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变形记|希拉里邮件门怎么回事

  最近,美国媒体对希拉里的“白宫计划”热炒不断,有媒体甚至大胆预测,2008年美国将出现希拉里与克林顿夫妻分别当选总统和副总统的奇观。      为总统宝座厉兵秣马
  
  从希拉里竞选纽约州参议员成功后,她要竞选美国总统的话题就一直在被媒体热炒。媒体的热炒绝非空穴来风,虽然希拉里尚未正式宣布参选下届总统,但实际一直在招兵买马。众所周知,美国总统竞选是世界上最“烧钱”的政治活动。希拉里在为竞选连任纽约州参议员的过程,一举筹集资金3300万美元,其筹款能力可见一斑。参议员连任选举后,还结余1000多万美元的资金,这笔钱已充当2008年竞选总统的“种子资金”。
  希拉里的竞选班子已经形成。到目前为止,希拉里已经组成了一个包括32名全职工作人员、10名兼职工作人员和13名政治顾问在内的政治团队,并将一位互联网大腕收到旗下。她的顾问班子还敦促她在明年春天之前初步组建竞选委员会,正式公开参选意图,巩固已经获得的资金支持,吸引有实力的政治人才加盟。
  此外,希拉里的竞选纲领已经成型。她的顾问班子已将竞选纲领中的要点,融入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讲演中。这些演讲几乎涉及了所有重大的问题,特点是强调中间路线,转变自己在民主党中的“激进”形象。
  
  自我修炼之道
  
  为了实现政治抱负,赢得更多支持,希拉里一直内外兼修,不断在蜕变和变形。不管希拉里最终是否能实现总统梦,但截至今天,她已经创造了历史。比如说,她创造了首位美国第一夫人竞选公职并成功当选的历史;她创造了出版界自传发行在美国本土销量第一周即达60万册的历史。此外,她连续1O年都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这在美国第一夫人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希拉里能有今天,离不开克林顿,这是不言而喻的。可是,从希拉里所走过的路来看,即便没有克林顿,她也一样能成大器。早在大学时代,希拉里就显露出诸多与众不同。这种不同表现为外冷内热、关心政治、热衷社会活动。那时的她戴着厚厚的眼镜,衣着朴素落伍,独来独往。可是,就是这么一位看上去不起眼的“老式”女孩,却非常热衷社会活动。她积极投身于反战罢课和校园游行,在20岁那年,她的政治倾向由共和党转向了民主党,并加入议员尤金・麦卡锡的竞选顾问班子。
  结婚后希拉里跟随克林顿来到阿肯色州。但她一直是一位独立的女性,她有自己的律师事务所,被美国律师协会评为美国100名最佳律师之一。在克林顿担任阿肯色州州长的时候,希拉里也迈入政界,担任州教育委员会主席,对教师资格考试等多项内容进行了改革,在国内受到了广泛好评。克林顿竞选总统之时,希拉里凭借着犀利的政治敏感度为克林顿作了大量的竞选准备工作。为了配合丈夫的总统竞选。希拉里接受朋友们的建议,一改往日干练女强人的形象,换上长裙,剪掉刘海,使自己看起来尽量地具有足够的亲和力。
  而后,克林顿的卸任并没有影响希拉里的政治仕途。她很快走出克林顿的阴影,从台后走向了聚光灯闪烁的政治舞台前。在一年的时间里,她跑遍了纽约州的60多个县,赢得了纽约上州和下州的共同支持。2000年11月,她创造了令人惊异的奇迹:成功地赢得了选举,成为参议员。为了获得政界的好感和支持,希拉里广泛联络,多方求教,学会了“将今日的政敌当作明日的朋友”。
  
  自我包装之术
  
  曾几何时,媒体在报道希拉里时,常用“冷漠”、“算计”、“强硬”、“固执”之类的词。但现在记者们发现,希拉里像是换了一个人。他们用在她身上的词汇随之变为“温和”、“坦城”、“热情”、“与人为善”。对此,熟悉希拉里的人说,她本来就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她并没有改变什么,只是恢复了本来面目。但观察家认为,这一切要归功于希拉里的自我包装术。
  的确,在白宫的8年里,在华盛顿的政治圈里,希拉里是一个美颜冷面、不愿与人结交、利用第一夫人身份越权干政的女主人。无论是朋友,还是顾问对她的评价大多如此。克林顿卸任后,希拉里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一路打拼,成为纽约州的参议员,但是,希拉里在一些人心目中的这一形象却并没有改变。
  希拉里决定改变自己。她首先从改变外表入手。她私下对一位朋友说,原来她不重外表,衣着落伍,还自以为是一种风格,执意不愿意去改变,但后来发现,对女人而言,着装也是帮助丈夫的一种武器。所以,最后希拉里选择了深藏起自己的个性,做一个别人喜欢看的女人。
  她找来了世界最著名的时装专家、美国CMB形象咨询公司创始人玛丽・斯皮兰妮作为自己的形象顾问,修剪发型、购买高级服装、摘掉了眼镜、配上鲜亮的饰物,根据季节和场合的变化选择服装和袜子的颜色和质地。她还大胆尝试快速减肥法,在短期内成功减掉7公斤赘肉,使得身材更加匀称。一个精神焕发、容光照人的希拉里诞生了。
  仅仅是改变外形是远远不够的。希拉里还采用了其他策略,包括筹措善款和基金,广交朋友,以友好的姿态和广泛的交流来赢得同僚的好感。在一系列演讲中,她刻意避开了争议话题,转而选择突出“信仰”和“祈祷”等观点保守的议题,使许多原来对她很反感的人转变了立场。此外,希拉里还通过写书来影响舆论,重塑形象,赢得公众好感。这一招儿也十分灵验。
  《活着的历史》是希拉里2003年出版的一本自传,这本书是“她心血凝成的结晶”。新书封面上的希拉里面带微笑,双手托腮,依然是那副高深莫测的表情。这本书创下了出版界自传发行第一周销量即达60万册的历史,它同时也为希拉里带来了成千上万的同情者、支持者和仰慕者。此外,希拉里还写过一本名为《白宫请柬》的书。这本书以第一人称笔法描述8年来的白宫生涯,特别着重于“交际娱乐”方面,也就是历来在白宫举行的大大小小宴会,堪称一本“娱乐大全”,让人读起来生机盎然,别具情趣。
  
  众说纷纭的希拉里
  
  但是,不管希拉里怎么改变形象,她在美国仍然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人物。恨她的人和爱她的人分为两派,泾渭分明。正如纽约一位政治观察家丹・格林伯格曾说:“对于希拉里,人们或爱或恨,但绝没有中间路线。”
  赞誉希拉里的人称她胸怀改革壮志,为妇女、儿童权益奔走呼号。在他们眼中,她是一位勇敢的妻子、一位性感的女人、一位充满智慧的女强人。他们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她:“她,爱上一个又帅又坏的男人;她,为入侵的敌人烫平、洗净了那条著名的“蓝裙子”;她,让一个阿肯色州的穷小子踏上了总统的宝座……”
  但是,在她的政敌和讨厌她的人眼里,希拉里却完全是另外一副面孔。她被描绘为“野心家”、“四处伸手的章鱼”、“一个虚伪狡诈、老于世故和政治伎俩的女人”、“一个母狗一样恶毒的女人”、“一个谋杀犯”和“一个生性不改的撒谎者”。
  (沈越荐自《上海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