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培训文件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工程名称 隆鑫·印象城邦 工程编号 2015-058 勘察时期 详细勘察 院 长 曾 平 副总工程师 蒋 进 审 定 王 煜 审 核 吴 剑 审 查 赵 跃 工 程 负 责 岳 良 彬 报 告 编 写 罗 骑 龙 成 都 市 勘 察 测 绘 研 究 院 2015年5月11日 目 录 一、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2 (一)拟建工程概况2 (二)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3 (三)岩土工程勘察等级4 (四)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5 二、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6 (一)场地环境6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7 (三)场地水文地质条件11 三、岩土参数统计12 (一)原位测试成果统计12 (二)室内试验成果统计13 四、岩土工程分析评价15 (一)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15 (二)地下水评价16 (三)地基土的腐蚀性评价17 (四)场地地基土评价19 (五)天然地基基础分析评价19 (六)基坑工程分析评价25 (七)工程环境分析评价26 五、结论与建议26 (一)结论26 (二)建议28 附件1、检测报告(土工).1份 2、检测报告(岩石).1份 3、检测报告(水样).1份 4、波速测试报告.........1份 5、部分钻孔岩芯照片.1份 6、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张 7、工程地质剖面图...................................................................................43张 8、钻孔资料柱状图....................................................................................7张 一、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一)拟建工程概况 成都XXX有限公司拟在成都市新津县五津镇红石社区三组和抚江社区一组兴建“XXX”工程,由北方-汉沙杨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担任设计。该工程共分为一、二、三期三个项目,我院已于2014年8月对一期项目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并于2014年9月提交了一期的岩土工程详勘报告。现我院再次受业主托付,对该工程二、三期项目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时期的勘察工作。

“XXX”二、三期项目共由5栋17F、2栋11F高层及其裙楼和-2F纯地下室组成。二、三期工程场地0.00标高为460.70m。地下室结构高度总共约为9.0m,可能筏板厚度为1.0m。二、三期项目各拟建物其他性质如下表。

拟建物性质表 表1 拟建物名称 层数 高度(m) 地下层数 结构形式 拟采纳的 基础形式 可能荷载 E、G、J、K、L座 1617F 49.9553.25m -2F 剪力墙结构 筏板基础 基底压力按300kpa考虑 F、H座 11F 33.85 -2F 剪力墙结构 筏板基础 基底压力按200kpa考虑 裙楼(商业) 1F 35.25m -2F 框架结构 柱下独立 基础 / 纯地下室 / / -2F 框架结构 柱下独立 基础 / (二)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目的是对建筑场地地基的岩土工程条件作出评价,给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岩土工程依据。

2、勘察任务要求 ① 查明建筑场地各岩土层的成因、时代、地层岩性及其分布,有无专门性岩土及其性质,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关于岩质的地基和基坑工程,应查明岩土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差不多质量等级和风化程度,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裂岩体和软弱岩层。

②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进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及计算所需的参数。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渠、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③ 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件,初见及稳定水位;
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提供季节变化幅度和各要紧地层的渗透系数;
提供基坑开挖工程应采取的地下水操纵措施,当采纳降水操纵措施时,应分析评价降水对周边建筑、道路、管线设施的阻碍。

④ 对地基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论证采纳天然地基基础形式的可行性,对持力层选择、基础埋深和基础形式等提出建议;
提供基础技术和支护结构设计所需要的参数。

⑤ 对复合地基或桩基类型、适应性、持力层选择以及桩长桩径方案提出建议;
提供桩的极限侧阻力、极限端阻力和变形技术的有关参数;
对成桩可行性、施工时对环境的阻碍及桩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⑥ 提供地基变形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⑦ 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3、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 72-2004)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5)、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 5026-2001)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8)、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 5072-2011) (9)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 6-2011) (10)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计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等国家、行业及地区其他现行有关规范、规程。

(三)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依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中3.1.1、3.1.2、3.1.3条,对岩土工程勘察分级如下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的复杂程度为二级,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四)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1、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采纳钻探机具为XY-100型和SH-30型钻机,要紧采纳取芯钻探、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波速测试试验、取原状土、岩石及扰动土试样、水试样作室内试验等手段,综合评价场地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2、勘察方案 (1)勘探点布置 我院结合相关规范、规程,在拟建物角点、轴线及中心部位布置勘探点,经设计院和业主技术人员确认后,本工程二、三期布置勘探点166个,勘探点编号为75#~240#(一期勘探点编号为1#~74#)。勘探点间距高层建筑物约为8~15m,裙楼及纯地下室约为20.0~27.0m。

(2)勘探点深度 依据相关规范、规定及标准,结合本工程性质,该工程勘探点深度二、三期主楼部分的操纵性勘探点设计深度为20m,一般性勘探点设计深度为16m;
裙楼和纯地下室的勘探点设计深度为16m;
考虑到基坑支护设计,纯地下室周边的勘探点设计深度为20.0m。

3、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探点施放依据为业主提供的总平面图上所标示的坐标及高程数据。各勘探点标高采纳85国家高程系统。依据的基点为一期场地南侧设置的TP点(2个,不在本次勘察点平面布置图范围内,其中TP1459.877m,TP2459.127)。

外业工作于2015年4月11日~2015年4月26日进行,共历时16天。部分钻孔因场地内板房拆迁等缘故,未能完全到位施工,移位最大距离约为3m。外业完成的工作量如下表2。

工 作 量 表 表2 序号 名称 数量 备注 1 勘探点施放 166个 2 植物胶护壁回旋钻进 83孔 1684.6m 3 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 83孔 1289.4m 另对回旋孔总数的1/3约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对比孔,与植物胶护壁回旋钻进对比分析,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对比孔进尺470.7m 4 波速测试 7孔 原位测试 5 标准贯入测试 2次 原位测试 6 土工试验 35件 2件砂样作颗粒分析试验,4件素填土加作腐蚀性试验 7 岩石试验 23组 中风化泥岩 8 水质常规分析试验 4组 水质简分析及腐蚀性分析 二、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一)场地环境 1、气象 新津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阻碍等因素,其本身气候特征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多变,秋多绵雨。年平均气温16.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6℃;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7℃,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为25.5℃,其14时平均气温为28.0℃。极端最低气温为-4.7℃;
极端最高气温为36.6℃。无霜期年平均为297天,年平均降雨量为987毫米。日平均气温5℃的年平均天数为10.3天。新津县夏季低层逆温不明显,气流扩散情况良好。

2、场地地形、地貌 场地位于新津县五津镇,为新津县城所在地,距离成都市23公里。位于大件路北侧,兴园三路东侧。交通方便。

本次二、三期勘察范围内为空地。场地南侧为该项目的一期用地,一期设置1层地下室,基坑深度约-5.0m,基坑采纳锚喷法施工,目前已施工完基础。场地西侧为兴园3路,该道路宽20.0m,道路边线距地下室边线约25.0m。场地北侧和东侧均为空地。场地地面标高(以钻孔孔口标高为准)为455.46461.62m,相对高差6.16m。

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成都平原岷江水系一级阶地。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区域地质概况 新津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南部,距成都市区28公里,距西南航空港18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古有“南方丝绸古道第一站”之誉,今有“成都南大门”之称。境内以平原为主,间有浅丘台地。平原在地质构造上属成都新生代断陷,其东南和西南的牧马山和长秋山为浅丘与台地,属龙泉山褶断束。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76.6,要紧分布于新津县的东北部、北部和西北部。地势平坦,面积方圆。要紧为河流,漫滩和阶地构成地平原地貌。由76.6的平坝和14.1的丘陵和9.3的水面构成,海拔高度442673米,平原地区分布在县境中西和东部边缘及南部部份地区,海拔高度在442480之间,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以2.2‰坡降缓慢降低。地势起伏不大。平原分布于县的东北部、北部和西北部,以金马河为界、河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平均比降为1.17‰;
河东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面平比降1.04,平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76.6。县城东南为牧马山台地,海拔450-500,境西南为长丘山陵,海拔500-600米。

成都地区大地构造体系的西部为华夏系龙门山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