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概览第章PPT课件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概览 姚远哲yaoyuanzhe 第4章大医精诚 早期代表人物 第1节传说中的扁鹊 秦越人第2节全身麻醉手术 华元化第3节医圣风采 张仲景与 伤寒杂病论 第4节继承发展 王叔和与 脉经 第5节针灸专著 皇甫谧与 针灸甲乙经 第6节道医兴盛 葛洪与陶弘景第7节病机证候 巢元方与 诸病源候论 第8节大医精诚 药王孙思邈与 千金方 第9节一脉相承 王焘与 外台秘要 第10节儿科必读 钱乙 小儿药证直诀 第1节传说中的扁鹊 秦越人 扁鹊 是古代医术高超者的一个通用名词 按照古人的传说 医生治病救人 走到哪里 就将安康和快乐带到哪里 好比是带来喜讯的喜鹊 所以 古人把那些医术高超 医德高尚的医生称作 扁鹊 而出生在卢国 名叫秦越人的医生医术高明 学识渊博 走南闯北 治病救人 顺理成章地被人们尊敬地称作 扁鹊 秦越人 生卒年不详 又号卢医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勃海郡郑 今河北任丘 人 一说为齐国卢邑 今山东长清 人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 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扁鹊的贡献 创造了望 闻 问 切的诊断方法 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的基础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 难经 为扁鹊所著 多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 针 灸 砭石 热熨法和内服汤药防病于未然 治未病的故事 大哥治病 是在病情发作之前 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 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 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 所以没有名气 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 我的二哥治病 是在病初起之时 症状尚不十分明显 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 二哥就能药到病除 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 我治病 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 病人痛苦万分 病人家属心急如焚 此时 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 用针放血 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 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 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 所以我名闻天下 秦越人遇害 秦武王与武士们进行举鼎比赛 不觉伤了腰部 疼痛难忍 吃了太医李醯 xi 的药 也不见好转 并且更加严重 有人将神医扁鹊已来到秦国的事告诉了武王 武王传令扁鹊入宫 扁鹊看了武王的神态 按了按他的脉搏 用力在他的腰间推拿了几下 又让武王自己活动几下 武王立刻感觉好了许多 接着又给武王服了一挤汤药 其病状就完全消失 武王大喜 想封扁鹊为太医令 李醯知道后 担心扁鹊日后超过他 便在武王面前极力阻挠 称扁鹊不过是 草莽游医 武王半信半疑 但没有打消重用扁鹊的念头 李醯决定除掉扁鹊这个心腹之患 派了两个刺客 想刺杀扁鹊 却被扁鹊的弟子发觉 暂时躲过一劫 扁鹊只得离开秦国 他们沿着骊山北面的小路走 李醯派杀手扮成猎户的样子 半路上劫杀了扁鹊 第2节全身麻醉手术 华元化 华佗 东汉沛国谯 今安徽毫州 人 名旉 字元化 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 精通内 外 妇 儿 针灸各科 尤擅外科 发明 麻沸散 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药品作为麻醉剂 在华佗之前就有人使用 华佗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 又观察了人醉酒时的沉睡状态 发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术 正式用于医学 从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疗效 并扩大了手术治疗的范围 麻沸散 后汉书 上记载 若疾发结于内 针药所不能及者 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 既醉无所觉 因刳破腹背 抽割积聚 若在肠胃 则断截湔洗 除去疾秽 既而缝合 付以神膏 四五日创愈 一月之间皆平复 据日本外科学家华冈青州的考证 麻沸散的组成是曼陀罗花一升 生草乌 全当归 香白芷 川芎各四钱 炒南星一钱 创制 五禽戏 重视体育锻炼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消化 畅通气血 不但能预防疾病 还可延长寿命 模仿虎 鹿 熊 猿 鸟的动作 创造了 五禽戏 第3节医圣风采 张仲景与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名机 字仲景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 正史无传 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经后人考证 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 150年 卒于建安二十四年 219年 张仲景轶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 序中 记载了张仲景为王粲 c n 看病的轶事 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 谓曰 君有病 四十当眉落 眉落半年而死 令服五石汤可免 仲宣嫌其言忤 受汤而勿服 居三日 见仲宣谓曰 服汤否 仲宣曰 已服 仲景曰 色候固非服汤之诊 君何轻命也 仲宣犹不言 后二十年果眉落 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 终如其言 此二事虽扁鹊 仓公无以加也 伤寒杂病论 的流传 晋王叔和撰次整理 伤寒论 部分 杂病部分失传 宋林亿等奉旨整理古代医书 将翰林学士王洙在翰林院的书库里发现的 蠹简 金匮玉函要略方论 重新整理出版 金匮玉函要略方论 一部分内容与 伤寒论 相似 另一部分 是论述杂病的 明赵开美翻刻宋版 伤寒论 伤寒杂病论 内容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两部分 伤寒论 著论22篇 记述了397条治法 载方113 实际112 首 金匮要略 共25篇 方剂262首 列举病症六十余种 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 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伤寒论 伤寒论 论述人体感受外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 伤寒论 把病症分为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厥阴 少阴六种 即所谓 六经 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 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的因素 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症候归纳出症候特点 病变部位 损及何脏何腑 以及寒热趋向 邪正盛衰等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 伤寒论 的贡献 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六经辨证阴阳 表里 寒热 虚实八纲辨证提出了很多中医治疗法则理法方药集大成汗法 吐法 下法 和法 温法 清法 消法 补法针药并用 食药并用方剂学的奠基后世临床基础 金匮要略 重点论述了内科病证 诸如痉 湿 百合病 狐惑病 阴阳毒 疟病 中风历节 血痹 虚劳 肺痈 咳嗽上气 奔豚气 胸痹 心痛 短气 腹满 寒疝 宿食 风寒积聚 痰饮 消渴 小便不利 淋病 水气 黄疸 惊悸 吐血 下血 胸满 吐血 呕吐哕 下利等40多种 金匮要略 同时还论述外科 伤科如痈肿 肠痈 浸淫疮 刀斧伤等病证 设有女科病证的专篇论述 该书以疾病分篇 论述每种病证的不同症型和不同阶段的治疗 以及 同病异治 和 异病同治 的临床实践 另有脏腑经络病脉 摄生养慎以及饮食卫生 饮食禁忌和食物中毒的防治等论述 金匮要略 共收集方剂262首 有较高的疗效 如柴胡汤类 泻心汤类 建中汤类 防己黄芪汤 防己茯苓汤 鳖甲煎丸 当归生姜羊肉汤 半夏厚朴汤 厚朴七物汤 茵陈蒿汤 茵陈五苓散 甘麦大枣 酸枣仁汤 肾气丸 麦门冬汤 葶苈大枣泻肺汤 黄土汤 枳术汤 括萎薤白白酒汤 桂枝茯苓丸 温经汤 胶艾汤 大黄牡丹汤 薏苡附子败酱散 白头翁汤 苓桂术甘汤 十枣汤等方 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所载方剂具有药味精炼 配伍严密 主治明确的特点 被后世誉为 众方之祖 或称之为 经方 后世方剂学发展的重要依据 在论治方面 重视预防和早期治疗 所谓 上工治未病 强调在治病时必须照顾整体 调整脏腑功能 未病 一词首见于 素问 四气调神论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 问曰 上工治未病 何也 师曰 夫治未病者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四季脾旺不受邪 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 见肝之病 不解实脾 惟治肝也 金匾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第4节继承发展 王叔和与 脉经 王叔和 201 280年 名熙 高平 今山东微山县 人 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 医书编纂家 褒贬不一 整理 伤寒杂病论 据传王叔和是张仲景的学生 尝任晋太医令 对汉代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一书进行整理 该书因战乱而散佚零乱 几至失传 王氏重新加以编次 或谓仲景 伤寒杂病论 析为 伤寒论 与 金匮要略 始于王氏 使之不可湮没 后世虽有人对他的整理加以非议 但多数人认为其功不可没 张仲景之学借王氏之编修整理才得以保存下来 贬之者责其窜乱仲景原义 喻嘉言曰 仲景之道 人但知得叔和而明 孰知其因叔和而坠 褒之者认为王叔和编次 伤寒论 有功千古 尤其当该书处于存亡危急之际 王叔和使之保存并得以传世 其贡献之大不可泯灭 金代成无己称 仲景 伤寒论 得显用于世 而不堕于地者 叔和之力也 宋 林亿曾曰 仲景之书及今八百余年 不坠于地者 皆其力也 清 徐大椿亦称 苟无叔和 焉有此书 脉学名著 脉经 王叔和擅长于脉学之理 著有 脉经 总结汉以前有关脉学之成就 系现存我国最早脉学专书 书中总结脉象24种 又论述三部九候 寸口脉等 对脉学影响甚大 另著有 论病 六卷 未见传世 首次将脉象归纳为浮 芤 洪 滑 数 促 弦 紧 沉 伏 革 实 微 涩 细 软 弱 虚 散 缓 迟 结 代 动二十四种 并对每种脉象均作了具体描述 将晋以前的诊脉方法 脉象所反映的病理变化以及脉诊的临床意义等许多重要文献资料均收集保存下来 第5节针灸专著 皇甫谧与 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 公元215 282年 字士安 幼名静 自号玄晏先生 安定朝那 今甘肃灵台县 人 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 在文学 史学 医学诸方面都很有建树 古人曾赞云 考晋时著书之富 无若皇甫谧者 浪子回头 皇甫谧生后遂丧生母 家道更加衰落 过继给叔父 十五岁时随叔父迁居新安 今浥池 在战乱中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 自幼贪玩不习上进 跟村童编荆为盾 执杖为矛 分阵相刺 嬉游习兵 年二十 公元234年 仍游荡无度 犹不好学 人以为痴 一次 谧将所得瓜果进献叔母任氏 任氏说 孝经 云 三牲之养 犹为不孝 汝今年余二十 目不存教 心不入道 何以慰我 因叹曰 昔孟母三徙成仁 曾父烹豕从教 岂我居不卜邻 教有所阙 何尔鲁纯之甚也 修身笃学 自汝得之 与我何有 晋书 皇甫谧传 因对之流涕 谧甚感痛 遂拜乡人席坦受书 从此改弦易辙 矢志发奋读书 二十六岁时 公元241年 以汉前纪年残缺 遂博案经传 旁采百家 著 帝王世纪 年历 等 四十二岁 即公元256年 前后得风痹症 悉心攻读医学 开始撰集 针灸甲乙经 累诏不仕 传奇一生 四十六岁 公元260年 时已为名声鹤起的著名学者 魏相司马昭下诏征聘做官 不仕 作 释劝论 仍耽玩典籍 忘其寝食 时人谓之书淫 五十一岁时 公元267年 晋武帝续诏不仕 相传曾到陕西陇县龙门洞 平凉崆峒山避诏 五十三岁时 公元269年 武帝频下诏敦逼 上疏自称草莽臣 乃不仕 五十四岁时 公元270年 又举贤良方正 不起 自表就帝借书 武帝送书 车 六十 岁时 公元277年 帝又诏封为太子中庶 议郎 著作郎等 皆不应 著惊世骇俗的 笃终论 六十八岁时 公元282年 皇帝针灸甲乙经 刊发经世 皇甫谧在张鳌坡去世 其子童灵 方回 尊父笃终遗训 择不毛之地 将其俭礼薄葬于塬边 世人称之为 皇甫冢子 针灸甲乙经 总结 吸收 黄帝内经 素问 针经 明堂纪穴针灸治要 等许多古典医学著作精华的基础上 对针灸穴位进行了科学的归类整理 在医学领域矗起丰碑 该书共收录穴名349个 比 黄帝内经 多出了189个 针灸甲乙经 明确了穴位的归经和部位 统一了穴位名称 区分了正名与别名 介绍了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五宫科等上百种病症及针灸治疗经验 并对五脏与五官关系 脏腑与体表器官关系 津液运行 病有标本 虚实补泻 天人相应 脏腑阴阳配合 望色察病 精神状态 音乐对内脏器官的影响等问题都作了探讨和理论上的阐述 奠定了针灸学科理论基础 对针灸学以至整个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内容包括脏腑 经络 腧穴 病机 诊断 治疗等 书中校正了当时的腧穴总数的穴位六百五十四个 包括单穴四十八个 记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 说明了各种操作方法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 有重大价值的针灸学专著 被人们称做 中医针灸学之祖 一向被列为学医必读的古典医书之一 唐代医家王焘评它 是医人之秘宝 后之学者 宜遵用之 此书问世后 唐代医署就开始设立针灸科 并把它作为医生必修的教材 晋以后的许多针灸学专著 大都是在参考此书的基础上加以发挥而写出来的 也都没有超出它的范围 直至现在 我国的针灸疗法 虽然在穴名上略有变动 而在原则上均本于它 一千六百多年来 它为针灸医生提供了临床治疗的具体指导和理论根据 学术思想 继承了先秦以来一元论的哲学观点 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