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学校的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方法移动加权

  幼儿园收费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也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之一。尽管各地收费标准不一,但主要都包括管理费、保育费、杂费、住宿费、冷暖费、借读费以及一些代缴费等项目。而不同类别的幼儿园收费的类型和项目就更加繁杂了,幼儿园收费混乱的情况成为幼儿园体制改革中日渐突出的矛盾,直接牵涉到各类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成本的概念
  
  成本对于不同的研究者来说,不同的研究目的会形成不同的成本观念。在古典经济学中,成本指实际消耗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在现代经济学中,成本指经济资源确定使用用途后所牺牲的其他用途的价值。而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教育,成本则是指开展教育活动消耗的资源的价值。在教育领域,有两个概念经常会被混淆,一是学校的培养成本,二是教育成本。
  教育成本指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合,即教育成本=教育直接成本+教育间接成本(靳希斌,2005),它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的教育成本是指培养一名合格人才,国家、家庭和社会所耗的全部费用,其中包括:第一,有形成本,即可以用货币计量和表现的耗费。它又可分为:社会成本,即国家和社会直接承担的教育费用;个人成本,指学生家庭负担的教育费用,包括学生在校期间交纳的学杂费、住宿费和必要的生活费用等项开支。第二,无形成本,指学生由于把时间用于求学而引起的机会成本。
  狭义的教育成本是指高校培养每个学生所耗费的全部费用。主要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①传授知识消耗的活劳动报酬,如教职工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部分、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支出等。②学生助学金(包括学生奖贷学金、勤工助学基金、困难学生补助费)、物价补贴、医疗费用等。③传授知识所应具备的物质技术条件消耗费用,如实验器具、图书资料、教学仪器设备等的消耗。④教学和行政管理费用,包括办公费、实习费、水电费、取暖费、差旅费、行政仪器设备费、校园绿化卫生费等。⑤其他费用,指除上述耗费以外的其他开支,如外籍专家费、外事活动费、学生活动费等。
  幼儿园的教育成本是指培养一个幼儿所需要的全部费用,或者说以货币形态表现的、由社会或家庭直接或间接支付的全部培养费用(胡卫,2000)。一般来说,幼儿园的成本包括“经常性成本”和“基本建设”,前者指的是幼儿园为提供教育服务所支付的费用,实际上是幼儿园维持日常运行的成本,后者主要指租金或折旧费。
  
  二、幼儿园的成本构成分析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2003年元月27日由国家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等部委联合发文)中明确指出: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根据生均培养成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承受能力等情况,提出对本地区公办幼儿园(班)最高和最低收费标准的意见,经同级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审核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一)离退休费以及退职费等补助开支
  《广东省物价局幼儿园教育培养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二章第五条指出幼儿园教育培养成本由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和固定资产折旧这四个部分构成。其中它将离退休费与退职费等开支划归到其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里,从而纳入到幼儿园的学生培养成本中。然而根据配比原则,离退休费以及退职费等开支与当期学生的培养无关,此项开支并未对学生培养产生收益,因而依据大多数学者的意见,此项开支应该从学生培养成本中剔除出去。
  (二)租金和管理费
  过去,幼儿园是企事业的一个部门,场地、房舍无偿供幼儿园使用,也没有租金、管理费一说。因此当幼儿园与原单位剥离,成为独立法人后,幼儿园就不能再无偿使用原单位的地方了。由于捐资办园是一种自愿行为,所以我们不能强制性地要求企事业单位无偿提供场地,所以租金或物业管理费是否成为幼儿园的成本之一应由市场来决定。因此,将其纳入幼儿园成本也是合情合理。当然,教育行政部门也可以对其价格作出一定的限制,避免出现漫天要价的现象。
  (三)投资者的收益
  投资者收益实际上是幼儿园盈余的一部分,并不属于幼儿园实际支出的成本。按照严格意义上的成本收费,幼儿园实行收支平衡,没有盈余时就更不应该将投资者收益核算到成本里,摊入幼儿园的收费中。这是从幼儿园“不营利”的角度而言的,是一种理论状态。但实际上,在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幼儿园都有一定的期望盈余,投资者希望有一定的投资收益,而幼儿园希望能有一定的发展积累。所以它的成本收费应该是:成本收费=成本+期望盈余。因此,无论是“营利性幼儿园”还是“非营利性幼儿园”,在实际支出成本的核算上都是一样的,差别应当在期望盈余上。所以对“非营利性幼儿园”的盈余范围作出限制,既保证幼儿园的收费让家长接受得了,又能让幼儿园和投资者有所受益。
  (四)经常性成本的项目内容
  前面我们提到,幼儿园的经常性成本,是幼儿园提供教育服务、维持日常运转所需的费用,不属于供教育服务的费用,应当从日常成本中剥离出来。而各幼儿园在进行计算核定的时候,成本项目也是五花八门。一般来说,幼儿园的经常性成本可包括这样几大类:工资、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各项目的具体费用内容如下:
  (1)工资。工资是幼儿园日常运行成本中最大、最主要的项目,在这里指幼儿园支付给教职工的各项费用。由于人事制度改革,各幼儿园在工资的构成上都不一样,因此,工资的成本内容也就有差别。
  (2)公务费。公务费是幼儿园用于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日常支出,包括办公费、邮电费、水电暖费、差旅费、车辆费等。
  (3)业务费。业务费是幼儿园为完成教学业务所支出的消耗性费用和易耗品购置费,包括教学和活动所用的玩教具、图书资料、文具费、资料讲义费等。
  (4)修缮费。幼儿园房屋、建筑物及附属设备的维护和修理费用,如教室、办公室、活动场地、大型器械、水电气的维护、加固支出等。对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用应计入本学年的教育成本;对于大修费用,应按修理间隔年限分期摊算。
  然而这其中的一些费用(诸如某些会议费、招待费等)也与学生培养无关,在核算时这些费用也不应该纳入到学生培养成本中。所以在核算幼儿园成本时,应该在上面的基础上尽量细化,以防止宽泛而看不到幼儿园的实际支出情况。
  
  二、幼儿园成本的计算方法
  
  (一)幼儿园成本计算原则
  虽然目前幼儿教育还没有列入义务教育,但幼儿园的成本收费不应该以营利为首要目的,而是要考虑幼儿园目前的状况。因此,幼儿园的成本计算应该考虑以下原则:
  1.实际成本计价原则。指培养不同层次人才实际投入的人、财、物的货币表现值,按实际成本计价方法核算,方法简便,结果也较准确。
  2.会计期间学年制原则。指的是要求教育成本核算期间的划分不同于企业会计期间的划分,不能采用日历年制,而是采用培养周期学年制。这里所说的培养周期是从培养对象入校至毕业的这段时间。
  3.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学生培养期间,培养投入与收益对象的培养进度往往是不同步的。如教学仪器、设备、房屋、图书等,在一定时期内均为一次性投入,这些投入可以培养很多届学生。一般情况下,投入在先,实施培养在后。因此,先开支的费用应按照比例计入当期和以后各期的教育成本中去,而不能将当期开支的所有费用全部计入当期的教育成本中去。因此,要增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累计折旧”三个总账科目。“待摊费用”账户,是用来核算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次性投资可在本学年和以后各学年重复使用但又不构成固定资产的图书资料、低值易耗品、小型仪器、仪表等的购置费。该费用需要分摊到以后各学年的成本中去。“预提费用”账户,是核算应属于该学年成本负担,尚未支付但预先按规定提取计入本学年的费用。“累计折旧”账户,是用来核算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过渡性科目。或考虑综合采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原则。
  (二)幼儿园成本的计算方法
  1.会计调整法。用学校现有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的会计资料,按成本计算原则进行调整,将教育经费支出数据转换成学生培养成本数据的方法。如果教育和财政部门制定统一的调整规则,计算学生培养成本并编制报送培养成本报表作为学校的一项基础工作,就可以得到系统的培养成本数据。这种转换调整的基础是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成本计算方法,故称为会计调整法。在还未建立学校成本核算制度的情况下,通过会计调整法可获得比较准确的学校微观层面的学生培养成本信息,是一种可行且经济的办法。
  2.统计调查法。利用现有的教育经费统计资料或抽样调查获得的资料,经过适当调整后获取学生培养成本数据的方法。
  3.会计核算法。根据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利用会计系统,通过设置、登记账簿,记录教育资源的耗费,计算培养成本的方法。系统、准确的学生培养成本信息(机会成本除外),只能来自会计系统的账簿记录。
  因此,只有遵循科学的原则,确定科学的成本,实行科学的核算方法,才能真正将幼儿园的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从而根治幼儿园乱收费的行为。
  
  参考文献:
  [1]王善迈.教育经济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文兆丰.探讨幼儿园成本收费[J].学前教育研究,2003.10.
  [4]张咏.幼儿园收费制度改革:实行成本收费[J].教育导刊,2003(10).
  [5]李彤.高等学校会计[M].北京:中国物价局出版社,2002.
  [6]林钢.高等教育成本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