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吓死胎中的“宏文”|弘文学校

  当林彪一身戎装,脸上似笑非笑手摇“红宝书”,如影随行般地紧跟伟大领袖身后,不时出现在天安门城楼或人民大会堂盛大公众场合之际,有位学者灵机一动,构思做一篇论“三大助手”的文章。主旨是: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伟大助手,斯大林是列宁的伟大助手,林副主席是毛主席的伟大助手。
  这篇文章倘若能及时炮制出来,说不定会轰动一时。因为当时颂扬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的文章做了千万篇,但像这样从新颖、独特的角度着墨,估计还是首次吧?它从共产党人的“老祖宗”马、恩说起,后者对前者的全力支持和两者之间的亲密友谊,历来奉为经典。斯大林尽管在其国内早已名声不太好,被指责为搞个人崇拜的专制“暴君”,但在我国依然受到力挺,相反将率先发难、揭批斯大林的赫鲁晓夫定性为“修正主义头子”。“文革”要打倒的头号目标刘少奇即是被喻为睡在领袖身旁的“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所以说斯大林是列宁的伟大助手,此时此地应该合乎潮流。至于宣称林彪是毛泽东的伟大助手那可正当时。他不仅被赞扬为领袖的最好学生和亲密战友,继而是上了党章的钦定接班人,难道还不是“伟大助手”吗?而阐述“助手”伟大,着意在烘托领袖更加伟大。遵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由马、恩发端,列、斯继承,最后,当然归结为突出“第三个里程碑”――毛、林。据此,它无疑是一篇“不落窠臼”,主题“永恒”,旨在敬祝领袖“万寿无疆”并祝副统帅“永远健康”的“宏文”。一经面世,定会博得一片叫好声。
  没想到,此文尚未面世,“9・13”事件发生了。林彪折戟沉沙,机毁人亡,形象地演绎了: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唯一“副主席”高位,栽落到反革命集团头子的泥坑。“宏文”也就此吓死胎中。揣度日后作者不知有多少次清夜梦醒,回首前尘,禁不住心惊胆战,冷汗淋漓。是呀,要是成文发表,白纸黑字,在“批林批孔”中定然难逃干系。仅仅当成“靶子”批一批事小,若追查是否“死党”、“余孽”,有没有后台、背景,那可是后果严重。真是值得庆幸啊!
  此事,当年听闻于私下闲谈之中。在人人自危的“文革”氛围笼罩下,这类“政治笑话”多少能舒解一点心胸郁闷,但未作深思。随着时间的过去,细加思量,觉得这典型地反映了那时一些理论工作者的心态和学风:不唯实、只唯上,跟风迎合,阿谀奉承,挖空心思,博取欢心,以期蹿红腾飞,最起码能够自保。据披露,曾经号称“马列主义理论权威”的陈伯达,当年经常打听伟大领袖在读什么书,说些什么话,便是为了揣摩“圣意”,窥准风向,做马屁文章。他一度借此得宠,荣升中央第四位人物。这个口吐方言,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夫子”,得以凭一支秃笔指点江山,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何等威风!可叹后来拍错屁股,彻底失宠,被斥责为“实际上根本不懂马克思”的“政治骗子”,给扣上“托派、叛徒、特务、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野心家、阴谋家”等一系列帽子,“批陈整风”,举国声讨。可见,讲真话有时固然要付出沉重代价,搞政治投机也是风险十足。所不同哉,前者纵使遭打击蒙冤总有云开日出的一天,得以青史留名;后者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真个是“永世不得翻身”了。
  当前有如上述这类赤裸裸的马屁文章,估计是不会有什么市场的。《红旗》杂志易名为《求是》,想来就是旨在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吧。只是“文革”遗风肃清了没有呢?在功名利禄的驱动下,有些人会不会改头换面炮制“假、大、空”一类货色?有人公然断言,如今科研论文百分之九十几以上是垃圾。但愿这是偏激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