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1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鲁教版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水土流失问题分析 对应学生用书第177页 [识记基础梳理] 1.黄土高原概况 1范围A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B秦岭以北。

2地貌特征厚层黄土覆盖风力沉积,沟谷发育,地表破碎流水侵蚀。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概述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而且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主要表现 ①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②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

③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

3.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地理位置特殊 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从湿润区向干旱区、从森林向草原、从农业区向牧业区的过渡地带 黄土质地特殊 黄土由粉砂质土状沉积物组成,黄土干燥时较坚实,遇水易分散,易受流水侵蚀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多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地质灾害频繁 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 2人为原因 ②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耕作制度、生产建设中的不合理土地利用。

③破坏植被。

4.水土流失的治理 1治理策略 ①从合理利用土地入手 ②以水土保持为中心 2具体措施 ①工程措施 ②农业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轮作套种 技术措施 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 ③生物措施 地区 措施 目的 不宜耕种的地区 退耕还林还草 恢复地表植被 有条件的地区 大力植树种草,实行乔、灌、草结合 防止暴雨对表层土的冲击,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构,提高抗侵蚀能力 [理解要点突破] 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自然要素 特性 表现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地理位置 过渡性 ①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
②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
③从森林向草原过渡;
④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 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土壤质地 特殊性 黄土由较细的粉砂质土状沉积物组成,干燥时较坚实遇水易分散 黄土层极易受流水侵蚀 降水 不均匀性 ①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 ②多暴雨 易造成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 频繁性 地处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 加剧水土流失 2人为原因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
且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导致了人口与有限的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

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人类活动 过程 结果 农业 轮荒制度 烧荒→耕作→ 弃荒→开荒 使原来的林草被破坏 加剧水土流失 工矿业 露天开矿 开挖表土 →弃土 破坏植被,使矿区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 其他生 产、生活 建窑洞、修路、 建水利设施 开挖表土 →施工 破坏植被,扰动土壤 ②植被破坏过度樵采解决生活燃料需求;
历史原因营造宫殿、战争、毁林开荒等。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 2018苏州模拟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回答1~2题。

【导学号98510162】 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D.③②① 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A.地表起伏增大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D.植被条件变差 1.A 2.B [第1题,由图可知,土壤退化导致③植被条件差;
水土流失导致①地表侵蚀;
②即为地表起伏大,而地表侵蚀也进一步加大了地表的起伏。第2题,水土流失会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在河流的下游河段淤积,使航道变浅,影响内河航运。] 2018安徽百校三模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为土壤侵蚀。读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完成3~5题。

3.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A.海拔、降水量B.土质、地形 C.降水量、地形D.风力、海拔 4.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 ②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减轻水土流失 ③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 ④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C 4.B 5.B [第3题,图中甲处土壤侵蚀强度明显大于丁处,结合丁位于德干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少,以及甲位于山地迎风坡而降水量大等知识,可判断答案。第4题,土壤侵蚀危害程度与侵蚀强度、带来的经济损失有关,图中乙处土壤侵蚀强度小于甲,大于丙、丁;
但乙位于恒河中下游平原地区,该地区是印度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故乙处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第5题,甲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大,为山地地形,降水量大,故可采取②③两项措施防治土壤侵蚀。] 中央气象台2017年5月5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下图为运用3S技术生成的“5月5日8时至6日8时全国沙尘落区预报图”。读图回答6~7题。

6.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为 A.甲 B.乙 C.丙 D.丁 7.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A.传播流感病毒,诱发呼吸道疾病 B.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 C.加重大气的酸性,腐蚀文物古迹 D.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 6.AC 7.BD [第6题,A、C对读图可知,我国华北、东北地区是此次沙尘天气的主要沙尘落区,主要是西北风带来的沙尘,甲、丙地区荒漠广布,且位于西北风的上风向,因而是本次沙尘暴的主要源地。B错乙地位于塔里木盆地,远离我国东部地区,且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不是此次沙尘暴的主要源地。D错丁地位于东部季风区,气候较为湿润,地表植被丰富,无沙源条件。第7题,B对扬尘、沙尘暴天气会使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多,大气污染加重。D对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多,能见度变差,会导致交通事故多发。A错空气中沙尘增多与流感病毒无关。C错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会加重大气的酸性,沙尘则不会导致此结果。] ◎考向2 水土流失的治理 8.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800~1 600 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

材料二 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构成。

材料三 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1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_______;
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________。

2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影响有________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植物种类增加 B.土壤肥力降低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3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4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解析】 第1题,据材料二得出结论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旱地;
据材料三得出结论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增大。第2题,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流水侵蚀加剧;
其结果是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小气候湿度减小,肥沃的表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流失的土壤在河道、湖泊淤积使其泄洪能力降低,可能引发水灾。植物种类增加应该是生态环境改良的结果。第3题,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包括气候降水、地形、土质、植被等方面。第4题,一方面要加强长江上游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
另一方面要实行封山育林等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开发。此外,本地区还应实行生态移民,调整产业结构,减小种植业的比重,以减轻对土地资源的压力等。

【答案】 1旱地 增大 2BCD 3自然因素①降水强度;
②地形坡度;
③土质条件;
④植被状况。

4治理对策①封山育林保护植被;
②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
③建设水土保持工程;
④实施生态移民;
⑤调整产业结构。

考点二|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对应学生用书第180页 [理解要点突破] 1.荒漠化在我国的分布 土地沙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山地 次生盐渍化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 2.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
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3.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人为因素 分布区及破坏原因 危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 草药材分布区采挖药材增加收入 严重破坏草场,易造成风沙侵蚀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水资源利 用不当 绿洲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
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 次生盐渍化 4.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 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易误点拨] 荒漠是一种景观类型,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景观,包括戈壁、沙漠以及沙地等。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而荒漠化是指土地退化现象,指土地逐渐退化的过程,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也会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荒漠化的成因、危害与治理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1.C 2.D [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