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调研报告 磐安县基层卫生系统调研报告

  【摘 要】 为学校“创优升本”要求和培养基层高层次人才需要,我们进行了一次面向磐安县的基层卫生系统各专业现状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专项调研活动,发现了目前医学毕业生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对应措施,并从基础医学课程角度获得了启示。
  【关键词】 人才培养 调研 基础医学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文件的有关要求,为学校“创优升本”要求和培养基层高层次人才需要,了解目前基层卫生系统紧缺人才情况和本校毕业生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以调整课程设置以更好的为岗位需求服务,我们进行了一次面向磐安县的基层卫生系统各专业现状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专项调研活动。
  通过走访磐安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大盘镇中心卫生院、尖山镇中心卫生院、尚湖镇中心卫生院、仁川镇中心卫生院、方前镇中心卫生院等部门和单位,以调查问卷及座谈会等形式,我们发现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于:目前基层卫生人才缺乏,人员缺编严重,尤其某些专业人才奇缺,如护理、影像、临床全科、急诊、中西医结合、口腔、药学等专业。
  1 对于目前医学毕业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1)部分应届毕业生对于本职工作热情不够,主动性缺乏,工作习惯缺失,不能积极投身于工作中,同时人文精神缺失,甚至小部分存在素质不佳,流里流气;(2)理论知识不扎实,且不会学以致用;动手能力欠缺,难以直接上手工作,如临床应届生不会腰穿、胸穿等常规操作;(3)毕业生实践创新能力欠缺;(4)某些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工作岗位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如预防医学专业实际工作重点之一的预防接种相关课程在学校没有涉及。
  2 建议对应措施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在校学生热爱将来工作,提高工作热忱;(2)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授课结合临床内容,提高理论知识的认知度,并增加临床操作等动手机会;(3)完善专业划分,增加紧缺专业,合理化课程设置,在有限的课时总数中突出专业特色和工作所需的重要课程,增加课程对未来工作的适用度。
  3 对基础医学课程的启示
  3.1 优化课程的衔接
  增加基础课程同专业课程、临床课程的衔接,切实为专业服务。基础课程的设置应打破以往的学科体系界限,应注重各个专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设置课程和精选课程内容[1]。开拓思路,解除以往学科系统性的束缚,对各个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序化,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加强与后续专业技能课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结合,为后续专业技能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做好横向联系工作,以免出现课程内容的重复,而且每门课程都要明确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目标,从而形成完整、有机的医学基础课程体系。
  3.2 加强理实一体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主要是为解决专业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使学生把动手学习和动脑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践表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做到了学教并重,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2]。因此基础医学课程授课过程中要强化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与今后工作的同一性,强化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要改变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记忆为主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中心,因势利导和因材施教,推广应用PBL、TBL等先进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授课的同时要灌输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获取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
  4 增加人文素质的灌输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在暂时无法增加职业道德素养培训专项课程的前提下,在基础课程授课过程中增加人文素质的灌输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润物于无声。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同时,可联系教学环节与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增强职业道德素养。
  同时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营造主流舆论氛围,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加强人文知识传授,通过多种形式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并主动组织学生针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深化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经常针对学生关注的人文精神相关热点问题开展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互动过程中逐步树立起对医疗事业的正确价值观,对从事医疗工作的正确人生观,提高人文素养,在良性互动、健康和谐的氛围中成长成才,实现人格的健全发展,力争实现医学教育的最终目标--让“关爱病人”成为每位医学生的基本人文价值观念[3],使医疗活动真正达到造福人类、服务人类的目标。
  5 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推广导师制,借助导师制这一载体与 “早期接触科研”、“科技创新实验”等活动相结合,确保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顺利开展。导师将有意向的学生纳入到科研团队中,使学生能够参与导师科研工作,避免学生空有参与科研的意愿,却不知如何着手的情况。在导师指导下学生从科研方法、实践操作、统计分析等近距离学习实践,不仅能提高操作技能,也能培养科研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季华,沈健,王征,等.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实用人体形态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医学教育,2012,11(1):12-14.
  [2]廖林楠,林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医学基础课程中的探索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15-16.
  [3]吴朝明,钱掩映,金建,等.强化临床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现代医院,2010,10(10):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