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19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实际,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今天,中共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一部分。笔者从对《共产党宣言》简单解析出发,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进行浅探,从而揭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
  
  一、读《共产党宣言》,看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提出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深刻领会这一论述,提出了文明建设。从毛泽东到胡锦涛,中国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上,实现了三次飞跃,即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位一体,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演进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位一体。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所作的报告,站在现代人类文明时代发展的高度,从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党的文明观的新内涵。它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提升为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在内的四位一体。生态文明的提出,实际上使过去的三个文明发展为四个文明,即在物质、精神、政治文明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态文明,形成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位一体的文明观。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及由此而建立起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二、读《共产党宣言》,看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丰富内涵
  
  根据《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相对于野蛮而言的“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社会发展程度或社会进步的标志。从历史上看,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目前,人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绿色文明)过渡、转型的阶段。生态文明,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协调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自律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友好关系,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文明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前提。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马克思说过:“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恩格斯认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建设生态文明,从不和谐向和谐转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必将推进中国社会走上健康、和谐、稳定、快速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读《共产党宣言》,看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我国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明建设,更需要生态文明。中共十七大报告正式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社会文明建设的高度,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举,它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按照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建设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体现,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当前制约发展问题的关键。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地解决经济社会活动的需求与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供给之间的矛盾,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关系,正确处理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关系,使人口环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四个文明”一起抓,并发挥其内在的有机联系效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加快建设,必将有力地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日渐严重,直接影响到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构成威胁,而且加重全球生态安全负担。我们该怎么做呢?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强化环境危机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强化全民生态文明观念,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党的十七大明确强调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最好形成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让老百姓在维护自身环境权利的过程中,寻找到发展和保护的平衡,这样才能让生态文明的观念持久于人心,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应大力提倡绿色消费、文明消费,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与保护生态相适应的政绩观、消费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