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安平中学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doc

安平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下列选项中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①不战而屈人之兵 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③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④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力量,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原意为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现多指不通过双方军队的兵刃的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对社会有重大的影响;
②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体现了民族文化既有个性又有文化的共性;
④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骋,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对社会有重大的影响;
故①④一致,本题选D。

2. 小强、小亮、小光、小东四位同学到博物馆的档案室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天,他们的任务是为当地新出土的蕨类植物化石档案归类,但这些化石是该归入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四个人有了各自的意见。四人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①小强认为它们是人类保护的化石,应归入文化遗产 ②小亮认为这些化石是纯自然的东西,应归入自然遗产 ③小光认为这些化石是精神现象的物质载体,应归入文化遗产 ④小东认为这些化石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应归入自然遗产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蕨类植物化石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应该归为自然遗产,②④正确,①③排除。故答案选B项。

3. 许多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应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这反映了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中华文化要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应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体现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故②③符合题意;
材料未体现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故①不符合题意;
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说成世界文化的主流,故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和文化传播的途径。

4. 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依据对其理论的理解,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①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 ①→④→②→③ B. ④→①→③→② C. ①→②→③→④ D. ③→①→④→② 【答案】D 【解析】 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这会促使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其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使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故其正确的传导顺序为③→①→④→②;
故D选项入选。

5.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本杰明弗里徳曼在经济增长道德的意义一书中指出,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时候,一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积极和乐观;
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停滞之后,一个社会就会变得狭隘、排外、消极和悲观。由此可见 A. 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B. 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C. 文化的包容性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D. 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经济状况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一定的文化是由经济政治决定的。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时候,一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开放、包容、积极和乐观;
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停滞之后,一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狭隘、排外、消极和悲观”体现了经济决定文化,选D;
A强调了文化发展的方向,不选;
B和C与材料无关。

点睛注意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相互影响 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6. 网络上有关于“三个苹果改变世界”的段子第一个苹果诱惑了夏娃,让人类走出蒙昧,有了文化;
第二个苹果砸中了牛顿,使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推动科技的发展;
第三个苹果被乔布斯咬了一口,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三个苹果改变世界”虽具有玩笑性质,却也形象地告诉我们文化和科技的作用。以下关于文化的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消费更加丰富使得文化生产力作用凸显 ③文化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基础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①说法正确但不是文化的作用,排除;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适合题意;
经济力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基础,③是错误的;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适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选D。

7. 随着对里约奥运会运动员傅园慧的采访,“洪荒之力”红遍网络。热心的编辑借机对文学家笔下的“力”进行了梳理,来了个“力之极尽排行榜”。其中既有最小的“吹灰之力”,还有比洪荒之力更大的“回天之力”。每个“力”背后都有渊源的典故,并一直沿用至今。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 ①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 ②每个成语典故都折射出时代背景 ③传统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文化可以增强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①项题中没有体现;

每个“力”背后都有渊源的典故, 并一直沿用至今,说明每个成语典故都折射出时代背景,传统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②③项符合题意;
优秀文化可以增强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④项错误;
正确选项为B。

8. 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张超和张楠的先进事迹后,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奋斗精神,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材料表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能决定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上述材料强调的是宣传优秀先进精神,对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故题肢①③正确;
上述材料没有强调影响的效果,故排除题肢②;
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文化影响社会发展进步,而不是决定作用,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名师点睛】正确把握深远持久的特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所谓“深”,主要是就文化对人们的影响程度而言的;
所谓“远”,主要是就文化影响的空间范围而言的;
所谓“持久”,则主要是指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的特点。

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并不是说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终生不变。随着人们生活阅历的变化,人们的文化素养会逐步提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9. 2017年,“达康书记的GDP我来守护’’“厉害了word哥”“全都是套路”等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网络流行语。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个热点和一种生活方式。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网络流行语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④网络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物质现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个热点和一种生活方式。这说明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网络流行语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①③适合题意;
②③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B。

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 ①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③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①正确;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②不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并没有体现出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③不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强调文化影响人的过程,是表明这种影响过程是不为人所明显察觉的,渐进的过程;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是强调文化影响人的结果,强调这种结果一直延续到今天。

11. 韩愈在师说中讲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可见人们的文化素养 A. 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 B. 可以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来培养 C. 可以是天生的 D. 最重要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培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人非生而知之者,说明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因此B正确,C错误;
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即包括家庭教育,也包括学校教育和其它形式的社会教育,因此AD表述错误。本题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了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12.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奥运会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这表明 ①奥林匹克精神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反作用于政治 ③奥林匹克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