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高新技术提升上海传统制造业的对策研究

关于高新技术提升上海传统制造业的对策研究 前 言 关于高新技术提升上海传统制造业的对策研究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达的软课题项目。该软课题所指的传统制造业涵盖纺织、轻工及其装备制造业。

纺织、轻工行业是上海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传统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部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吃穿用息息相关。在全国纺织、轻工行业中,上海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纺织、轻工行业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和城市功能定位,对产业结构进行了大调整,同时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新一轮改造,使上海的传统纺织、轻工向现代纺织、轻工转化。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制造业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实践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课题组从上海的实际出发,对纺织、轻工行业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对行业中应用高新技术状况及其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作了对比分析,提出了2005年~2010年上海纺织、轻工应用高新技术的重点发展领域和项目,并就对策措施提出了建议,以供领导决策时参考。

根据行业特点,本课题报告按纺织、轻工两部分撰写,其装备制造业方面的内容分别包括在各自行业中,报告标题分别为关于高新技术提升上海纺织业的对策研究和关于高新技术提升上海轻工业的对策研究。

本课题主要由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和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科技发展中心承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走访了有关领导机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企业,并同有关领导、专家、教授进行较深入的座谈和讨论,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对给予我们指导帮助的各位领导、专家和教授,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关于高新技术提升上海纺织业的对策研究 1.上海纺织工业的历史地位与发展特点 纺织工业是上海乃至全国近代工业的先驱,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上海是我国纺织工业的发源地,长期以来是全国的重要纺织工业基地之一。解放初期,上海棉纺锭数占全国总锭数的47,生产总值占全市的62,职工人数占全市的72。二十世纪70年代上海纺织工业已发展成为门类齐全的上海支柱工业之一,80年代初达到最盛期,进入90年代,根据上海市的总体规划,开始对纺织工业产业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通过多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上海纺织工业已经从支柱产业定位为都市型工业,进入以技术进步和集约化为中心的时期,以适应上海建设成为“四个中心”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要求,为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80年至2002年,上海纺织工业调整和变化情况详见表1~5 表1经济指标工业总产值(单位亿元)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2年 上海纺织(A) 163 206 324 492 593 542 纺织控股(B) 127 147 205 184 117 113 B/A 77.91 71.36 63.27 37.40 19.73 20.85 表2经济地位总产值比较(单位亿元)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2年 中国纺织(D) 885 1492 3735 8397 8895 10256 上海纺织(A) 163 206 324 492 593 542 上海工业(C) 626 830 1614 3352 6380 8169 A/D() 18.42 13.81 8.67 5.86 6.67 5.28 A/C() 26.04 24.82 20.07 14.68 9.29 6.63 表3生产规模化纤产量(单位万吨)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2年 上海纺织(A) 15.15 22.49 25.74 37.83 47.15 55.13 纺织控股(B) 5.98 6.26 7.13 8.37 11.42 10.31 B/A 39.47 27.83 27.70 22.13 24.22 18.70 表4生产规模从业人数(单位万人)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2年 上海纺织(A) 59.11 76.25 84.44 66.71 43.24 42.71 纺织控股(B) 44.82 48.86 50.04 35.42 8.81 7.21 B/A 75.82 64.41 59.26 53.10 20.37 16.67 表5生产规模棉纺锭(单位万锭)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2年 上海纺织(A) 208.72 221.17 240.82 231.57 131.12 纺织控股(B) 208.72 221.17 240.82 179.92 81.95 B/A 100 100 100 77.70 62.50 从上述数据和有关信息分析,上海纺织工业的发展,可归纳为如下特点(1)进入90年代以来,上海纺织工业在调整中继续增长,2000年总产值达593亿元,比1990年增长45,2002年虽有所下降,仍达542亿元。如果加上江浙两省5000亿元的年总产值,长江三角洲地区将形成全国纺织工业的半壁江山(2003年全国纺织工业总产值为1.2万亿元);
(2)上海纺织工业的人均产值从1990年3.8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13.7万元(全国为11.4万元),比全国高出20.2;
(3)上海纺织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化纤、纺织、服装三者比例从1990年的19∶67∶14调整到27∶37∶36,标志着纺织原料自给率和高附加值产品比例的提升;
(4)根据“市区体现繁华繁荣,郊区体现实力水平”的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上海纺织业由中心城区向市郊搬迁,苏州河两岸(普陀区)和黄浦江沿线(杨浦区)众多纺织厂被调整出局,并在郊区形成若干集群式基地,包括嘉定与南汇的梭织、针织服装生产基地、金山纺织新城、松江汽车内饰配套生产基地、奉贤化纤生产基地,青浦手帕生产基地等。上海还将在金山区枫泾镇建设大型服装机械城(占地47公顷);
(5)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调动了社会和国际资本投入纺织工业,大多数国有纺织企业已改制重组,实现资本结构多元化。以上海纺织控股集团为代表的国有资本的比重进入90年代后逐年下降,目前仅为15~20,就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销售额500万元以上)资本中,2002年国有资本的比重也仅为18.7;
(6)科教兴纺战略在改革中探索前进。随着科技和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上海的纺织科研与教育体制与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3个科研院所中,以上海纺研院和上海合纤所为核心,整合组建成上海纺织科技工业园区,在控股公司系统中,先后建立了10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02年投入的技术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2.5,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近三年来,控股公司所属企业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从1999年的15件,增加到2003年达543件,标志着自主知识产权开发能力的不断提高。上海现有两所纺织类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学科(包括科研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都有新的充实和调整。对上海地区产学研究联合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新的进展(详见附件)关于推进产学研联合的工作实践最近宣布,国家产品开发中心、东华大学与海天轻纺集团共同投资26亿元在上海建设流行面料工程研发基地,计划于2007年建成,该基地集纺织品研发设计、中试打样、贸易服务于一体,目标是使上海再次成为中国纺织发展的龙头,表明了有关方面对上海纺织振兴的信心。

2.高新技术在上海纺织业中应用的现状与差距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在纺织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纺织技术不断向优质、高产、自动化、连续化方向发展使生产技术旧貌换新颜。纺织工业,首先是工业发达国家的纺织工业正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纺织工业,大大促进了纺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品的升级换代。纺织品不仅为了解决人民的穿衣问题,而且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国防、医疗保健等各个领域。为满足广大人民和国民经济对纺织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一些高性能和功能性的纤维和纺织品已被列入新材料的行列,成为科技发展的重点之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和绿色产品的流行,为纺织科技开发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课题。现在,我们按产业用高性能纤维、服用纤维、产业用纺织品、先进的纺织加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顺序,列出27项关键技术分别加以叙述。

2.1芳纶 2.1.1 对位芳纶 该纤维的杜邦公司商品名“Kevlar”;
日本帝人公司商品名“Technora”;
原荷兰Akzo Nobel公司(现已由日本帝人公司收购)商品名“Twaron”。最早由美国杜邦公司开发制成的Kevlar于1972年问世。

对位芳纶具有高强度(>25g/d)和高模量(>540g/d),与橡胶有良好粘合力,目前大部分产量用于生产高级轮胎。对位芳纶的耐热性略亚于间位芳纶,其抗压强度较低,仅为其抗拉强度的10。

对位芳纶目前世界总产量约达3.6万吨/年,其中杜邦公司的“Kevlar”为2.2万吨/年;
荷兰帝人公司的“Twaron”1.2万吨/年;
日本帝人公司的“Technora”0.2万吨/年。未来3年内,杜邦、帝人公司都将扩大产能,2005年产量可达4.5~5万吨/年。对位芳纶目前的市场需求量估计为3~3.5万吨/年,2005年将增加到5万吨/年。预测未来10年中,对位芳纶的平均年增长率为8,到2012年世界产量将番3倍,即超过10万吨/年。

对位芳纶主要用途是轮胎帘子线、防弹背心、复合材料,其应用范围已涉及到产业领域各个方面,其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有新兴汽车工业(轮胎帘子线、刹车片和离合器面板、密封垫片,其复合材料AFRP应用于传动轴、车身底盘、保险架、坐椅骨架、车门、面板、水箱等)、深海油田开发(平台的锚绳、浮力装置和管道)、工业机械(箭杆头、螺母、齿轮、夹具、切削刀具等)、新型建筑材料(纤维增强混凝土、钢筋代用品、现有混凝土结构物的加固抗震补强)等。最近日本东丽杜邦公司又开发成功两种Kevlar新产品有色缝纫线和特殊包芯纱,应用于衣料与产业缝合线、牛仔裤等,销售前景乐观。

2.1.2 间位芳纶 该纤维的杜邦公司商品名为“Nomex”;
日本帝人公司商品名为“Conex”;
法国Rhodia公司品名为“Kermel”。间位芳纶于1960年试制成功,1967年正式工业化生产,是目前所有耐高温纤维中产量最大、应用面最广的品种。间位芳纶具有很好的耐热性,在260℃高温下持续使用1000小时,其剩余强度仍能保持原强度的65~70,在火焰中它不延燃,抗燃性良好,可用于制作消防服。此外,间位芳纶还具有良好的抗辐射性和对漂白剂、还原剂、有机溶剂等的良好稳定性。间位芳纶的缺点是耐日光性稍差和难以染色。间位芳纶的主要用途是高温烟道过滤袋,适用于矿山、冶金等行业的高温下使用的过滤材料、输送带以及电绝缘材料等。间位芳纶目前世界总产量约2万吨/年,主要是杜邦公司的“Nomex”。

我国早在70年代开始,上海合纤所就与东华大学、四川晨光研究院即已对芳纶的聚合纺丝工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至今仅在山东烟台、广东新会形成中试规模。但国内市场需求量早已超过1000吨/年,全部依赖进口。为发展民族工业,保证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上海应继续保持核心技术研发基地的作用,进一步探讨聚合、纺丝、热处理工艺和溶剂回收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还必须解决若干研究课题如改善芳纶的抗压性、与基体材料的粘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