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五校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五校联考高三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19年8月亚马孙平原发生了持续的森林大火。下图为“2019年8月23日世界部分地区一氧化碳浓度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 南美洲一氧化碳浓度高值区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原因是 A. 热带草原区、降水少 B. 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C. 火势沿着河谷蔓延 D. 赤道低气压带南移 2. 美国东北部一氧化碳浓度高值区,分布的原因是 ①发生森林大火②经济发达、工业废气排放多 ③城市带,生活废气排放多④植被覆盖率高,排放多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两侧是热带草原气候,8月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少,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多,A错误;
2019年8月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北移会越过赤道,东南信风从东南向西北吹,一氧化碳随东南信风从东南向西北运动,因此南美洲一氧化碳浓度高值区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B正确;
亚马孙河谷大致是东西走向,C错误;
2019年8月赤道低气压带北移,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材料中持续的森林大火导致一氧化碳浓度高,美国东北部是美国传统工业区、工业集中,经济发达、工业废气排放多,②正确;
人口集中、有大城市带,生活废气排放多,③正确;
东北部是美国乳畜业的主要分布区,人口、城市集中,工业集中,森林面积较小,8月份正值雨季,发生森林大火的几率低,①错误;
植被覆盖率高,植物会吸收一氧化碳,而不是排放,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明末清初,出现了气温较低的“明清小冰期”,极端天气多发,给我国带来了深刻影响,下图为“食物短缺的程度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统计图显示,食物短缺程度呈“北高南低”趋势,其原因推测最合理的是 A. 该区域气温南高北低,北部粮食产量低于南部 B. 北部降温幅度比南部大,粮食减产幅度大 C. 北部的极端天气更多,自然灾害影响程度更大 D. 北部地区,开垦历史悠久,水土流失严重 4. 河南食物短缺最严重的原因有 A. 人口密度大B. 山地比例高C. 人口迁入多D. 盐碱化严重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明清小冰期”是寒冷的时期,图示地区北方纬度高,气温比南方更低,雪灾冻害频繁,冷冬频繁,北部的极端天气更多,自然灾害影响程度更大,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因此导致北方食物短缺程度比南方严重,C最合理,C正确;
ABD选项中的现象虽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河南在明清时期,人口得到快速的增长。明朝初期到清朝宣统年间,河南人数已约达到2689.5万人,足足增长了十几倍。人口密度大是河南食物短缺最严重的原因,A正确;
河南中部和东部为辽阔的黄淮海冲积大平原,平原比例高,B错误;
河南是人口迁出大省,C错误;
图中北方河南、北京、山东盐碱化均较严重,D错误。故选A。

【点睛】明末北方低温,雪灾冻害频繁,严重影响了以游牧业为主的女真族的生产生活,牲畜死亡,食物短缺,加速了女真族南下入关的步伐。崇祯大旱期间,农业欠收,饥荒四起,农民起义不断,导致明朝灭亡。康熙时期,气候寒冷,严重影响了社会生产,但康熙励精图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自然灾害带来的社会经济损失,社会发展不断充满活力,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道光年间,冷冬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将原本矛盾尖锐的社会变的更加动荡不堪,生产力受损,社会开始衰落。光绪大旱,导致人口减少,生产停滞,社会混乱,国家内外交困,社会已彻底衰败。因此,在古代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的预知能力、适应能力、抵御能力差;在自然灾害频发且灾情严重情况下,易导致粮食减产甚至绝收,食物短缺,饥荒四起,起义不断,社会动乱,社会生产力严重受损,社会将面临衰败的趋势。

近5年以来我国的城乡对比关系已经开始出现新的现象。城镇化的条件开始出现改变,以前农村城市单向的城镇化过程,可能会出现反向或双向的过程(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促使近5年来出现城乡人口流动变化的条件是 ①城乡收入差距减小②乡村交通通达度高于城市 ③乡村基础设施完善④乡村生活节奏比城市悠闲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6. 在农村城市反向或双向过程中,出现了 A. 超前城市化B. 逆城市化C. 初期工业化D. 城市郊区化 【答案】5. C 6. B 【解析】 【5题详解】 近5年来,乡村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增加,城乡收入差距减小,①正确;
乡村交通条件改善,交通通达度仍然低于城市,②错误;
乡村交通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吸引人迁入,③正确;
乡村住房宽裕、生态环境好、心情舒畅,乡村生活节奏比城市悠闲,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心理压力大会导致人口迁往附近乡村,附近乡村各方面条件改善,吸引人迁入,在农村城市反向或双向过程中,出现了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正确;
这是城市化进程的正常发展阶段,不是超前城市化,A错误;
近5年我国早就不是初期工业化阶段,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深度工业化阶段),C错误;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向近郊区扩展的过程,属于农村城市单向的城镇化过程,D错误。故选B。

浙江某地的“跑道养鱼”是在“五水共治”理念下的绿色、高效养殖模式,如下图。该模式能不间断供氧、持续清污、保证水质,同时可以使鱼“跑步健身”(逆水游动)。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 “跑道养鱼”的高效,体现在 ①增强水体自净②发展乡村旅游③提高鱼的品质④增大养殖密度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8. 这一养殖模式要得到推广,从环境角度看,必须 A. 完善污水处理B. 改进养殖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C. 创设品牌养殖D. 增加饵料投放,缩短养殖周期 【答案】7. B 8. A 【解析】 【7题详解】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鱼粪和残存的饲料,顺着循环水流进入吸污水道,约80可以被回收制成有机肥,剩下20,则由已经建成的鱼塘底排污系统收集利用,此过程不是水体自净,是人工进行了干预,①错误;
“跑道养鱼”相对于传统养鱼模式非常高效,养鱼的目的是增加鱼的产量,增加经济收入,不大为了发展乡村旅游,②错误;
不间断供氧、持续清污、鱼“跑步健身”提高了鱼的品质,③正确;
5条“跑道”集中了大量鱼群,增大养殖密度,比传统鱼塘养殖量大,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从环境角度看,该模式要保证水质,必须完善污水处理,A正确;
BCD均不是从环境角度分析,BCD错误,故选A。

【点睛】“跑道”养鱼相比传统池塘养殖优势1、提高了养殖效率5条“跑道”50亩鱼塘;
2、减少了养殖成本人工、鱼药、“清淤”等费用大大减少;
3、提高了水产品质“跑道鱼”长势快,品质高。

某地理研学小组利用某地区地质地形平面图(如下图),对当地进行野外考察,其中地层KD依次变老。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 图示区域内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A. 149米B. 198米C. 201米D. 249米 10. 研学小组所作推测可信的是 ①该地区地形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②该地区地层为连续沉积而成 ③该地区岩石以沉积岩为主④该地区可能有两条小溪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9. B 10. D 【解析】 【9题详解】 图中相邻2条等高线之间高差是50米,图中等高线最大为150米,因此最大海拔高度在150-200米之间,等高线最小为50米,最低海拔高度在0-50米之间,因此图中最大高差在100-200米之间,149米、198米在此范围内,B最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判断,山谷处岩层向两侧逐渐由老变新,说明此处为背斜;
山脊处岩层向两侧逐渐由新变老,说明此处为向斜;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说明此处受到了外力侵蚀,该地区地形不是由内力作用形成,①错误;
图中左侧P、T岩层不完整,应该是被侵蚀掉,之后又形成了K岩层,该地区地层为不连续沉积而成,②错误;
该地区岩石层理结构明显,以沉积岩为主,③正确;
图中两个C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可能有河流,④正确。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隐生宙、显生宙。

隐生宙现在已被细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显生宙又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处在月影中的人们就可以看到日食现象,中国民间称之为“天狗啃太阳”。下面左图为2019年7月2日在南美洲智利某地(30S)用多次曝光手法记录一次日全食过程的合成照片,下面右图为观测地当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观察者可以看到“天狗”总是从太阳的某一侧开始“啃”,这个方向是 A. 东侧B. 西侧C. 南侧D. 北侧 12. 据图推测此次日食发生在当地时间 A. 凌晨B. 上午C. 正午D. 下午 【答案】11. B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由于月亮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转,所以日食总是从太阳圆面的西边缘开始的。当月亮的东边缘刚接触到太阳圆面的瞬间即月面的东边缘与太阳的西边缘相外切的时刻,称为初亏。初亏也就是日食过程开始的时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因为日食总是从太阳圆面的西边缘开始的,左图中右上方太阳西边已经被遮挡,说明右上方是日食开始的位置,太阳是自东向西运动的,因此左图中,太阳是从右上方向左下方运动,当地太阳高度角是变小的,当地时间应该是下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日全食发生时,根据月球圆面同太阳圆面的位置关系,可分成五种食象 1.初亏月球比太阳的视运动走得快。日食时月球追上太阳。月球东边缘刚刚同太阳西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初亏,是第一次“外切”,是日食的开始;

2.食既初亏后大约一小时,月球的东边缘和太阳的东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做食既,是日全食的开始,这时月球把整个太阳都遮住了;

3.食甚是太阳被食最深的时刻,月球中心移到同太阳中心最近;

4.生光月球西边缘和太阳西边缘相“内切”的时刻叫生光,是日全食的结束;
从食既到生光一般只有二三分钟,最长不超过七分半钟;

5.复圆生光后大约一小时,月球西边缘和太阳东边缘相“接触”时叫做复圆,从这时起月球完全“脱离”太阳,日食结束 下图为祁连山东西段南北坡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祁连山西段缺失永久冰雪带,其主要原因是 A. 海拔低,温度高B. 降水少,冰雪来源少 C. 光照强,融雪快D. 地势陡,冰雪易下滑 14. 祁连山东段北坡甲自然带,可能是 A. 高山苔原带B. 阔叶林带C. 常绿林带D. 山地针叶林带 【答案】13. B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据图可以看出,祁连山西段海拔较高,气温低,A错误;
祁连山降水主要来自于东部太平洋,东段降水多,西段降水少,因此西段缺失永久冰雪带,B正确;
祁连山东西段光照、地势坡度相差不大,C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祁连山东北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比西南坡或南坡多;
东北坡为阴坡,太阳辐射弱,气温较低,蒸发较小,甲自然带可能是针叶林带,D正确;
甲自然带位于海拔2200-4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