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高校“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调查】职业价值观

  摘要:“90后”大学生是当今大学校园的主体。他们的职业价值观受到来自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新的特征并发生了一些规律性变化。了解并掌握这些规律,进而进行积极引导,对于制定并施行相关政策、有效地指导大学生就业尤为迫切和必要。
  关键词:“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111-02
  职业价值观(Work Values)这一术语由Super(1957)于20世纪50年代在他的职业发展理论(Career Development Theory)中提出。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一直是西方各国心理学界的重点课题,而我国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体制机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对正处在青年时期的“90后”大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调查对象与问卷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七所在杭高校学生,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2份,回收率为95.2%。其中,男性为523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4.94%;女性为429人,占45.06%。被调查对象中大三学生423人,占44.43%;大四学生255,占26.79%;大一、大二年级学生274人,共占28.78%。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一是基本情况部分,主要包括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亲受教育程度、父母亲职业、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9项;二是职业价值观测量量表,共32小题,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从非常不重要(记1分)至非常重要(5分),对职业价值观测试题部分进行信度检验,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6,表明具有良好的信度。
  二、调查结果
  (一)“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结构
  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部分的项目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相伴概率P=0.00,而KMO值=0.78,表明该部分测题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继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项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8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成就动机、人际关系、社会地位、利他主义、自主独立、经济报酬、权力控制。公因子共解释掉所有项目总方差的54.0%,表明具有较高解释率。
  (二)“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总体情况
  从上表可知,大多数被试者认为在择业中最重要的前三项依次是:成就动机、自主独立、权力控制;他们认为最不重要的三项依次是人际关系、利他主义、安全稳定。
  (三)不同背景之“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差异
  1.性别差异。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在8个因子上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在安全稳定因子上差异极为显著(sig=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