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策略研究.docx

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创新载体建设现状,强化和协同企业、高校等创新主体的需求拉动力和政府的推动力,研究促进产业发展的创新载体的结构、功能及其建设模式,为不同产业集群的创新载体建设模式选择和长效运行机制设计,提供政策建议和科学的决策支持。

/1/view-12299064.htm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科技创新载体扬州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的日益深入,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和地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创新存在的“市场失灵”,使得集成创新要素、汇聚创新资源的创新载体建设,成为各级政府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重要举措。国内外大量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科技创新载体是有效的整合和配置科技资源的重要手段,是培育高科技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载体,同时也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支撑体系。本文就扬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1. 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扬州市已初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体系,它以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为代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节能环保产业为重要构件。同时,扬州市着力建设各级各类科技创新载体,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扬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从弱到强,国内影响逐渐提升,新光源、新能源、电子书等产业链完整,占据领先优势;
此外,智能电网、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崛起。扬州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孵化器65.4万平方米、高新技术企业336家、两站三中心304家、专利18996件以及西安交大扬州科技园、七二三文化科技园、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

虽然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较快,但还存在布局趋同、规模偏小、人才缺口大、主体不明、金融支持不够等问题。

2. 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技术突破的作用 科技创新载体着眼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努力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资源配给服务、技术研发服务、成果转化服务和人才培养服务。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技术突破的作用可以概括为第一,整合力量,提升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载体,是为了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问题,就需要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资源,形成有效的创新力量,提供技术创新支持;
第二,畅通交流,促进技术合作。创新主体通过科技创新载体这个交流平台,进行各种信息的沟通,使创新观念得以传播、创新成果得以推广,有利于发挥科研的整体优势;
第三,拓宽投资,加大技术利用。产学研中的资金资源可以通过科技创新载体充分共享,减少各种资源的重复投资,同时,还能激发企业和金融机构投入资金,更好地进行共性技术的创新研究;
第四,完善激励,优化人才队伍。人才是科技创新载体的核心动力,应该建立合适的人才激励机制,打造一支充满活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团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提供有效支持。

3. 扬州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现状分析 扬州市紧紧围绕“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推进各类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在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服务质量以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3.1基本情况 扬州市陆续出台了扬州市加强创新载体科技招商工作行动计划、扬州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建设科技产业综合体、推进企业人才加速集聚的意见,为增强科技创新承载力提供了支撑。为了更好地结合科技创新、服务和企业孵化工作,市政府明确部门牵头负责科技产业综合体建设的规划指导、协调、督查考核和奖励扶持等工作。

3.2建设步伐加快 扬州市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均建立了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累计建成孵化用房面积117.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908家。通过政府推动、多方共建,国家级光电检测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的区域性公共服务平台在全国崭露头角,扬州广陵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获批成为我市首家国家级专业孵化器。

3.3定位逐步清晰 经过探索和实践,各创新载体根据扬州市产业发展的需求和方向,明确了各自的发展定位。如广陵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液压、工程机械、环保装备;
邗江经济开发区智能化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创意;
江都开发区云计算、智能电网、移动应用、两化融合、外包服务、信息及机电技术、三新科技、汽车。

3.4思路不断拓展 扬州市科技创新载体积极探索与高校、研究院所合作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加快科技服务机构引进。如扬州市邗江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引进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等8家研究所和华中科技大学等9家高校,建立了高水平的研发分支机构。目前,全市建成了南大扬州光电研究院、南大扬州化工研究院、西安交大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研究院等科技创新载体。

3.5投入多元化 扬州市科技创新载体探寻新的发展模式,寻求更多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介入园区建设,缓解政府压力。如江都软件园与上海惠普有限公司开展多方合作,设立了惠普智能电网外包服务研究院和惠普IT外包服务学院。全市全面加快建设科技产业综合体,已开工建设200万平方米,进驻孵化企业80家,转化科技成果200多项,形成产值10亿元。

4. 扬州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调研中,发现扬州市科技创新载体的建设在高速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缺乏系统性。扬州市没有建立科学的共享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无法实现科研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等资源的共享;
其次是资金投入不合理。扬州市吸引资金投入的办法和机制还不成熟,大部分科技创新载体需要依靠自筹资金和国家拨款,虽然有些科技创新载体在科技成果风险补偿金、引入民间资本、担保公司贷款等方面进行了尝试,但在实际操作时仍然难度较大。再次是高层次人才招引难。尽管扬州市科技创新载体出台了吸引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但仍面临着很多困难。首先,无论是政策的吸引力等“硬环境”,还是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与苏南等发达地区差距较大;
其次,企业对科技进步、技术更新的需求不足,削弱了对人才的吸引力;
最后,科技创新载体的配套服务不完善,不能满足高层次人才的创业需求;
最后是服务能力较弱。科技创新载体的服务主动性较弱,一些深层次的服务内容明显缺乏,比如商业计划指导、市场拓展、教育培训等,整个创新载体后续跟踪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还未完善,缺乏专业的管理及服务人员。

5. 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科技创新载体的构建思路 5.1 科技创新载体的建设主体 科技创新载体的主体有企业、政府、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四者相互联系、彼此作用,共同形成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的产学研联盟组织科技创新载体。企业是最重要的创新活动实现主体与产生场所。企业担负着进行知识整合、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市场化的重要任务,它是平台所需资源的提供者、是创新想法最初的来源地,是联系技术层面和市场层面的关键环节;
政府为科技创新提供有效的支持。政府扮演了载体建设的“引领者”、“支持者”与“监督者”,首先是制定适合我市科技创新载体发展的规范与办法,然后投入大量的财政资助,并参与和引导其他主体加入到科技创新载体的组建和运行之中。高校是创新知识和创新人才的储备室,为科技创新载体提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发挥基础性作用,并提供实验室、技术设备、研究场所等有形资源,以及文化、人力和科研成果等无形资源,同时,也能吸引大量资金和项目;
科研院所为科技创新提供重要力量科研院所为科技创新载体提供了大量有科研背景和实战经验的科研人员和重要的物质基础,包括机器设备、实验室、研究开发基地及财政资源。

除此之外,科技创新载体还包括一些行业协会、社会相关组织中的合作机构或网络组织等。因此,科技创新载体的主体具有多元性。

5.2 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的环境要素 建设科技创新载体需要“硬环境” 和“软环境”,前者包括技术创新所需的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成果信息资源库、信息共享服务网络等;
后者包括政府的财政、金融、税收制度,以及多渠道的资金环境、保证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 5.3 科技创新载体的基本类型 科技创新载体的基本类型包括政策服务平台、基础服务平台和中介服务平台。政策服务平台包括平台建设的规章制度;
基础服务平台包括物质和科技基础设施,如教育培训网络机构、科技信息资源等;
中介服务平台包括专业中介机构和提供服务活动的高校。

5.4 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科技创新载体的功能分析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建立在功能上与之相适应的科技创新载体,才能满足其竞争优势的需求。根据考察和调研,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科技创新载体的功能包括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将政府的资金、政策扶持和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以及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联合在一起,共同完成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项目研发,提供公共技术服务,促进行业和地区创新水平的发展。

科技创新载体的功能,按照新产品的研发周期来分产品构思期,提供信息数据的查找、设备的使用,促使企业初步建立产品概念模型;
产品研发期,分享行业共性及关键性技术,满足企业的技术需求;
产品测试期,科技创新载体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检测;
批量生产和市场化阶段,科技创新载体提供人员培训、人才交流、产品推广等服务。

5.5 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科技创新载体的建设模式研究 根据扬州市重点产业发展要求,围绕解决产业技术共性问题和提供行业专业性公共服务,需要建设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较高专业水平服务团队的研究院、公共服务平台和企业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

5.5.1 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的建设模式 扬州市科技创新载体由政府发起建设,政府不仅是载体资金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进行各项服务活动的最大支持者。针对扬州市特色经济的发展,市政府通过积极引导,促进了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5.5.2 实体组织和虚拟组织为基础的运行模式 扬州市科技创新载体的运行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实体组织模式和虚拟组织模式。前者高度市场化,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制,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以股权为合作的基础,以法律形式规范各方的利益和风险;
后者是以为区域创新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各主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面向科技创新的动态网络。

5.5.3 以理事会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扬州市科技创新载体在组织构造上包括核心层、紧密层和会员层三个部分,核心层和紧密层包括组成科技创新载体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
会员层包括创新需求的企业。扬州市各类科技创新载体基本形成了以理事会为核心的管理机制。

6. 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科技创新载体的长效运行机制研究 科技创新载体有利于提高扬州市创新科研能力和自主创新水平,应着力研究推动其运行的长效机制。

6.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供良好制度环境 扬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科技创新载体的运行效率与政府的支持力度正相关,因此要使用好政府这一有力工具。首先,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和带动社会投资。扬州市建立“风险投资基金”,鼓励企业、社会团体设立创业投资企业;
其次,制定示范载体评价标准,引导载体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中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
第三,做好监督工作,促使载体建立有效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提高自身创新及服务能力。

6.2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针对扬州市高端科技创新人才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机构匮乏的情况,提出实施引进高端人才和共建高端科技创新载体的战略方案,挖掘和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优秀人才。扬州市出台“绿扬金凤计划”,每年投入4000万元作为人才资金,并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倾斜,再引进50名创新领军人才和50名优秀博士。另外,要将工作人员安排到其它优秀载体进行学习和交流,加强其理论水平、职业道德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6.3 加强内外交流,促进产学研结合 扬州市大部分科技创新载体都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积极参与下,面向服务企业科技创新而组建的,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产学研的合作一要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充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