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学生推想课文的情感_课文中如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作为孩子学习祖国语言途径的语文,除在识字方面做了科学安排外,其中还汇集了名家的名篇佳作,展示了作家的情感观。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推想课文的情感。
  关键词:情感;推知;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082-0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作为孩子学习祖国语言途径的语文,除在识字方面做了科学安排外,其中还汇集了名家的名篇佳作,展示了作家的情感观。所以,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推想课文的情感呢?
  一、推一推
  就是推而知之,从一个方面推知其他方面,在推理中感悟文本句子意思。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关心女佣”这部分,鲁迅“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文中哪些具体的词句体现这一品质呢?如果引导学生向其他方面推一推,课文含着的意思就明白了。女佣阿三身体这么差,眼睛不好,当时鲁迅先生为什么时候还要雇女佣阿三呢?这样一推,鲁迅先生同情劳动人民的形象就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也可以引导学生向反面推一推。
  二、联一联
  就是联系时代背景,或联系上下文来思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谈“碰壁”中,鲁迅说道:“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学生要读懂鲁迅先生所表达的情感,适当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因为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先生的作品,不准发表,而且对他也进行了残酷的迫害。这样联一联,学生从鲁迅先生的“四周黑洞洞的”联想到当时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联想到鲁迅先生与反动派做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感悟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联系上下文来感悟词句中隐含着的意思。例如《少年闰土》中“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怎样感悟这段话的意思呢?“我”为什么说“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复述故事情节,抓住全文整体联系,层层深入地加以理解。课文通过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等几件事,说明闰土见多识广、知识面、生活面很宽,诚然在他心里“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和往常的朋友所不及的。“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比喻“我”孤陋寡闻,见识很少,犹如井底之蛙。因为“我”那时“家境也好,正是一个少爷”,总是整天关在高墙大院里,不能广泛地去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因而知识贫乏,生活能力差。通过这样对比、反衬,就形象鲜明地提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了闰土是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表达了“我”对闰土的羡慕、敬佩,对农村生活的向往,这样联系上下文,学生就能感悟文中词句的含义了。
  三、比一比
  首先把课文中讲的和其他课文比一比。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均按主题编写,十二册第五组课文“认识鲁迅”。四篇课文中只有一篇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作家写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重点介绍了闰土给他讲的四件事,刻画了闰土的形象。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课也叙述了四件事,赞美了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一面》这课紧紧抓住鲁迅先生外貌描写,共六次,突出了“瘦”,瘦得有精神和激励作者一生,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这三篇课文都是写人的。比较一下学生明白了课文的相同点是写一件或几件事,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突出人物的特点;但描写出的人物特点各不相同。
  其次,把课文讲的和实际生活比一比,和想法与行为比一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怎样领悟这段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呢?先让学生将心比心,进入情境,设身处地想象:在欢乐的大年夜,那富人正寻欢作乐,过着纸醉金迷、花天酒地的生活,而穷苦的小女孩,却默默地在街头,死得那样孤寂、凄惨。那“两腮通红”、“带着微笑”、“太阳升起”,“捏着火柴梗”等环境外貌的气氛渲染,突出了她死的悲剧性和讽刺性,使读者为之心酸落泪。同时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予以强烈的讥笑和鞭挞!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联系的生活经验,尤其是联系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小女孩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悲惨的命运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两种社会两重天,一个苦来一个甜,激起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情感。这样一比,学生根据学习实际、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去想象抽象的文字中所含的意境,并且把自己当作“境中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就能深刻领悟其中的景、情、意,就能受强烈的感染。
  四、问一问
  就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问题。它可以激发思考,又能检查读出的收获。读了一段课文,问一问自己,这段主要讲什么?读了全文问一问自己,这课文主要内容讲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自己得到什么启迪?努力自我解答。读一读,想一想。反复读想,做到能够回答问题。要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发问的能力,课文不同,发问也不同,能多提一些为什么的问题。例如《一夜的工作》,写的是敬爱的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可是作者为什么要写办公室的陈设极其简单呢?为什么要写总理把作者带歪的转椅扶正?为什么要写作者对自己说的话呢?为什么作者又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呢?假如不写这些好吗?为什么?学生如果能够自己这样提出问题并回答这些问题,读书的能力和学习的效果都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