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淄川中学高一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初唐四杰”堪称盛唐精神的探路者。虽然见识了太多艰辛困顿,前途未卜,现实充满无法预见的种种未知,但他们却以超乎寻常的坚定与执着,自由驰骋在对理想的追逐和对未来的诗意想象之中。诗歌是强化记忆的有效方式,他们通过诗歌创作,把逐梦路上的艰难困苦以及壮志豪情化作永远的记忆。

历史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提供了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几百年来的政治风云和民族融合,造就了唐代文化的博大与包容。文人士子渴望成才、追求功名,不论出身,无问西东。在政治风云中家道中落的旧族,因时事变幻而乘势突起的新贵,以及依靠创新制度和灵活政策而发家致富的百姓,都鼓荡起冲破现实改变命运的万丈雄心。

依靠门第与家世的选官原则正在被抛弃,新生的科举制度提供了依靠才学进身的仕宦途径,并带来了新的价值观念。是否科举及第已经成为人生成功与否的核心标尺。即如祖孙三代都担任最高层命令文字撰写之职的河东薛氏,到唐高宗时期担任宰相中书令的薛元超这一代,也要感喟自己未能科举出身的憾恨人生。他曾说“吾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参修国史。” 科举制带来的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价值追求,已经深植于各阶层人士的心中。对于没有应举条件的士子来说,应募从军、立功沙场也就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即使科举(包括各种科目)及第的文人,也都在同一个时期通过杨炯的诗句集体喊出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的豪言壮语。堪称唐代第一代边塞诗人的骆宾王也写有从军行诗,表达了“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的豪情壮志。

“四杰”以旷达的心胸来面对辛酸的人生。我们熟悉的骆宾王,曾给主持铨选的裴行俭写诗致意,虽然感叹“轻生长慷慨,效死独殷勤。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坚诚款,捐躯忘贱贫”。他又以生不逢时的浮槎自况,一边失落地叹咏着“仙客终难托,良工岂易逢”,紧接着还不忘展望一下未来,“徒怀万乘器,谁为一先容”(浮槎)。

在那个时代,文学才华开始冲破门阀社会的传统价值体系,在文士中间受到重视。让杨炯不服气的王勃,出自儒学世家,六岁善文辞,长而好读书,“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新唐书王勃传)。又如杜甫的祖父杜审言,狂妄自傲得令人称奇,旧唐书杜审言传谓其“雅善五言诗,工书翰,有能名。然恃才謇傲,甚为时辈所嫉”。唐高宗乾封年间,他参加完吏部的铨选考试之后,感觉自己发挥超常,一定会令主考官苏味道在看到他的答卷后羞愧而死。

以“四杰”为代表的文学史上的初唐士人,评论家们可以批评他们还缺少浑融的意蕴和秀美的风神,但是那种“健全的欲望”(闻一多语)、不甘沉沦、不惧艰险的精神,却推动了一个盛世的到来。

(摘编自刘后滨的“初唐四杰”的壮志豪情)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初唐四杰”通过诗歌创作将盛唐精神化作永远的记忆,堪称盛唐精神的探路者。

B. 唐代为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舞台,旧族、新贵和发家致富的百姓冲破现实改变了命运。

C. 原有的选官原则正在被抛弃,导致唐朝必须依靠新生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D. 在唐代,应募从军、立功沙场是很多文人士子实现个人价值追求的一种选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列举薛元超一例,论证了非科举及第的人生是不成功的,分析具体,有说服力。

B. 文章论证“四杰”心胸旷达,引用了骆宾王的诗句,分析紧扣第一段,结构严谨。

C. 文章从多方面分析了“初唐四杰”产生壮志豪情的原因,论证结构十分清晰。

D. 文章没有否定评论家们对“四杰”缺少浑融意蕴和秀美风神的评价,分析客观中肯。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朝代的文化环境宽松,有利于文人士子追求理想,实现价值,改变命运。

B. 科举制度在唐代对选拔官吏起了积极作用,因此它是一种进步的选拔制度。

C. 王勃的文才、杜审言的诗名被文士看重,门阀社会的传统价值体系已受冲击。

D. 盛唐时代的到来,与文学史上初唐士人的壮志豪情、无所畏惧密切相关。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歪曲文意。文章说的是“他们通过诗歌创作,把逐梦路上的艰难困苦以及壮志豪情化作永远的记忆”。“初唐四杰”处于唐朝初期,尚无“盛唐精神”。B项将未然说成已然。文本第二段说旧族、新贵和发家致富的百姓“都鼓荡起冲破现实改变命运的万丈雄心”。有雄心不意味着可以改变命运。C项强加因果。“原有的选官原则正在被抛弃”并非“唐朝必须依靠新生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原因。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以偏概全。原文说“是否科举及第已经成为人生成功与否的核心标尺”,选项去掉“核心”二字,使界定成功人生的标尺仅限于科举及第,有失偏颇。举薛元超一例,说明他对自己未能科举出身颇感遗憾,他认为自己的人生不够成功,但也没有否定自己的人生。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B项强加因果。原文说“新生的科举制度提供了依靠才学进身的仕宦途径,并带来了新的价值观念”“科举制带来的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价值追求,已经深植于各阶层人士的心中”。可见,科举制度在唐朝是一种新兴的进步制度。但由此推断它就是一种进步的选拔制度错误。科举制度发展到后来也有很大的消极作用,如后期的科举制度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
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

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

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 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中计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 据材料二可知,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稳步增长,预计2020年比2015年同比增长两倍多。

C. 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D. 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扫码支付由于具有支付便捷、应用门槛低的优势,创新性地满足了小额便民支付需求,成为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

B. 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C. 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D. 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6. 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优缺点和预测的发展前景。

【答案】4. B 5. A 6. 优点便利、快捷、门槛低;
缺点扰乱市场公平竞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前景是金融创新,会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安全。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B项,结合材料二“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分析可知,“增长两倍多”是用户规模,而非同比增长率。故选B。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并未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C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