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心理咨询师报考条件 [浅谈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系统构建]

  近年来,高校不断有大学生犯罪以及自杀等事件发生,其中有些案件非常严重,震惊全国,这不得不让我们关注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究竟这些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怎么了?而我们的高校心理咨询系统是否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呢?
  首先,现有的高校心理咨询系统一般存在的问题:
  1、很多高校虽然都成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在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却明显偏弱,没有向学生灌输心理咨询的正确观念。很多大学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心理咨询持有偏见和误解,有了问题都不太愿意接受心理咨询,害怕被视为异类,导致一般的问题长久被忽视而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2、现有的高校心理咨询方式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与心理咨询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但是在高校仅有这种方式是不够的。因为这种咨询方式不完全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他们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爱面子或者性格内向等原因,都让他们在心理咨询室的大门外踯躅不前。
  3、目前,高校所采用的心理咨询方法的理论和技术大多数是西方的理论。我们不能否认西方在心理学理论的确先进,但是一样的米养百样人,不同的社会文化,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的人们,不可能有相同的心理特点。所以从西方引入的许多测量诊断量表往往测不到东方人的特质,应该尽快实现心理咨询方法的本土化。
  4、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更多应该强调的是教育以及预防的功能,更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大学生群体最容易遇到的或者最容易引起学生困扰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也许是生活中很细小的,不易察觉的,但是如果没有及早解决或者及时发现就很容易干扰正常的生活,发展严重者导致心理疾病。
  其次,构建一个完善的高校心理咨询体系需要:
  1、建立良好氛围,鼓励家长及教师学习心理学知识。众所周知,在一个良好的氛围内成长的人,他的心理健康程度要高很多,为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建议广大的家长及教师都应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明白他们的困惑,这对大学生的帮助很大,可以及早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具体来说,心理咨询室的设计和布局应该从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布置,用色和陈设都要淡雅大方,让每个咨询者进入咨询室以后就能心情舒缓。还要逐渐加大专职的心理咨询工作者的队伍, 应该一方面招募心理学专业的高层次人才,一方面选派内部人员进行深造,形成平衡的咨询队伍结构。
  3、为新生建立心理档案,贯穿大学四年的生活,配备心理档案处理设施,定期进行心理测试。大学生日常所遇的心理问题呈现一定的分布规律,在四年当中他们的心理问题随着年龄而不同,有新生的适应问题,同学人际交往问题,恋爱情感问题,择业问题等等。对他们进行测试,提出相应的建议。也可以及时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高校心理中心应该着重强调心理咨询的教育和预防发展功能,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问题应对能力作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充分利用学校里面的宣传力量:学校的心理协会可以利用展板、黑板报等,在大学生中间宣传心理健康方面的东西,学校的广播站和学校的报纸等都可以开辟专门的心理方面的版块来向大家宣传,还可以开展露天活动,发放宣传资料
  5、高校心理健康要做到层层有保障,可以建立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第一层是可以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或者院系建立心理协会等等,第二层是班级的辅导员,院系的党团总支,第三层是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这样有了一个体系,就能确保心理健康的预防以及教育的实施。
  6、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给了他们最大的信息接受渠道和一定的交流安全感。高校应该建立心理学网站,介绍学校有关心理学方面的活动,以及学校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背景介绍,和心理咨询室的所在地、电话、联系方式等等。在栏目方面,可以针对他们关心的问题开辟:入学适应,情感问题,就业指导,同学关系等等内容。还有个栏目:心理咨询,内设网站邮箱,每周有咨询师去回复来访信件,而且可以开启几个QQ号,每周有固定时间跟大学生交流。大学生在特殊的阶段,他们敏感而多疑,徘徊而冲动,在网络上的交流能满足他们在安全感方面的顾虑,以及尴尬,没有任何顾忌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所以能达到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7、办一份自己的报纸,大面积宣传。网络是有好处,但是来访者与咨询者通过网络的沟通是间接的,只能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可能难以及时捕捉来访者的表情和身体语言的信息,远不如面谈来得直接,具体。因此还是要在报纸上阐述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以及心理咨询师的绝对中立态度,鼓励大学生主动去心理咨询中心,迈出关键的一步。
  8、开放的姿态注重交流合作。交流才能进步,通过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定期开展活动,派教师去培训。多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进行理性的“拿来主义”,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际水平,加快高校心理咨询的本土化。
  高校心理咨询系统应采取多种途径,不断完善高校心理咨询体系,拓宽渠道,改进方法,使之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力保障,让我们大学生能够心无累赘地自由飞翔。
  
  参考文献:
  [1]沈文其,李爱娟.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体系的思考[J].高职论丛, 2007( 2).
  [2]田炜明.论构建完善的高校心理咨询体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S2).
  [3]刘陶,曾巧莲.高校在线心理咨询系统的建设[J]福建电脑,2005(8).
  [4]王万章,赵勇,贾琳.高校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M].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8(2).
  (作者简介:鲍华梅(1984―)女,藏族,青海省民和县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