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传媒)媒介文化通论

媒介文化通论 复习材料说明本部分复习材料主要根据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2013考研新增参考书目媒介文化通论整理而来。媒介文化通论为陈龙教授2011年出版的新书。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到诸如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许多理论问题,因此对于考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其中主要的理论内容只在2012年的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考试中涉及到几个知识点,比如法拉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比如新媒体文化的概念,因此可以说,这部分的内容是全新的。考虑到该书的难度以及新增考点中存在诸如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这类宏大的知识点,为更好的帮助考生理解此类知识点,本复习资料中,除将媒介文化通论中相关知识点予以整理之外,另综合其他材料加以整理,形成较为完善的复习资料,供考生进行全面的复习。

绪论 走向科学的媒介文化研究 一、本章复习提示 本章主要阐述了正视当下媒介文化传播的社会现实、媒介文化中的社会主体关注、媒介文化研究中批判立场的坚守、媒介文化研究的空间与边界这几个大问题。总体来说,这一章的内容属于传播学理论中新增的知识点,对于媒介文化理论在这一章中主要进行一个概况式的了解。

从历年的考试题目来看,涉及本章中的主要知识点集中在传媒文化的特性以及西方媒介文化研究中所介绍的主要媒介理论上。其中考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概率稍大,论述题的考察可能性较小。

在复习时,建议考生熟记几个重要的名词解释,如媒介、媒介文化、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等。其次是记忆诸如传媒文化的特性这样的知识点,这类问题容易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二、绪论知识框架图 正视当下媒介文化传播的社会现实 媒介的界定 作为信息的媒介 作为“容器”“语法”“环境”的媒介 作为社会机构的媒介 作为文本、文化的媒介 媒介文化的界定 “技术决定论” 走向 “媒介环境论” 科学 “媒介机构论” 的媒介 “媒介文本论” 文化 研究 媒介文化的变迁的体现 媒介文化中的社会主体关注 传媒文化品味是由受众决定的,大众化、平面化、简单化是其主要特征 具有同质化倾向 再现和介入日常生活 自始至终都贯彻着消费理念 暗含着霸权和民主力量兼备的权力结构 媒介文化研究中批判立场的坚守 批判的视野对于中国的传媒文化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产生一种无酒,认为所谓的批判就仅仅是对当下传媒文化文本的道德伦理批判。

在中国的传媒文化研究中合理借鉴、使用西方的媒介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客观、科学的看待中国的传媒文化现状和存在的矛盾 传媒文化研究者应有的姿态是批判的姿态。

媒介文化研究的空间与边界 媒介文化研究要确立空间和边界的方式 西方的传媒文化研究 结构主义符号学派的传媒文化研究 法兰克福学派的传媒文化研究 英国文化研究派的传媒文化研究 后现代主义的传媒文化研究 经验主义的传媒文化研究 三、本章考点与解析 (一)正视当下媒介文化传播的社会现实 ★★★ 1、媒介的界定 (1)作为信息的媒介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就大胆的给出了媒介的定义,他将媒介概念的外延泛化,认为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是媒介。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万物,万物皆媒介。他的观察角度很特别,即从媒介与人体的关系来考察媒介的价值与作用,几乎所有媒介都可以与人体发生某种联系。

媒介内容即信息的广泛流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麦克卢汉通过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历史的纵向考察,认为从部落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文明表征都证明,技术尤其是传播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就其功能意义上来说,媒介在这种情况下就等同于信息了。

(2)作为“容器”“语法”“环境”的媒介 20世纪20-50年代,美国舆论学家李普曼认为,人的行为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映,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映,所谓“拟态环境”是指媒介所创造出来的信息环境。

20世纪80年代,梅罗维茨等人也对媒介功能进行阐述,他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上。在空间感的消失一书中,他认为电子媒介具有合并社会情境的作用和功能,他的“媒介情境论”也是对媒介营造现实环境的关注。

(3)作为社会机构的媒介 大众媒介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 大众媒介是公共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 大众传媒是一种企业机构 (4)作为文本、文化的媒介 对于欧洲的批判学派学者来说,传媒是一种文本,这是从媒介的存在形态来界定的。作为文本的大众传媒表现为电影、电视剧、新闻报道、娱乐节目、广告等形式。

2、媒介文化的界定 (1)“技术决定论”视野中的传媒文化 以麦克卢汉和英尼斯为代表,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信息,也就是说,媒介决定了文化内容、形式,他将媒介分为热媒介和冷媒介两种,热媒介是信息较为完整,但受众参与程度低,对主体没有要求,传受互动小的现代大众传播阶段。而英尼斯对媒介的形式进行了划分,分为时间偏向的媒介和空间偏向的媒介。偏向空间的媒介有利于帝国的扩张,容易导致民族文化的社会组织丧失文化土壤。

(2)“媒介环境论”视野中的传媒文化 媒介环境论者对传媒将文化的社会影响看得更为直接,他们都强调媒介的环境对社会大众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而这些影响都是深层次的。他们往往都着眼于传媒文化营造的氛围对人的影响。

(3)“媒介机构论”视野中的传媒文化 媒介是机构,他与外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体制结成多角关系。从政治学角度看,大众传媒是一种国家机器,媒介机构论者强调了媒介对社会大众的影响,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改造。从媒介机构论视角看传媒文化,其中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文化霸权。文化霸权就是意识形态霸权,其统治方式与政治经济统治不同,文化霸权依靠的是灌输。作为批判学派的批判对象,传媒文化就是向公众灌输主流的意识形态。

(4)“媒介文本论”视野中的传媒文化 从媒介文本论视角看传媒文化,这个文化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映,但不是对现实本质的反映而是对现实的一种模仿,所以,媒介文本论视角看传媒文化往往是批判的,苟丁的,构成其理论基础的除了符号学还有现象学,社会学以及符号互动理论。

3、媒介文化的变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文化退居到日常生活的边缘,渐渐淡出文化传播潮流。

(2)文化进入急速传播时代,快餐化成为主要形式。

(3)狂欢化奇观营造成为经常性活动。

(4)内容平面化、低俗化之风越演越烈。

(5)技术理性、键盘理性取代了审美感性,商业气息取代了人文气息。

(二)媒介文化中的社会主体关注 ★★ 文化价值的根本是“人”,主体性的有和无决定了文化的生命力大小。媒介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媒介文化下大众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既是文化传播者,也是接受者。现代媒介文化的主体,应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积极反映,具有参与社会、批判社会的主体姿态。

1、传媒文化品味是由受众决定的,大众化、平面化、简单化是其主要特征 (1)造成公众的精英意识消亡,传统文化传播时代所形成的思辨习惯以及多向度人格,渐渐消失殆尽。

(2)传媒文化创作的个性化最终会转变大众化的形态。

2、具有同质化倾向 (1)首先表现为跨文化传播中,传播内容,流行风尚的共时性趋同 (2)其次传媒文化的同质化表现为不同地区,不同媒体的传媒内容趋同,这种趋同原因很复杂,最主要的是传媒机构对成本因素的考虑。

(3)传媒文化的同质化还体现在受众接受上,市场规律使得传媒为了争取消费者群体最大化,自然就必须力求内容上的“老少咸宜”。

3、再现和介入日常生活 4、自始至终都贯彻着消费理念 大众传媒具有商业化功能。传媒文化是商业化的产物,因此,传媒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消费文化的一部分。

5、暗含着霸权和民主力量兼备的权力结构 传媒大众化以后,它即演变为现代社会中的一股民主力量,有人把它称作“第四权”“第三种力量”。另一方面,传媒文化是一种消费文化,消费活动人人皆可参与,在传媒文化的消费过程中人人平等, (三)媒介文化研究中批判立场的坚守 ★★ 1、批判的视野对于中国的传媒文化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产生一种无酒,认为所谓的批判就仅仅是对当下传媒文化文本的道德伦理批判。

2、在中国的传媒文化研究中合理借鉴、使用西方的媒介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3、客观、科学的看待中国的传媒文化现状和存在的矛盾 4、传媒文化研究者应有的姿态是批判的姿态。

(四)媒介文化研究的空间与边界 ★★ 1、媒介文化研究要确立空间和边界的方式 媒介文化研究要确立其空间和边界,首先就是要确立媒介文化本身的价值体系。而媒介文化价值体系的建立,首先体现为如何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既包含了传统价值观中的礼义廉耻、温良恭俭让等,也包含了西方价值观中的合理成分如重个人价值的相关表述,同时更突显了当代主流价值观中的民主、公义、公正、和平、进取等等。其次,要认清媒介技术与传播方式对文化的改造力。再次,要构建媒介文化传播的内容体系。最后,媒介文化研究要关注文化在消费社会中的现实。

2、西方的传媒文化研究 (1)结构主义符号学派的传媒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界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即符号学、结构主义是研究方法或理论视角,而不是政治立场或理论思潮。他们共同的研究倾向是以“文本”分析为依据,去了解意义指陈动态的运作过程与再现系统,他们所分析的对象包括电影、电视节目、照片、文学作品等文本。

从源头上说,结构主义的媒介研究是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理论衍生出来的。列维斯特劳斯曾对原始部落的文化习俗进行过专门研究。运用列维斯特劳斯理论分析传媒文化作品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威尔莱特。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是罗兰巴特。

(2)法兰克福学派的传媒文化研究 法兰克福学派作为早期的批判学派,对于大众媒介尤其是电子媒介的关注和研究是具有开创性的。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对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文化研究工作的继续,他们的研究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体部分。批判理论的研究路线受马克思和弗洛伊德思想的影响很大,他们抵制对文化和社会现象进行系统化,普泛的阐释。传媒文化研究是批判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研究总体特征是“否定性的“,其代表是阿多诺对流行音乐的分析。

(3)英国文化研究派的传媒文化研究 英语世界的批判传媒研究,起于60年代后期,在80年代中期达到鼎盛。在其主要发源地英国,批判传媒研究从一开始就围绕两个大学的研究中心所采取的不同理论和学科立场而展开。成立于1964年的伯明翰大学(Birmingham University)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entre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从一开始就强调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提供汲取多方面的思想和理论资源,确立了所谓的英国文化研究(British cultural studies)的传统,传播媒体则构成其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晚两年成立的莱斯特大学(Leicester University)大众传播研究中心,则以社会学为其学科基础,全力以赴地对传播媒体进行全面深入的批判研究。这两个中心先后在80年代中后期,随着其理论骨干的离任而逐步衰落。但是,它们早期和鼎盛时期的研究工作,在理论和方法论上为英国的批判传媒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4)后现代主义的传媒文化研究 后现代主义的传媒文焕研究可以追溯到在美国和英国源起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传媒文化研究的将传媒作为游戏世界,富有创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