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民间文化社团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docx

依托民间文化社团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 [摘要]民间文化社团是根植于人民大众日常精神文化生活的社会组织,具有联系大众、服务大众、教育大众、娱乐大众的功能,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文章通过对南宁市邕宁区民间文化社团活动情况的调研,分析民间文化社团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发挥民间文化社团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功能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民间文化社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公民社会 [作者简介]杨宏郝,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陈媛,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广西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A8;
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11-0056-0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在实践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通过宣传教育,使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认同和掌握,就是让人民群众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之后,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他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而不是强迫人民大众接受和信仰马克思主义。这就需要要借助多种多样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形式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有效传达给广大人民群众,民间文化社团是根植于人民大众日常精神文化生活的社会组织,具有联系大众、服务大众、娱乐大众、教育大众的功能,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

一、民间文化社团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辨析 按照1998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0号令发布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解释,“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本文讨论的民间文化社团的范围比较宽泛,既包括已经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种正式的社会文化组织,也包括群众自发形成的、依法不需要登记注册的其他社会文化团体。为此我们将“民间文化社团”界定为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公民为实现其共同意愿而自愿组成,以开展文化和娱乐活动为主的非营利性和非官方性的社会组织。其基本特征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文化性、自愿性、自治性和公益性,即作为民间文化社团,它必须是由一定人数组成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组织,有领导、有分工、有章程。它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而是纯粹的民间团体;
它不以营利为目的;
它的活动范围是文化领域;
所有成员都是自愿参加并接受社团的章程和纪律;
社团采取自我管理的方式,同时接受政府的指导;
社团的所有活动都要符合社团成员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不能从事违反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的活动。民间文化社团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它有四个方面功能 第一,联系功能。首先,民间文化社团是个人和政府联系的中介。社会是由各种组织构成的,政府是社会的核心管理者,政府与民众个人的联系是以各种社会组织为中介实现的,民间文化社团在文化领域中充当了政府与民众个人之间联系沟通的中介。一方面,社团向政府反映民众的意见和要求,另一方面,社团向民众传达政府的各种政策、法规、措施、要求。其次,民间文化社团联系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文化人”,成员之间互相需要,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并且,社团的存在往往还吸引着社团外许多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的注意力,它们无形中联系着大量的社会公众。比如广西南宁市邕宁区有蒲庙、新江、那楼、百济、中和五个乡镇,人口31.6万,其中壮族人口30.33万目前活跃着十几种文化社团,有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下设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戏剧曲艺、民间文艺7个协会、诗联学会、棋牌协会、集邮协会、粤剧团、采茶剧团、舞狮队、舞龙队、乡村业余文艺队、嘹哕山歌队、壮族八音队、老年艺术团等等,每一个社团都联系着一批会员和大量的支持者,形成了政府与社团、社团与社团、政府与个人、社团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广泛而复杂的联系。

第二,服务功能。首先,社团为其成员提供了各种服务。民间文化社团属于互益性组织,成员之间实际上构成了相互服务的关系,每位成员通过社团实现自己的目的的同时也帮助其他社团成员实现他们的目的,社团管理机构的职能就是组织各种活动来服务于会员;
比如书法协会、美术协会、摄影协会、诗联学会和各种文艺演出团队通过组织交流、培训活动,使会员素质得到提高,个人价值得到体现。其次,社团也为社区或者社会提供服务。民间文化社团的活动往往还具有服务于社会大众的性质,一个社团的存在只有有益于社会大众,它才能得到群众和政府的支持,成员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才能得到实现。因此,各种民间文化社团都会在适当的时候组织一些为群众服务的活动,以此扩大社团的影响和提高社团的声誉。如在邕宁区每年有书协会员免费为群众写春联,有粤剧团、舞狮队、舞龙队、山歌队、八音队等文艺团队在节日期间为群众演出助兴,这些活动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这些社团也因此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最后,社团也能够服务于党组织和政府有关部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各种政策、法规、措施和要求要使人民群众了解、理解和接受,除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之外,还可以借助各种民间文化社团来扩大宣传。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文化和技术条件的制约,许多人可能还不能通过大众媒体来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法规、措施和要求,民间文化社团根植于人民大众日常精神文化生活之中,它们可以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为党组织和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宣传活动。邕宁区借助民间文化社团开展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八荣八耻、廉政建设、城乡清洁工程、税收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等宣传活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第三,教育功能。首先,从教育的对象来说,民间文化社团通过开展学习、培训、研讨、社会服务等活动,使社团成员得到教育和提高,同时通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也能对其他社会成员产生教育的作用。其次,从教育的内容来说,民间文化社团的教育属于社会教育,涉及的内容十分宽泛,既有知识性的教育,也有时事政策的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社团内部的专业技能培训和政治理论讲座是对社团成员进行专业和时事政策教育,社团通过各种形式向公众宣传各种生产和生活的科学知识以及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的新成果,是对社会公众进行科学知识和时事政策教育;
同时,在社团的各种活动中或多或少会渗透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如通过山歌、粤剧、诗歌、对联、书法、摄影、绘画等艺术形式的渗透,就可以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事实上,文化社团活动使许多人在不知不觉地改掉了赌博、 玩六合彩、虐待老人、迷信神仙等陋习。

第四,娱乐功能。文化主要属于精神领域,人们在艰苦的劳作之余,通过参与文化活动,使身心得到放松,精神得到愉悦。首先,社团成员通过参加社团活动获得精神享受,乐在其中。无论他们是从事书法、绘画、摄影、诗词、对联的创作,还是参与粤剧、山歌、采茶、八音、舞狮、舞龙、舞蹈、小品、秧歌等表演活动,每个人都从中获得身心的放松和精神的愉悦。其次,他们的这些活动又往往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因此同时也使社会公众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邕宁区每年都举办一系列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群众,人们在观看、评论、模仿、学习中充分享受着文化艺术带来的快乐。

二、民间文化社团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经验 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依托民间社团开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宣传普及活动,积累了依托民间文化社团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经验,也促进了民间文化社团自身的发展。根据对南宁市邕宁区的实证调研,主要的经验有 第一,通过确定主题,引导民间文化社团从各自角度出发,积极参与宣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邕宁区文化主管部门每年都根据情况确定不同的活动主题,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和谐社会、宣传科学发展观、歌颂民族团结等等。比如,2007年举办了以“科学发展、共创和谐”为主题的系列性群众文化活动。有“廉政文化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和以“廉政文化进社区”、“社区情,和谐颂”、“八荣八耻”、“城乡清洁工程”、税收、禁毒等为主题的广场文艺演出活动;
2008年举办了以“共享文化成果,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系列性群众文化活动,有“千幅春联送祝福”、“贺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贺岁迎春文艺晚会”、“龙狮贺新春”、“迎春粤剧调演”、“创城迎检广场文艺演出”、“迎奥运舞蹈选拔赛”等活动;
2009年举办了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文明新社会”为主题的系列性群众文化活动,有“春联祝福送千家”、“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图片巡回展”、“人口家庭杯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农民工艺术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宣传广场文艺演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爱国歌曲大家唱歌咏比赛”等活动;
2010年举办了以“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的系列性群众文化活动,有“少数民族文艺展演”、“壮族八音文化艺术节”、“民间民俗民族风情表演”、“嘹哕山歌比赛”、“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粤剧晚会”等活动。

第二,开办各种培训班和讲座,在进行文化艺术技能培训的同时,渗透性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邕宁区文化馆每年都根据需要举办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讲座,为民间文化社团培养人才和骨干,也为民间文化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主要有书法培训班、美术培训班、声乐培训班、舞蹈培训班、嘹山歌培训班、壮族八音培训班、小品小戏创作培训班、业余文艺培训班、书法讲座、摄影讲座、诗歌创作讲座等等。2007年暑期举办了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等培训班,参加培训人数有500多人次;
2008年举办声乐、舞蹈、文学、美术、书法等培训班,培训学员515人次;
2009年在暑假期间举办美术、作文、舞蹈、音乐等培训班,参加培训学员更是达到3500多人次,不定期举办的各种讲座,每次都有数百人参加。根据文化主管部门的要求,这些培训班和讲座的老师们除了在专业知识方面进行培训和辅导之外,也渗透性地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文化艺术的人民性、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党和政府有关文化市场的政策法规等内容的教育,从德艺双修的角度开展培训教育。

第三,重视挖掘、保护和开发本地民间艺术,提高本地民间艺术的品位。本地民间艺术是人民群众最熟悉和喜爱的艺术形式,也是最能够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最容易对人民群众产生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因此,近年来邕宁区文化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对本地区民间艺术的挖掘、保护和开发,主要有“壮族嘹l罗山歌”和“壮族八音”两种。嘹山歌在邕宁区新江镇已流传近千年,新江、蒲庙、那楼和百济四个乡镇有许多人非常喜爱唱这种山歌。嘹I罗山歌属于壮族二声部山歌,在唱法上以“嘹哕”二字为固定开唱词,“嘹”在壮语里有“看”和“笑”两种意义。一般是两人为一方对唱,歌词为七言四句,内容不限,热爱山歌的人常常用唱歌代替语言交流。经城区文化主管部门多年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现在嘹哕山歌已被国家文化部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山歌保护传承基地在新江镇团阳村,山歌传承培训基地设在团阳小学,聘请当地民间歌手作为山歌教师,有一批年轻人正在学习传唱这古老的山歌。邕宁八音也已有百年传承史。“八音”是古代金、石、竹、匏、土、革、丝、木等八类乐器的统称,邕宁八音原来由大唢呐、小唢呐、无孔笛、二弦、秦琴、鼓、锣、钹和壮族岳鼓等组成,经百年演变,现在已经简化为以唢呐为主,配以打击乐,风格热烈欢快的器乐表演形式。在邕宁区几乎是村村有八音队,在婚嫁、祝寿、新居落成、迎宾等喜庆活动中往往离不开“八音”表演。但是,由于各种新的娱乐方式的冲击,壮族八音有被淡化的趋势,为了拯救、保护和开发这一民间艺术,从2006年起,邕宁区政府采取了举办八音艺术节、开办青少年八音示范班、设立八音培训基地、组建邕宁壮族八音艺术团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