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男生需要“因性施教”] 施南生

  今年高考录取工作结束后,来自安徽电视台的一则消息说:今年安徽专科(含高职)以上的上线率,每100个学生中就有85个是女生,15个是男生。该数据创下了国内此类统计中女生所占比例的新纪录。这一趋势日益明显的“阴盛阳衰”现象引发人们的思考,拯救男生由此成为一道待解的难题。(10月8日《中国青年报》)
  由于新闻没有具体给出85:15这个惊人数据的计算基数情况,这个数据本身所反映的真实情况因而是相对模糊的。但不容置疑的是,女生学习成绩优于男生的趋势是越来越明显了,仅是每年全国各地高考状元的性别比例,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其实这也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而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针对全美中学学生成绩和社会能力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除了在语文和数学成绩上男女生基本持平外,在参与社会工作、艺术活动、校园媒体、学术俱乐部等方面,女生已经全面超越男生。
  面对男生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日益被边缘化的现实,提出“拯救男生”的口号也许并非言过其实。关于造成这一“阴盛阳衰”现象的原因,有两派针锋相对的观点:一派认为是因为女生普遍比男生刻苦;另一派则认为是现行考试模式更适合女性。前者强调“内因”,后者强调“外因”。在我看来,这两者实际并不矛盾,把它们结合到一起就是四个字:男女有别。换句话说,男生、女生在天性上本来就存有差异,无论“内因”还是“外因”,都是差异的表现。
  事实上,男生天性中的很多因素都与传统教育模式存在冲突,他们的优秀特质在现行学校教育中很难得到体现,比如运动技能、好奇心、实践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有心理机构调查指出,女生往往能很好地理解教师的意图,更好地配合、服从,而男生则显得更加反对权威,喜欢争吵和冒险。在应试教育的框架里,前者显然要比后者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我赞同一位网友的观点:很大程度上,男女学习成绩的差别不取决于能力,而取决于态度。但这个“态度”不仅包括男生比较好动贪玩的学习态度,同时也包括教育者面对男生好动贪玩特性的教学态度。对很多教育工作者而言,男女差异的问题被忽视了,而是一律被归结为斥责与处罚――无论是对“问题男生”采取“放羊态度”的老师,还是前几天被媒体报道的那位“跪求学生学习”的中学校长,恐怕都没有深入思考过一个问题:男生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当然,更需要思考这个问题的是教育制度的设计者。
  所谓拯救男生只有建立在了解男生的基础上,才会有现实意义。而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十分稀缺,好在老外已经对此进人了深入的专门研究,并且研究成果已经译介到中国,那就是迈克尔・古里安、凯西・史蒂文斯合著的《男孩的脑子想什么》。它是对传统男孩教育方式的一次革命性的反省与追探,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以及家有男孩的家长都很值得一读。
  一言以蔽之,男生与女生的天性是不同的,“拯救男生”需要我们真正了解男生的心智和行为,开启真正尊重男生天性的学校教育。这就是所谓的“因性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