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370黑匣子录音救救我 如果比“黑匣子”还“黑匣子”

  这是一段被网络公开的空难黑匣子录音,长达12分44秒,记录的是1997年南航“5・8”深圳空难的声音。这次空难发生在飞机降落之际,导致35人死亡。那一秒秒逼近死亡的录音,听来极为惊心动魄。
  有人把这次“公开黑匣子的录音”,称为中国民航史上的一个标志。的确,1949年以来,中国航空界发生几十次空难,但从未公开过详尽的事故调查报告,更不要说公开黑匣子的录音了。不公布不公开,理由无非是涉及“国家机密”。所谓“国家机密”,其实大多是航空公司的“内部秘密”。我国的《民用航空法》,并没有关于黑匣子信息保密的规定,而且这黑匣子也并不涉及国家安全。黑匣子最重要的就是证据作用,用来分析事故,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而不是记录什么“国家机密”。
  动辄用“国家机密”来对公众屏蔽信息,这是管理者的习惯思维。最可怕的,恰是事故处理秘不示人,弄得比“黑匣子”还“黑匣子”。前些日子,东航18个航班集体返航事件震惊国内外,若无网络与媒体的曝光,那么公众必定会被忽悠,因为一开始航空公司对外“宣称”是“因天气原因返航”。内部的劳资纠纷,由于没有正常的管道予以解决,结果乘客被弄成了变相的“空中人质”。讨价还价弄到了天上,是很危险的事情。但更危险的是航空公司对公众撒谎。国内一些航空公司的乱象,会从内部波及外部,从而危及公众;如果继续下去,很可能从“没事”变成“有事”,乘客安全就没了保障。
  我乘坐过德国汉莎的航班,成立于1926年的这个航空公司,是世界上著名的安全模范。美国“9・11”事件后,他们将安全检查成本提高了25%;就在今年3月1日,汉莎一架A320在汉堡机场降落时,遇到了风速达248公里的强风暴“艾玛”,第一次降落时大风导致左机翼刮蹭地面,火花四溅;机长将客机及时拉升,盘旋几圈之后成功进行二次降落,避免了悲剧的发生。这次历险的大量照片被公布在媒体上,而没有遮遮掩掩。
  公开是惯例,保密是特例。我们长期以来藐视与蔑视公众知情权的情形,不彻底改变是不行的。如果一切都是在暗箱中操作,那么,公众的知情权被剥夺,本该享受的权利也很可能被非法侵吞。好在现在是一个越来越尊重公众知情权的时代,不少事情自欺容易欺人难。但从更大范围察看,我们还有没有假借“国家机密”的名义,对公众做屏蔽真相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