识上墙,探索网格化管理模式。该区针对驻街单位多、党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坚持组织设置与网格划分相融合,织密一张“网”,把各级组织联起来,把各方力量统起来。将辖内居民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等进行统一整合,划分到每一个网格,形成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网格服务队伍,实现基层党建网和社会治理网“一张网融合”。

创新网格服务模式,变单项服务为专业力量,拧成“一股绳”。该区共配备网格员245名,考取社工证的有57人,针对网格内管理服务的需求和每位服务队员的特长,设立信息员、宣传员、调解员、监督员等岗位,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工作职责。健全专业力量与网格员队伍联动协作机制,指导社会力量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让更多的专业化帮办力量直接下沉到网格,从网络维修、医疗保障、环境防护、专业化维修等多个角度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该区五堰街道滨河社区成立“滨河星期六志愿服务”帮办队,在保障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前提下组织志愿者为辖区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困难群体开展“爱心剪”,义务理发活动受到居民一致好评;
组建50人的“俏大姐”文明劝导队,主要对外出不戴口罩、扎堆聚集、不文明养犬、乱丢垃圾、乱摆摊点、出点经营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二堰街道源园社区联合辖区爱尔眼科党支部联合开展“爱心医疗服务”帮办队,定期为辖区居民开展知识讲座,提高居民爱眼护眼的意识,普及眼部护理知识。辖区各网格党支部书记担任指挥长,每个社区选派一名工作人员担任协管员,广泛发动共建单位内部具有专业技能和奉献精神的党员群众共同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充实志愿者队伍,沟通协调各方力量,形成为民帮办合力。

搭建网格共治平台,变社区独唱为社会合唱,同下一盘棋。该区强化区域化理念,网聚资源、互联互动,调动各方积极性,由网格党组织牵头,统筹共驻共建单位力量,积极参与网格治理,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和群众诉求。由社区党组织和网格党支部牵头,把网格责任单位、在职党员、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街巷(楼栋)长、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企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组织发动起来,共同抓好网格区域内的基层党建、创文创卫、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工作,切实推进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真正实现共治共享。建强网格党支部这个核心,引领网格居民自治,提升了群众的参与度;
积极带动群众参与到社区网格治理工作中,使社区服务更接地气。以网格为单位,建立微信群,由网格员担任群主,网格内每户至少1人入群。社区网格员第一时间将惠民政策、办理业务所需资料、公示信息等发布于群内,居民有问题也可以随时在群里反映咨询。通过网格模式,单一扁平的政府管理变成了多元参与、多维立体的社区治理,形成共治合力。

建立志愿服务机制,变临时支部为常驻队伍,结成“一家亲”。该区探索建立了志愿服务机制,以明确责任促进精准履责,继续以社区志愿者身份到社区报道,认领岗位,以贴心服务赢得群众支持,变“临时的疫情突击队员”为“不走的党员志愿者队伍”。该区按照队伍不散、人员不走、服务不断的要求,打造一支群众身边守望相助、暖心永驻的志愿服务队伍。将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等整合起来,变原先的“各自为战”为“兵团作战”,实现“一条龙”“一站式”志愿服务,把党员服务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起来,发动党员志愿者开展集中式、个性化服务,构建了立体化志愿服务模式。开展上门入户结对服务,建立残障人士、空巢老人等困难群体信息库,由党员志愿者带头就近结对帮扶,开展帮扶结对工作,与帮扶对象结成“一家亲”,关爱保障常态化。探索建立“时间银行”,实时记录党员奉献积分。出台细化的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办法,党员可以凭积分换取家政类服务或兑换生活日用品,形成“奉献—积分—激励—奉献”的良性循环,常态化开展在职党员“亮身份、回社区”活动,该区1917名在职党员每人认领志愿服务岗位,每年参加12次以上志愿服务活动,并通过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实施政府向志愿服务组织采购志愿服务项目以及建立志愿服务质量评估监督反馈机制等措施,确保服务项目留得下、用得出、用得久,形成志愿服务合力。

【篇三】

**省**市**区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建网格化为统领,促进党组织在引领社会治理、主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强化城市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助推服务群众精准化和社会治理精细化。

核心驱动,发挥组织优势,激活党建“一盘棋”。立足街道社区实际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成功经验,坚持重心下移,在39个社区推进基层党建网格与社会治理网格融合互动,实现组织建设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群众满意在网格。一是健全治理体系。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针对网格管理中各自为战、用力分散问题,依托全区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搭建党建网格信息系统,以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为主体,健全网格治理体系,变条块分治为网格集成。二是完善组织架构。在成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的基础上,把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社区网格、居民楼院等区域,形成街道、社区、网格、楼院四级联动机制,增强了党组织统筹协调功能,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三是推进共建共享。坚持党建引领,健全完善网格党组织和党员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对网格内组织、党员、事务进行大数据管理。打破条块壁垒,加强协同配合,62个区直部门单位结对39个社区,33个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整合各自组织资源、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共建共享,消除工作盲区,密织了城市基层治理体系。

区域联动,强化资源统筹,打通服务“关节点”。在街道社区党组织主导下,整合区级部门单位投入到社区的力量、资源,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一是配强网格骨干力量。5名街道党工委书记、39名社区书记担任一、二级党建网格长,将社区党组织所属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街道社区包保干部等纳入三、四级党网格担任网格长,社区民警、楼长、辖区党员、志愿者等纳入网格治理队伍,促进问题早发现,推动问题早解决。二是建好服务阵地。将社区网格服务功能规划融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同步建设,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居民群众开展活动,促进社区和谐。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落实社区运转经费、党建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经费,保证城市社区年办公经费不少于14万元,提升社区场所阵地服务承载能力,保障网格化工作顺利运行。

共驻共建,完善治理机制,一网兜起“大小事”。牵住基层治理的“牛鼻子”,在实践中完善“沟通联系机制、问题解决机制、监督反馈机制”等,把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下沉到居民群众中间。一是畅通共驻共建共享机制,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组织开展街道、社区和共驻共建单位党组织“契约化”共建,建立健全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促进共建共联共享。如辖区公园路街道胜利路社区联合共驻共建单位**区工信局,对梳理出的“三线乱架”问题,对接电信、广电、联通、移动通信运营商进行整治,营造了安全舒适的住宅环境。二是健全完善“双报到”共驻共建机制,组织机关单位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参与社区共治共建,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各街道社区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选优配强党员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推进在职党员下沉网格,嵌入社区治理服务各个环节,全面提升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23个区直部门单位包抓全区39个社区,3000余名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挺身而出,下沉社区防控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值班7000余人次,配合开展值班值守、环境消毒等工作,切实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篇四】

近年来,**省华亭市聚焦加强城市基层治理、提升城市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坚持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的理念,着力打造“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组织网格,全面激发“资源在网格整合、工作在网格落实、服务在网格彰显、民情在网格汇聚”的集成效应。

科学定界,组织覆盖“无缝隙”。以有利于党组织发挥作用、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有利于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为导向,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便于管理”的原则,将9个城市社区划分为43个网格,确定专兼职网格员670名,划分责任区、落实责任事。坚持网格设置与党组织建设同步推进,科学调整社区党组织设置,建立网格党支部16个、党小组27个,将区域内居民党员、流动党员、“两新”党员全部纳入网格党组织管理,实行人对人、面对面管理服务,真正把党建触角延伸到了社区末梢,把党组织建立到了党员群众家门口。

全员定责,服务群众“有作为”。全面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工作机制,最大化吸纳党员、社工、义工等多方力量,建立自治服务、基础服务、义务服务、**服务等类型服务团队48支,引导3814名在职党员认领网格服务岗位4230个。创优“我是共产党员”“三岗同创”“三进五服务”等活动载体,网格党组织每月集中开展一次“为民服务、奉献社区”主题活动,做实提出一条好建议、参与一项微公益、实现一个微心愿、帮办一件实事等“十个一”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扶贫帮困、志愿公益等服务67次,形成了“一有求,众呼应;
心相近,一家亲”的生动局面。

群众定题,治理诉求“全回应”。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基层党建、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综治**等工作统一纳入网格,建成便民服务网、便民呼叫台等智能化服务平台,连通网格党员通讯“微端”。实行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三单”管理机制,网格党员即时收集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网格党组织将群众的烦心事及时汇总分流,统筹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资源力量共同办理,累计解决物业管理、小区供暖、养老服务等各类诉求3300多件,营造了网格事务党员管、社区事务大家办的浓厚氛围。

【篇五】

**位于胶辽半岛之间,4.3万居民散布聚居在10个有居民岛,岛屿独立,交通不便,群众对党组织依赖性强。为破解各级党组织与党员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突出的难题,**省**市**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开展了“三联系三当好三争创”活动。三联系即工委委员联系乡镇党委,部门单位联系渔村党支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
三当好即党员领导干部当好岗位带头人、作风示范人、群众贴心人;
三争创即普通党员争创干事创业先锋、遵规守纪表率、为民服务模范。“三联系三当好三争创”活动,重点突出党组织一切工作到支部和党员一切工作做先锋的理念,推行“纲举目张”工作法,纬度为纲,在党组织层面实现纵向3个联系全覆盖;
经度为目,在党员层面实现横向2个全员覆盖,探索构建层层联系纵到底、先锋示范横到边的党建网格化管理服务长效机制,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工委委员联系乡镇,强基础

工委委员联系帮包乡镇党建工作实现全覆盖,明确工委委员联系乡镇“三个一”工作责任,推动实现落实责任、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场所设施、经济发展“五个过硬”。开展组织制度规范化提升年活动,出台操作规范,细化分解5方面20条具体要求,印发《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生活台账》,对党员领导干部参与组织生活情况全程纪实,制度规范化明显提升。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配套5个专项工作方案,制定4方面18项扶持政策,推行北城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村集体经济过百万的村达67.5%。持续加强阵地建设,村均办公场所面积近500平米。

部门单位联系渔村,抓帮扶

部门单位联系帮包渔村(社区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以党的活动联抓为引领,实现发展项目联推、精神文明联创、法德共进联促、美丽渔村联建“五个联动”。将党的建设写入部门包村考核办法,2018年开展共上党课49堂,共进军营活动28次,共建党建设施5处,为民服务办实事、解决困难297件,落实帮扶款物达1417.5万元。

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促满意

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和渔村“两委”成员每人主动联系服务群众15名,做到全覆盖,重点联系帮扶贫困群众和弱势群体,通过定期沟通联系、登门入户走访,开展送宣传促学习、送点子促致富、送关怀促和谐“三个促进”活动,听民声、体民情、解民忧、帮民困,在2018年下半年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取得了全省综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党员领导干部“三当好”,强队伍

充分激发4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骨干作用,引领海岛保护发展。面对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产业单一薄弱、财源财力极度匮乏、生态保护修复难度大、人才极为短缺等特殊县情和现实困难,面对省市关注支持和群众热切期盼,出台《**县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和《**县关于在领导干部诫勉期间实行职务“代理”的意见(试行)》,正反两个方面激励党员领导干部,聚焦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传承弘扬“海岛为家、艰苦为荣、祖国为重、奉献为本”的老海岛精神,推行“一线工作法”,靠前调度、现场办公,挂图作战、对账销号,最大限度地激发、引领了**党员群众提升境界、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干事创业氛围。省委刘家义书记在三次全省性会议上表扬或肯定**工作,县委和一乡一村党组织书记分别被省委授予“干事创业好班子”和“担当作为好书记”荣誉称号。

党员“三争创”,塑先锋

充分激发5600多名党员干事创业活力,引导党员在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中亮身份、比奉献、树形象。开展“生态文明、全民参与、党员示范”主题活动,重点体现“两个突出”:突出党性意识,党员佩戴徽章争当干事创业标兵、为民服务典型,在电视台开设“党旗下的风采”专栏,宣传表彰近年涌现出的5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10名优秀党员,树立创先争优的党内氛围;
突出团队作用,建立党员先锋队,建设党员先锋林,全员上岗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动绿化造林380亩、退化林改造1000亩,拆除违法建设达6万平米。

“三联系三当好三争创”党建网格化管理服务新机制,将区工委基层党建主体责任细化分解到每名工委委员,打通机关和渔村基层党建工作互促双提升渠道,打造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有效平台,强化了工作领导和统筹指导,增强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共抓党建、共谋发展的意识,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更加突出。

【篇六】

近年来,为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区**路街道坚持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直面社区治理短板和发展难题,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创新之路,提出建设“遇到好邻居、拥有好环境、享受好服务、每天好心情”的“四好”社区目标。按照“党建引领、居民参与、街校联动、温暖邻里”的路径,把特色基层党建、传统睦邻文化和现代社会治理理念贯穿于“睦邻家园,精品**”建设全过程。从而实现老旧小区的社区空间微更新;
社区关系的睦邻友好微促进;
社区文化的“精品**”再塑造。让党建引领深入社区群众生活;
让居民的“四好”生活向往得到满足;
让党的执政基础更坚实牢固。

基层党建为“四好”生活注入红色基因

实践证明,凡是社区党建做得好的地方,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效果就会比较好。因此,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面对当今新形势,基层公共事务治理越发需要多元协同共治,**路街道党工委通过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把建好党的组织,管好党的队伍作为基础性工作,明确了多元主体谁来“破冰”、多元主体谁来“协调”、多元主体谁来“领导”等问题,注重在基层治理中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出来,把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出来,把党的群众组织力和政治领导力发挥出来。以党建引领“三驾马车”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打造“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破解无物业接管小区难题,持续打通社区治理“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通过在居民区创建一批“党群议事厅”“红海议会厅”“党建+首问责任制”“民情日记”等品牌项目;
在环同济党群服务站打造“四济论坛”“四济教育”“四济红帆”等活动版块,凸显“环同济经济知识圈”新载体“四济人家”的“四位一体”综合服务功能定位,反哺社区群众,为居民“四好”生活注入红色基因。

文明创建为“四好”生活熔铸文化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为了更好地建设“四好”社区,**路街道坚持以文化为魂,以文聚力,把“24字”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居民“四好”生活,打造社区情感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在“睦邻党建”促进“精品**”的建设过程中,全方位推广与打造传统“睦邻”文化,唤醒社区各类主体的社区共生意识,把“睦邻”理念嵌入关系建构和事务治理的全过程,把“温暖邻里”作为基层治理的原动力和最终目标。

首先,将“睦邻”理念印刻在公共空间打造上,如睦邻楼组、睦邻客厅、睦邻议事厅、睦邻凉亭、睦邻车棚等。其次,将“睦邻”理念体现在社区关系构建上,如鼓励发展娱乐型、互助型、协商性居民自治组织,在社区建立“设计产业”“青年孵化”“创新创业”“法律援助”和“知识女性”等五大联盟,促进居民区与驻区单位结对,丰富社区睦邻关系网络。再次,将“睦邻”理念融合在社区节庆活动上,如街道每年举办的大型“睦邻文化节”“元宵行街会”“舌尖上的**”等文化活动。最后,将“睦邻”理念展露在街道干部工作作风上,倒逼街道干部“以人民为中心”,不当“甩锅侠”,勇挑重担,勇于接“烫手山芋”,既要先干一步,还要干多一点,干好一点。加强社区共建联建,壮大“区域党建”“文明校园”“文明单位”创建联盟,开展多领域、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共建和共建共享。

睦邻家园为“四好”生活筑牢精神之基

根据市委“一号课题”的要求,**路街道按照“街道党工委设计、社区党委党组织联动、居民区党总支引领,居民区党员带头”的组织保障体系,积极开展“睦邻家园精品**”建设,致力于消除人际隔膜,培育社会温情,实现“半熟人”社区到“熟人”社区的华丽转身,为“四好”生活筑牢精神之基。结合“美丽家园”建设,逐步推进鞍山五村、铁岭路50弄、鞍山四村(1)(2)(3)等重点区域的“睦邻家园”建设,改善老式小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开展多形式创新举措,如抚顺路363弄、安顺苑、赤峰89弄、伊顿公寓的居民参与式工作坊,如社区微改造下出炉的阜新路口袋花园、伊顿岛儿童天地等,如改善**路1028弄社区业态调整布局,打造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等,推进苏家屯路、抚顺路、阜新路“美丽街区”建设,将人文元素嵌入在社区各个角落,让老旧社区华丽转身,成为“老得优雅、旧得有味、党建过硬、邻里有情”的“精品**”,大大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幸福感。

精细化管理为“四好”生活提供“绣花”服务

**年**路街道成为**市首个“无乱设摊社区”,并连续7年13次市容环境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位列全区第一、全市优秀,街道还荣获国际安全社区、全国文明单位、**市文明社区,**区“睦邻家园”建设示范街道等荣誉称号。这一切均源于街道一直以来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结果。2019年以来,街道狠抓实效,全力推进70个小区、3.4万多户家庭的垃圾分类工作,按照“五有”标准,全面实施垃圾分类“一小区一方案”,推行“三抓一建”工作模式,发扬入户“敲门精神”,切实提高分类纯净度和实效。街道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平台,推动问题诉求收集、工作力量全进入、分级分类解决、服务过程跟踪评价机制。“12345”市民热线工作稳扎稳打,用心用情,按时简告率、实际解决率、回访满意率三项重要指标持续攀升,位列全区前茅。社区“三个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在辖区内打造三个大型“睦邻中心”,在居民区建设23个标准综合活动中心,恶劣天气为社区老年人开放空调,全覆盖服务社区居民。加快小区智能安防建设,为小区安装门禁系统,在小区停车库安装充电桩装置等,有力解决社区难点痛点问题,居民归宿感不断加强,“四好”生活向往有获得感,生活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