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的重要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一、引言      语言学习是以学习者接受目的语输入为起点,通过进行各种类型的运用目的语的活动,内化该语言体系然后将其转化为输出的螺旋式发展过程。语言的输入、输出是外语学习中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外语教学中的输入和输出是密不可分的,输入是第一性的,是输出的必要准备,输出是输入的目的,反过来又能激发输入。二者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研究人员和语言教师的认同。
  
  二、输入、输出各自的重要性
  
  在第二语言习得史上,输入和输出历来被看作语言学习的两个重要阶段。有大量研究致力于此二者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及其与习得和理解之间的关系。其中以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Swain的“输出假说”最具代表性。
  语言输入假说是以理解语言为基础的理论。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在“输入假说”一书中指出“输入法”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回答了语言学习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怎样才能习得一种语言,特别是外语。他认为,只要人们接受到足够的语言输入(input),而这些输入又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人们就可以习得语言。克氏还认为,如果人们的语言水平为i(学习者所能理解的语言材料量),他们接触到大量含有i+1(稍多于学习者可以接受的数量)的语言输入,那么他们的水平就会从i向i+1提高。根据这一理论,学习者要想掌握一种语言,必须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练习,多读,多听,没有语言输入就没有语言习得。
  语言输出假说是以产出语言为基础的理论。该假说由Swain于1985年提出。Swain认为,尽管理解输入语对二语学习很重要,但并不能保证学习者在语法准确性方面达到近似本族语者的水平。学习者只有使用所学语言才能达到这一点。Swain在其输出假说中指出了输出的三种功能:(1)促进学习者注意到他想说的与他能说的之间的差距,即能激发提高有意识的学习。(2)是检验理解力与语言符合规范假说的一种方式。(3)为原语言学机能服务,能使学习者监控并使语言知识内化。因此,进行大量输出练习,即多说、多写,在掌握一种语言的过程中也是必需的。
  
  三、输入和输出相结合的重要性
  
  输入假说和输出假说都对二语习得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它们往往会导致“重输入轻输出”或“重输出轻输入”的倾向。我们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是:充分发挥其工具作用,恰如其分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外语交际能力既包括准确接受信息的能力,又包括发出信息的能力。接受信息包括听和读,发出信息包括说和写。因此,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输入和输出的作用,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输入和输出的结合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
  (一)认知理论基础。习得一门语言是一个心理过程,语言认知是对一门语言的转化、简化、储存和应用的知觉上的输入。学习外语时,学习者会比较两种语言的结构和表达,然后在使用这两种语言的过程中使二者互相同化。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同化是指吸收外部世界的刺激然后把吸收后的刺激变成认知结构的一个部分。在外语习得中,学习者在理解单词和惯用法(输入环节)所携带的意义的同时也就学会了这些词和惯用表达。在练习目标语时(输出环节),那些新的不同的语言知识就把我们先前已掌握的知识给同化了。事实上,同化的过程并非自然出现的,句型操练实际上就是在对新语言结构进行某些强化巩固。换句话说,输入为输出提供基础,而输出是对输入的巩固强化。
  (二)建构主义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建构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的静态时期。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语言输入的意义;反过来,新建构起来的知识又会改变学习者头脑中对某事物的原有的信息或图示,于是输入就得到了发展、改进和完善。因此,语言学习并不是简单的的增加和新信息的过滤,而是学习者将可理解性输入转化为真正的习得的主动建构过程。随着旧的图示与新的语言信息之间的不断互动,新建构的知识必须进入语言的使用阶段。尽管语言输入和知识建构在语言学习中很重要,学习者还是需要对所学到的和所构建的进行练习,需要在具体情形下使用语言的机会。语言输入和主动学习固然重要,但语言的使用也是很重要的,它能反过来加强语言输入的作用并巩固语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语言输入、主动的建构和语言使用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四、结论
  
  正如Mclaughlin所说,“对二语学习过程的更均衡的观点应当对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使用和理解给予同等重视。”在外语教学中,听与说,读与写,理解与使用,即输入与输出密不可分。输入是输出的必要准备,输出是输入的目的,反过来又能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和激发输入。学习者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输入的程度,还取决于输出的频率。目前,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中,通过对目的语的接触和学习(即输入),吸收目的语的知识,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和在交际活动中运用,把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发展为交际能力的过程(输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捕捉语言输入机会,提高学生语言吸收率,促成语言输出,真正实现输入与输出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322-327.
  [2]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4):75-82.
  [3]Johnson,K.E.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何柳(1983-)女 湖北人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