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答案【跨文化交际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研究】

  一、背景      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期,全球信息无国界化,英语作为一门传达国际信息的通用语言,其作用日显重要。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中西方文化交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中西方的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于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文化误会和冲突。
  因此,一个语言工作者有必要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深入研究,最大限度地克服文化障碍。
  
  二、差异及根源分析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以本国文化为背景,用在本国文化熏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语言习惯去理解和使用所学语言。明明是善意的语言,由于价值观、文化的差异,却会招致误解,得不偿失,有时还会惹怒对方,或令对方难过,达不到交流沟通的目的,反而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一)称呼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的差异
  一般来说,美国人不像我们中国人有较严谨的上下级关系,但我们不能就此认为英语里没有敬语的用法。即使一些长年的英语学习者,有时由于不了解英语里的敬语表达,常会说出一些没有礼貌而冒犯对方的话。如:一位女生介绍她的男朋友给一位美国客人认识时,是这样介绍的:“I’d like you tomeet my lover”。“lover”虽然也是有恋人的意思,但通常指的是交往很深的关系密切的爱人或情人,她突然间用这么大胆的话语介绍,令在场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而且,这样的表达使在场的人觉得很尴尬。在美国,这属于个人隐私,很少有人这样介绍自己所爱的人。如果是异性朋友关系可以用“afriend of mine”,如果是男女朋友关系的话也可用“my boy friend、my girlfriend”来表达。
  此外,正式场合,如果对方有一定的称谓时,用该称谓称呼对方则比较妥当。如对方是获得医生或博士资格的教授,通常我们在称呼时在名字前加上“Dr.(Doctor)”。如果不能确定是否是博士时,就直接用“professor”来称呼,这在忘记对方姓名时比较好用,而且也不失礼貌。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的辈分观念较强,在进行跨国交际时,中国小孩会习惯地称呼年龄和自己父母相仿或年龄较大的外国人为“叔叔”(uncle)“阿姨”(aunt)“爷爷”(grandpa)“奶奶”(grandma),结果令外国人很惊讶,因为在西方国家里,这些称呼只能用于与自己家庭关系密切或有血缘关系的人。
  (二)对称赞的反应方式上的差异
  西方人往往接受称赞,而中国人一般低声说一些不值得称赞的话来表示拒绝。中国人注重谦虚,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并把这看作是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
  如:以下是在宴会上的对话:
  Oh,your dress is really nice.
  Well,it’s just so-so.
  甚至有人会用这样的话来贬低自己:
  Oh,no.My dressisn’t nice.It’s ugly.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反应。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往往不会用这么谦虚的说法,而是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三)特殊场合中的文化差异
  美国是个注重个性的国家,他们很注意与人相处的分寸,不过分亲昵,但也保持经常联系。拜访某人需事先预约,忌突然造访。否则,受访者会感到不快,因这突如其来的拜访打乱了工作安排,给他人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总的来说,西方人所持有的是独立的自我观,因此,西方人在交际中注重个人隐私和独立,总是从个体主义立场出发,强调个性。而中国人所持有的是依附性的自我观,因此,中国人非常重视参与以及个体与团体的关系,注重集体荣誉感。
  
  三、结论
  
  世界各地来自不同文化的群体既有人类所共有的思维规律,也有在自己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具有各自特色的考虑问题、认识事物的习惯方式和方法。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多人都倾向于认为对方也用与自己同样的方式思维,从而导致交际的困难。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各个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差异共存是根本。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小梅.语言、文化和跨文化交际[J].光明日报,2003(5).
  [2]王仕松.交际英语[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刘闻豆(1985―)女,瑶族,湖南永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语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