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构建探索.docx

高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置是否科学与合理。构建合理的主干课程体系,首先要明确哪些课程是主干课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为核心,笔者认为由以下三种类型的课程组成。一是基本素质类课程,是文化教育、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的一类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二是职业素质类课程,是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能力以及培养职业素养的一类课程。以会计专业为例,包括点钞、珠算计算能力、财经应用文写作、会计职业道德专题等。三是职业技能类课程,是根据岗位要求设置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会计专业为例,包括会计实务、财务报表分析、纳税实务等课程。职业素质类课程和职业技能类课程是构成专业主干课程的组成部分。本文重点讨论职业技能类课程。

一、高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一一线定位原则按照会计人员职务及其所处的地位划分,会计人员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剧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核算层,且呈“金字塔”结构。第一层是决策层,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决策者,如负责财务工作的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总会计师;
第二层是管理层,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中层管理者,如财务部门经理、财务部门主管;
第三层是核算层,亦称为基层,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第一线人员。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定位是在第三层的核算层中的熟练掌握会计核算能力,并具有一定职业发展能力的岗位人才。准确把握人才市场对核算层会计人员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才能确保课程体系实现培养的目标。

二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原则实用性是高职课程特色建设的重要特征,高职教育目标不是引导教育对象过多地探究为什么,而是使受教育者明白是什么以及怎样做。高职教育在课程内容上可相对淡化理论知识,围绕职业岗位要求组织教学。课程开设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使开设课程能解决毕业学生职业领域的问题,强调应用性,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增强职业适应性。

三课程模块化原则模块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打破了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将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点和各种单项技能融入各职业能力模块中。从各职业能力模块出发设置课程体系。即以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从事目标职业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出发,将每一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详细分解,提炼出若干知识点和技能单元,围绕生产流程或工作流程,将传统课程进行重新整合,最终按照岗位群要求,以模块化方式重构核心主干课程体系。

四主干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原则模块化原则解决的问题是课程开设如何进行重构,按照工作流程或生产流程优化各个模块的课程。教学内容确定后需对其进行整合,在课程的有机整合中,单一模块的优化未必能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处理好各模块之间和每门课程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衔接与配合,做到既要防止疏漏,又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还要合理排序,才能实现主干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通过重构课程,避免了遗漏和简单重复,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

五课程体系开放性原则所谓开放性是不断将最新技术成果融入教学中,将高新科技和社会发展最新成果特征的多学科知识反映到课程设置中,使人才培养适应技术快速变革社会的需要。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适合高职教育的新课程,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标准,林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使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与职业岗位技能密切联系。所以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调整过程。课程体系保持一种开放性,有利于及时追踪相关领域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职业岗位的变化及职业的岗位要求,将这些变化与要求体现于课程设置中。

二、高职会计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构建过程 一明确职业岗位群是会计专业设置主干课程体系的起点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也是设置高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的依据。对会计行业进行分析,从职业岗位群出发,明确会计专业学生目标职业岗位见表1,通过对岗位的深入分析,了解胜任各岗位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为主干课程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职业岗位数量的确定要适度,太多将导致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缺乏职业针对性,太少导致专业就业面过窄,影响学生就业,违背高职教育办学指导思想

二根据确定的职业岗位群,明确职业岗位技能按照工作岗位需要,对岗位所需技能进行分解。首先明确岗位工作内容,以出纳岗位为例,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
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保管库存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
保管有关印章、空白收据和空白支票。

所需职业技能为基本计算能力、日常收支业务的处理与核算能力,后两种可概括为专项职业能力出纳实务能力。其中日常收支业务的处理包括现金的收支;
银行存款结算业务的办理;
负责保管库存现金、各种有价证券、支票、结算凭证、空白收据和有关印章;
发票的开具;
其他与货币资金有关的行政事宜。收支业务的核算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有关的记账凭证的编制;
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发票领用登记簿及其他与货币资金相关的备查簿的登记;
出纳日报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

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基本能力、专项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基本能力是完成职业岗位工作时所必须具备的除了专业能力之外的最基本的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等;
专项能力主要是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的基础知识进而从事基本的职业工作的能力,一般一个专业可确定2~3项核心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对专项能力的延展与拓展,为学生今后从事职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岗位职业技能见表2,提炼出会计专业的核心能力模块,分别为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和审计实务操作能力。围绕这两大模块,通过对原来会计专业主干课程进行解梅,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和人才培养基本规格要求为依据,确定专业核心主干课程。

三围绕核心职业能力模块,设置主干课程体系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以往处理方式是每门课程都尽可能明确提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往往达不到职业岗位的要求。只有将核心能力模块进行能力细分,根据细分的各项能力组合课程,才能实现课程中知识点相互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避免简单重复或遗漏,有利于学生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提高教学效果。以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为例,设置主干核心课程见表3。

编辑 熊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