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儋州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

海南省儋州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1.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随着松土工具耒耜(如下图)的使用,说明当时我国的农业生产处于 木 耒 骨 耜 A. 刀耕火种阶段 B.石器锄耕阶段 C.青铜器阶段 D.铁器阶段 2.“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指( ) A.都江堰 B.龙首渠 C.隋唐大运河 D.灵渠 3.宋元时期,江苏吴郡“地沃而物移,稼则刈麦种禾,一岁再熟”。证明该地区在推行 A.垄作法 B.稻麦复种制 C.套作制 D.一年三熟制 4.元世祖时期,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以稻米为主,结果每年上百万石的稻米海运至京师。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 B.跨地区长途贸易发达 C.国家经济重心的变迁 D.农作物水稻种植区城扩大 5.“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这一土豪生活在唐朝,不可能成为他显摆资本的是( ) A. 灌钢法制作的钢刀 B. 精美的青铜酒器 C. 胎质细洁的白瓷 D. 艳丽柔和的粉彩瓷 6.周礼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系统记录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专著。书中共总结了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这段记载描述的是 A.官营手工业产品丰富,技艺精美 B.民营手工业水平超过官营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技艺庞杂,规模扩大 D.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专业化强 7.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在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这主要是 A. 中国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 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 C. 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 中国新经济因素的资本原始积累 8.若来唐经商的外国商人在广州有生意上的事情,应该找( ) A.邸店 B.柜坊 C.瓦肆 D.市舶使 9.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0.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 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B. 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 官府鼓励经商 D. 生活习俗改变 11.明史中记载明朝初年并没有“银法”(即使用白银作为货币的规定),到明英宗时规定“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这一规定( ) A. 有利于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使白银成为唯一的货币 C. 意味着传统经济政策的改变 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12.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想寻找史实印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诸多新因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这一观点,他找到的经济方面最有力的证椐是( ) A. 苏州机户“自行设机督造,雇匠织进” B. 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C. 吴江“游手之徙,十室而九” D. 汉口“人烟数十里,贸户数千家” 13.永乐年间遣使下西洋,“招谕海番,贡献毕至“,民户承令转卖这些货物,因而“百姓充实,府藏衍溢“。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 海禁政策尚未施行 B. 欧亚交流日趋频繁 C. 下西洋旨在缓解财政危机 D. 朝贡体系有助于商贸发展 14.战国时期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期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认为工商皆本。这些古代的商业思想 A.与历代商业政策的调整基本一致 B. 揭示了“本末”观念的长期存在 C.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 D. 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 15.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明朝鼓励民间贸 B. 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C. 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D.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16.商鞅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三官贫,必削。”这表明商鞅认为 A.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B.只有实行“重农抑商”,国家才能富强 C.秦国的经济政治贫弱,必须实行变法 D.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 17.新航路开辟”是众多航海家不断探索的结果,下列人物与其航行路线或终点对应正确的是 A.达伽马菲律宾 B.麦哲伦印度 C.哥伦布美洲D迪亚士环球航行 18.明代二如亭群芳谱一书中写道“西番葵,茎如竹,高丈余,叶似葵而大。花托圆二三尺,如莲房而扁。”“西番葵”后来成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得益于 A.欧洲的商业革命 B.欧洲的价格革命 C.丝绸之路的畅通 D.工业革命的扩张 19.明代中后期,沿海地区的甘薯种植相当普遍“闽广人赖以救济,其利甚大”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闽广人追求其利 B.明朝的对外开放政策 C.中国沿海地区适合种植 D.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20.荷兰诗人冯德尔曾写道“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在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9世纪 21.汤姆同学惊奇地发现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大洋洲有新西兰New Zealand,荷兰有西兰省Zealand;
美国有新奥尔良NewOrleans,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你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合理解释是 A.地理形势相同 B.殖民活动的结果 C.关系世代友好 D.文化传统相同 22.下列关于16世纪初期到18世纪中期三角航程分析正确的是( )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 机器工业品大量倾销到美洲 C. 非洲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D. 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 23.1788年,农业在英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为40以上,工业和建筑业不到21。1850年,农业比重下降到21,工业和建筑业则上升到35。这反映工业革命使英国 A.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工业、农业同步发展 D.农业经济逐渐衰退 24.19世纪上半期,一位英国政论家这样写道“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这段话主要表明 A.此时的国际关系格局和谐稳定 B.通过经济的交流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逐步形成 D.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5.19世纪后期,一架珍妮纺纱机的价格约相当于一个英国纺纱工人134天的工资在法国,相当于311天的工资;
在印度则会更多。材料主要说明 A.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效显著 B.采用机器导致失业大增 C.英国出口机器获利更多 D.落后地区更应该采用机器 第Ⅱ卷 (材料题,共50分) 2、 材料题(共3大题,第26题 17分;
第27题 17分;
第28题16分;
共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和牛耕技术开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曲辕犁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摘编自刘凤云等论清代中国北部的农耕文化及游牧文化 材料二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牛耕技术发生的变化。

(9分)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政府实行政策是什么剖析雍正帝流露出“农为天下之本务”思想的依据。(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 铁锄 铁犁 鉄镰 材料二(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铁器的使用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9分) (2)材料二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出阻碍其发展的因素。(8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