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在生活中的应用.doc

修辞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文题 人类文明的交流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的使用又离不开修辞,修辞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句话,一篇文章等。没有修辞与有修辞的语言表达效果是大相径庭的,不同的修辞手法运用到不同的场景,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关键词 语言、修辞、生活 正文 看到这个题目,许多人会存在这样的疑惑什么是修辞语言不仅是人类最基本的符号系统,更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主体根据自己的角色定位、交际意图、交际环境与对象的不同,尽可能运用合适的语言形式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这就是修辞。在现代汉语中,修辞分别指“修辞行为”、“修辞规律”、“修辞理论”。(参考资料来自教材)通过教材,我们已经了解修辞学的定义,但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如果通过生活的例子来解释什么是修辞,应该会更加生动易懂。

小学的时候讲文章或诗句时,老师都会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所以从小学开始便对修辞手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也仅仅只是局限于“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对偶、夸张”等这一类的手法,未曾深入了解过。但这些修辞手法,在生活中运用得是最普遍的。

在大学对修辞学的进一步学习中,我了解了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又有另外一种说法,叫修辞格。修辞格又称辞格、修辞方式,是为了提高修辞行为的效果而运用的组织语言材料的策略性方法。

比喻在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在口语中也是经常被使用的。比如,朋友之间互相打趣,“别吃了,再吃就变成猪了”“你看你胖得跟猪似的”“哎呦你瞅瞅你这头发,哪烫的啊,跟方便面一样。”这是比较口语化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比喻的手法在诗歌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比如贺知章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诗都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拟人也是运用得很多的。“成熟的麦穗压弯了腰”“小鸟在窗外愉快地唱起了歌”,这些都是随便一想便能想起的拟人句子。拟人能够使句子富有表现力,形象生动。

要讲的第三种修辞手法是借代。通俗点说,借代就是“借用”一物来“代替”所要言说之物。比如,“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中,巾帼指的是女性,须眉指的是男性,这是根据男女性别的特征运用借代手法来表现的。还有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以“朱门”表示富贵人家,“冻死骨”表示贫苦人民。“白衣天使救助了许许多多的人”,我们可以判断出,白衣天使指的是医生或是护士。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借代的作用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还有另外一种修辞手法也是经常运用的夸张。夸张在我们日常生活对话交流中被频繁地使用。“我好饿,饿得能吞下一头恐龙”“只要老师一发火,教室里安静得连根针掉下去的声音都听得见”。在古诗词中也有很多例子。比如,“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双关一种相对少人知道的修辞手法。书案管是让一个词句同时设计到两个方面。它只要是利用词句的多义、语音的相同或语境的相似构成。双关在古诗文中运用得比较多。比如李商隐中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与“思”谐音双关。还有李白的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柳”与“留”双关。

以上所提的都是比较经常使用且浅显易懂的。还有一种手法是比较少见的,叫拈连。指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拈连,又叫“顺拈”。运用拈连,可以使上下文联系紧密自然,表达生动深刻。比如“微风轻轻吹动,吹动着他的衣角,也吹动了他的思绪”。

还有一种修辞手法叫对偶。对偶在诗句中更是多见。“驿寄梅花,鱼传尺素”、“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等句子。运用对偶手法,诗句读起来更是朗朗上口。生活中一个认识的喜欢写诗的网友曾经用对偶手法写出的诗句让我惊艳了,“笔墨无端题聚散,花笺有意写浮沉”“半帘春色空添媚,一片秋心枉作痴”“古刹鸣潮听法雨,晴沙落雁写潇湘”。运用对偶不仅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还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匀称,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结论因为本人对修辞手法还不甚了解,所以也只是举出了以上几种修辞手法。修辞能够使语言更加丰富生动,增强表达效果,使人印象深刻。有修辞与没修辞的区别无异于一个人出口成章,另一个人却词不达意,给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修辞在生活中的运用是无处不在,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