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谶”]谶怎么读

  一      “谶”是指某种不祥的预兆或预言,而且大都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古代的愚昧者大都信之,今天的某些“现代人”尤信。这很奇怪么?我看未必。因为迷信现象流行的本身,就颇不祥,近于“谶”。
  
  二
  
  古人似乎很早就注意到了“天象”与“世象”的关系,包括天灾与人祸的关系。
  《三国演义》一开头,就写了洪水大火、蛇盘殿柱、公鸡变母鸡之类的怪异之事;《水浒传》一开头。就写了瘟疫的流行;《镜花缘》也以武则天喝令牡丹花在严冬中开放作为开篇。与这样的事相伴的,又大都是人世间的灾害相继降临。
  古代的传说地许不足为凭,但沃,灾往往以人祸为兆。这一点毕竟有参考价值。即使从最浅层的意义上说,也有这样的道理:人类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是会受到惩罚的。更何况深层的不祥,都是人类自酿的。
  
  三
  
  鲁迅曾说过这样的事:各式的盗贼或各式的祸患来了,人们都简单地说成“来了”。随之,遍地都是“来了”之庐。连少数人聚在一起随意说话,也时时以“来了”二字相对。鲁迅认为单是“来了”一语,就含有极大的不祥之意。这是谶语。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中国齐喊“来了”所指的事。大都不是吉利事。当年这样那样的“运动”一个个相继“来了”,也大都是不祥的。
  
  四 
  后来,人们将某种出了名且影响颇大的事称之为“轰动”,而在当初,尤其是“文革”之中,则将那种事誉之为“盖了”、“震了”!偏偏洪水、地震果真来了。
  在这一点上,我反倒绝无迷信意识。但对老百姓将这样的已来灾难当成谶语来解释,细究起来大有深意。须知,那是“一句顶一万句”的年代。
  
  五
  
  改革开放,特别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都曾颂扬不迭。但后来将此化简为“―切向钱看”―语。我便听到了谶语意味。
  一切向钱看,眼睛使劲儿盯着看久了,连瞳孔都一动不动,目不它顾,最终会看到什么呢?我看只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坟墓,如道德的坟墓、真情真言的坟墓以及―切精神圣品的坟墓。
  
  六
  
  高智商、高科技绝对是宝贝。
  但“高科技万能”又恨可能是含有不祥因素的谶语。
  机制品必然衍生出复制品、克隆品,总之会使赝品盈世,充斥每个空间
  “一切都是假的,连母腹中尚未出生的胎儿都是复制品”。“世上只有妈是真的,连爹都可能是假的”。这是多么“精神”的谶语!
  
  七
  
  高科技虽然饱含着智能。但不万能。失去精神含量的―切精致之物,都有可能是高价的垃圾。但另外的一种流行谶,语来了!这就是:“道德多少钱一斤?一文不值!”
  
  八
  
  人类进化成“新新人类”,将是什么样子?如果“新新人类”进化到这种样子:婴儿一出生就“突破”了传统式的啼哭。改为大唱大笑,我只能认为这是人类的不祥。
  
  九
  
  把人催化成五六岁就长胡子的天才男孩,能写出颇成熟的长篇小说;七八岁的女孩就发育得丰乳肥臀。能写出性意识活跃的火爆诗,你认为这是人类文明的福音么?
  我只能以“不祥”视之。
  
  十
  
  任何身心健康的人都不应该被胡乱编造的谶语俘虏或吓倒,但从某些确有提醒意义的谶语中领悟一点积极的忧患意识,未必无收获。于民于官,都如此。
  
  十一
  
  据说地狱的门口有一副楹联,上联:为非作歹原有你;下联:古往今来放过谁;横批是:你可来了。
  地狱门前迎接的是什么人?如果贪官在未贪之前将自己门上的大吉大利式楹联易之以上述楹联,很可能由下地狱改为上天堂了。
  谶语多不吉,若能从不吉中识出自悔自省之意。就有可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十二
  
  发了、陡了、火了、红了、上去了,这些话用之于有德之人,可能是祝福和赞美。但对恶人恶事来说。又很可能是谶语。发烧也是“发”,发抖也是“陡”,火化也是“火”,红肿也是“红”,从平地上爬到高楼顶上想跳楼。一时间也算“上去了”。谁认为那是美言?
  君子闻谶而自警,小人闻谶而自扰,恶人闻谶而自欺。这叫品位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