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奥巴马来信”不必大加贬损:妈妈写给女儿的信200字

  读了1月19日《新民晚报》评论・综合版“今日论语”专栏上沈月明先生的大作《对“奥巴马来信”不必大惊小怪》,顿时使我大开了眼界。沈先生在开篇就牛气冲天地发出惊人之语:“如果我说奥巴马、克林顿、希拉里常常给我写信,再三感谢我给了他们信心和力量;还有准第一夫人米歇尔盛情邀请我去华盛顿参加奥巴马的就职典礼,你信不信?”这个问题如果叫我这个从来没有出过国门的“土老帽儿”回答,自然是难以置信的。因为,根据平生阅历,我认为,别说国家元首、准元首及其第一夫人至尊至贵的人物了,即使那些官位并不太高的官员,他们哪一个不是牛气哄哄、高不可攀的样子?他们高高在上,目中无人,顾盼自雄,怎么会降低身份跟草根一族来往?作为一只井底之蛙,我只能这样认为。
  沈先生接着说:“我说的都是真的。自从去年1月我上奥巴马和希拉里的网站注册之后,他们第二天就把我当成了‘知心朋友’。隔三岔五写邮件告诉我他们的近况,过年过节祝福我健康快乐。”读到这里,我立马对奥巴马先生和希拉里女士充满敬意,对沈先生这个中国人在异国他乡受到如此的尊重和礼遇羡慕不已。
  但是,沈先生笔锋一转,不屑地说:“这是纯粹的拉票手段。”是这样的吗?我感到困惑:沈先生只不过在奥先生、希女士的网站上注个册,人家就“受宠若惊”,不仅马上回复,而且“当成了‘知心朋友’”。“隔三岔五”地写邮件套近乎,过年过节还祝福健康快乐。难道这不是友好的表示和尊重的体现吗?难道这仅仅是“纯粹的拉票手段”吗?说到“拉票”,我倒要问:沈先生作为《新民晚报》驻美记者,如果没有加入美国籍,不是美国公民,是否拥有参加美国总统选举的资格?如果没有,“拉票”之说从何谈起?
  沈先生又说:“至于那些信,大概没有一个字是他们自己写的。包括米歇尔的盛情邀请,实际是希望你给党派捐钱,然后参加抽奖。”还说这些“在我看来都是虚幻的东西” 。
  我认为,美国总统选举是被称之为“选战”的,其紧张、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人家能在上下奔走,为演说、辩论、争取选民支持搞得焦头烂额、分身无术的情况下,安排助手及时给你回复,况且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把你当成“知心朋友”, 隔三岔五地写信问候和祝福。即使不是他们亲笔所写,亲自所为,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我看来,这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沈先生不仅不以为然,反而大加贬损,说人家这样做实际是希望你“捐钱”。其实,捐钱不捐钱是你自己的事,完全由你个人决定,人家并没有强制你必须捐钱。沈先生如此以一己之偏见,度他人尊重之心意, 未免有点太“那个”了吧?
  沈先生贬损过“老外”之后,接着又将笔锋一转,嘲弄起国人来。他对成都和北京的两个高中生因为收到了“奥巴马就职典礼邀请函”一时成了焦点人物而“又一次感到哭笑不得”,说邀请函“即使是奥巴马办公室发的,也不是值得特别大惊小怪的事”。说“其实在美国的社会文化中,政治人物为了体现亲民、争取选票,邀请普通人到官邸做客,到学校、福利院去讲故事、做义工,几乎是他们必须要做的事。给普通人回信,更是他们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例行事务”。并对“一部分不了解外国政治和社会文化的人,总把‘外国元首回信’、‘受到国会邀请’、‘获颁荣誉市民证书’当做了不起的成就”,报纸、杂志还经常刊登这样的“传奇故事”予以嘲讽,批评人们“对外国元首观礼邀请函、回信、市长荣誉证书等等的迷恋和推崇,归根结底缘于对外国社会文化的不了解,还有因为不自信、不开放导致的盲目崇拜”。
  恕我直言,我不赞同这种带有浓重偏见色彩的观点。因为,不管什么国度,官员都应是民众的公仆,都应当与民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即使从做人的礼数角度来说,也应懂得“礼尚往来”的常识。对任何人的“来”,都应当有回应的“往”,这就是中华民族“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历史文化传统。官不管多大,对平民提出的问题,都应当尽量及时、合法、合情、合理地予以回复。这不仅是为人的常识,更重要的是为官的责任。
  如果将我算作一个沈先生所贬斥的那种对外国社会文化“不了解、不自信、不开放”的人,但我坚信自己是一个有见解、有肝胆、有风骨的文化人。10多年来,我曾给上上下下的官员写过不少信,发过不少邮件,加起来有数十万字之多,统统石沉大海。正是基于这种屡受屈辱的经历和刻骨铭心的感受,我才对大洋彼岸的“奥巴马回信”从内心表示赞赏、羡慕和神往。所以,当我拜读了沈先生的大作之后,我的内心有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好像一个饥肠辘辘的饿汉在聆听一位没有经历过任何生活磨难和人生不幸的贵族埋怨山珍海味太没有味道,并指责饿汉怎么连这些都不懂,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一样!
  我希望沈先生回来,以一个中国普通平民的身份给官员写几封信,看看这些官员中有没有人“第二天”就把你当成“知心朋友”?有没有人“隔三岔五”地给你发信问候和致以祝福?有没有人把你接到他的“官邸做客”?看看这些官员的办公室工作人员会不会把“给普通人回信”当做他们的“例行事务”一以贯之地保持始终?不管是回信、邀请,还是致谢、祝福,即使不是官员亲自操作和接待,而是委托办公室工作人员代劳,我也服你!
  沈月明先生,试一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