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社会之力 成万众之势]乘 之势 举 之力

  由汉、藏、回、土、撒拉、东乡、保安、裕固、蒙古9个民族共同传唱的“花儿”,是西部经典民歌。它活在人们的心里,流淌在广袤的西北高原,是人类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是“花儿”的主要传唱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曲令众多,歌手辈出。我们从明人高洪“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的诗句中看出,早在明万历年间,“花儿”的传唱活动在河湟地区已是花繁果硕了。诗中反映的情景,就是当时我省民和古鄯一带传唱“花儿”的场景。星换斗移,岁月沧桑,历史的车轮碾过了数百年,“花儿”这朵植根于生活、绽放在人们心头的奇葩,仍然以她顽强的生命力和执着,根深叶茂,越开越艳。每年农历“六月六”期间,青海各地举办的“花儿会”作为重大的民俗活动,已盛行数百年。大通老爷山、互助丹麻、乐都瞿坛寺、民和七里寺的“花儿”会久负盛名,已在2007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花儿”作为人类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西北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精神财富,把她打造成知名的文化品牌,发扬光大,是群文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尽管对“花儿”的渊源争议颇多,但由9个民族传唱,波及甘、青、宁、新四省(区)20余个县(市),是人们公认和不辩的事实。人们都知道“一代歌王”洛宾先生旷世之作《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永远的情歌,世界经典名曲,但未必所有的人都知道她就诞生在青海湖畔美丽的金银滩,就像“刘三姐”是广西的代名词一样,对于民歌的传唱这些都不重要。“花儿”生在民间,本无民族区域之别,她已名扬天下,何必辨甘青宁新。作为西部经典民歌,她应该是西北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只有把民间的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为各省歌手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整合资源,引领、规范“花儿”演唱活动,才能提高歌手的演唱水平,扩大“花儿”艺术的社会影响力,彰显“花儿”的艺术魅力。基于这样的认识,从2004年起,青海省文化馆在高质量完成省文化厅交办的各项重大文化活动,面向社会,强化服务的同时,在西宁南山公园连续举办了五届“西北五省(区)大型‘花儿’演唱会”。
  2005年、2006年“花儿会”期间,参加活动的观众达10万之多,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扩大了“花儿”艺术的影响力,有力推动了“花儿”演唱活动。“六月六”南山公园的花儿会是古城西宁一大文化亮点,提高了南山公园的文化品位,带动了西宁地区“花儿”演唱活动的发展,为西宁文化旅游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5年活动期间,正值“海峡两岸昆仑文化研讨会”在青海举办,来自海峡两岸参加研讨会的30余名学者、专家顶着炎炎烈日,观摩了当天历时3个多小时的全程演出,“花儿”的艺术魅力深深地打动了专家、学者的心。土族歌手昝万意把一首现编的“瞿坛寺修(哈)的隆国殿,丁香花开(哈)的好看,我把台湾的乡亲们见一面,心尖尖上开红了牡丹”的花儿献给了台湾学者,当工作人员把歌词介绍给他们时,大家为之一动,热泪盈眶,浓浓的同胞情把演出活动推向了高潮。专家们对盛大的场面,群众的热情,歌手们的倾情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进一步扩大“花儿”的社会影响力,省文化馆2006年在继续办好西宁南山公园西北五省(区)大型“花儿”演唱会的同时,在湟源县设立了分会场,并首次将“花儿”演唱会办到了戈壁新城格尔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为了进一步推动“花儿”理论研究、展现“花儿”研究新成果,演研并进,突出讴歌时代,扬颂盛世,省文化馆、青海“花儿”研究会、青海江河源文化研究所联合组织编撰和出版了《青海花儿论集》和《青海花儿新篇》,它是我省第一部花儿研究和花儿创作的专著。《新篇》坚持与时俱进,以宣传青海、讴歌时代为主。邓本太副省长、鲍义志副主席为两本书作了序,给此举给予了积极评价,在学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2007年“六月六”期间,省文化馆再次在西宁南山公园和戈壁新城格尔木成功举办了“西北五省(区)大型花儿演唱会”,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格尔木市的演唱活动被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列入当年重大文化活动,为“花儿”演唱活动注入了强大动力,提升了演出规格。格尔木市是一个移民城市,人口容量有限,流动人口多,但演唱会期间近万人参与了活动,演出现场群情高涨,井然有序,为格市的群众文化增添了新的光彩。据我们了解,演出现场竟有从数百里外赶来的群众,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花儿”艺术的魅力,社会影响力和群众对她的痴爱可见一斑。格市一位领导以“瀚海春潮涌,戈壁花儿红”对整个演出活动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2008年,省文化馆按照省文化厅“以创新为宗旨,办好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的要求,对演唱活动进行了新的定位和编创。整个演唱活动,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演唱形式和质量上都有新的突破。100余名演员参加了开幕式演出。开幕式演出采取了歌伴舞、多声部演唱“花儿”经典曲目、五省区歌手联唱等形式,并对唱词和曲令提出了具体要求。多声部演唱、歌伴舞和五省区歌手的联唱形式,使整场演出更具艺术性、观赏性,提高了演唱会的艺术档次。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曲青山,省人大副主任刘春耀、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及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和部分专家、学者观看了开幕式演出,并对我馆近几年在打造“花儿”品牌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活动期间,五省(区)30余位歌手倾情献艺,20余万观众观看了演出,通过连续成功举办五届“西北五省(区)大型‘花儿’演唱会”,使南山“花儿”演唱会涌现出的“花儿”新秀越来越多,参加活动的群众也越来越多,形成的规模越来越大,成为省城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花儿”演唱活动是群众性的活动,也是“花儿”艺术传承的主要载体,公众性、大众性是她的主要特征。演唱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公益性为主,在南山公园的演出活动中,对符合免费条件的公众一律免票,以体现活动的公益性。
  在演唱活动的组织实施中,我们把整合社会力量,发挥群体功能做为办好活动的基点,除和媒体加强联系,扩大宣传外,和青海“花儿”研究会、青海江河源文化研究会联袂,把演唱活动与学术研讨结合起来,同抓共促,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扩大“花儿”艺术的社会影响力,收到了良好效果。演唱形式上,除保持“花儿”演唱的基本形式外,根据歌手的演唱风格,确定曲令,避免雷同,并着力加大多声部、联唱力度,促进了歌手之间的交流学习,提高了演唱水平,加大了整合力度。在演出活动中,充分发挥主持人的作用,除宣传介绍歌手外,把法制宣传、构建和谐社会,做文明听众的内容贯穿始终,并加大互动力度,引导群众文明参与。经过几年努力,观众的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许多外地游客对西宁观众的文明程度、演出现场的热烈有序,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8年7月8日的演出活动应观众的要求,持续了5个小时,有10万余观众观看了演出。虽然当日艳阳高照,气温高达30℃,但观众展现出的热情、有序和与歌手的默契互动是历次演唱活动中从未有过的,在向世人展示高原人质朴、热烈的秉性的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的进步、文明。在演员的组织选调中,我们除把具有社会影响力,深受群众喜爱的歌手作为支撑外,在坚持办好南山公园活动的同时,坚持每年向大通、互助选派歌手参加当地的“花儿”会,起到了示范、导向作用。在提高演唱水平方面,把发挥老歌手示范带动作用作为活动的关键,把推出新歌手作为推进“花儿”演唱活动的重点坚持不懈,并积极推荐歌手参加全国各类演唱活动,收到明显效果。近几年,索南孙斌、张存秀、李君兰、李君莲、昝万意、伊万柏、杨全旭、杨海春、马占龙、童守蓉、李国全、常炳月、李迎梅等一批新手在全国各类奖项中获奖。在刚刚结束的“西部十二省(区)民歌‘花儿’歌手邀请赛”上,由我馆推出的“花儿”新手和来自西部12个省区的90余位歌手同台竞艺,摘金夺银,取得了一金二银三铜的好成绩。我省歌手高亢悠扬的歌喉和倾情演唱,受到了宁夏观众的好评,尽显青海“花儿”的艺术魅力。为全面系统了解掌握花儿歌手的情况,我们为“花儿”歌手建立了艺术档案,并在各类演出活动中力推“花儿”演唱。
  在做好省内宣传的同时,我们也积极探索走向省外的途径。2007年6月,我馆受天津群众艺术馆邀请,组团在天津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举办了唐卡艺术展;在天津音乐学院成功举办了“青海‘花儿’演唱会”。音乐学院20位教授和在校学生参加了演唱会,500余人的音乐厅座无虚席,历时2个多小时的演出中无一人离开,掌声雷动。据音乐学院领导介绍,这样的场景在音乐学院历次演唱会中为数不多。音乐学院院长、副院长及从美国来的音乐哲学博士周勤如先生出席了演出活动。《天津工人报》《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以“唐卡艺术首进沽上,青海‘花儿’唱响津门”为题做了热情洋溢的报道。7月19日天津音乐学院姚盛昌院长、靳学东副院长、周小静教授专程从天津飞到西宁,冒着绵绵阴雨和近万名群众一起,出席了“第四届西宁南山西北五省(区)大型‘花儿’演唱会”的开幕式,并在大通、互助等地进行了采风活动。对演唱活动良好的演唱氛围,我们在打造花儿品牌,保护原生态艺术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打造“花儿”品牌是一个艰辛、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和支持。青海的“花儿”演唱活动能办到今天这个规模,产生如此大的社会影响力,得益于青海经济社会的发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重视、支持,得益于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得益于热爱这项事业,为这项事业默默工作的专家、学者,也得益于幸逢盛世,群贤举力。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在打造青海人民翘首期盼的“花儿与少年”的艺术精品,副省长吉狄马加先生宣告,要将“花儿与少年”打造成和“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齐名的文化品牌。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评选结果近日在北京揭晓,在评出的11大类41个奖项中,我省已故著名“花儿”演唱艺术家、“花儿王”朱仲禄荣获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民族类演员奖,青海籍民族声乐副教授、土族女高音歌唱家张朵儿也获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民族类新人奖,这是我省首次获此殊荣,也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花儿”的春天已经来临。
  
  (作者简介:颜宗成,青海省文化馆馆长,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