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讲义资料

矛和盾的集合 【教材分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寓言,作者黄水清。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
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作为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第一学段学习中已基本掌握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的方法,在本课中,应该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法训练,为第三学段“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奠定基础;
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应该让学生“能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做到这一点还有很大困难,结合本篇课文特点,可以向学生渗透通过抓住关键语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习本组课文,要边读边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继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本课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结合情景理解“集合、自卫、进攻、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等词语。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雨点般、左抵右档、难以招架、大显神威”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明白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过程,感受发明家是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怎样解决问题的。

4.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如果可是对了”,仿照发明家的思维过程来训练说话能力。

5.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学写“矛”和“盾”。结合情景理解“集合、自卫、进攻、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等词语。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雨点般、左抵右档、难以招架、大显神威”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明白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过程,感受发明家是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怎样解决问题的。

4.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如果可是对了”,仿照发明家的思维过程来训练说话能力。

【教学设计】 一、借助图片揭示课题,指导书写,提炼课题中的关键词语。(2分钟) 1.今天赵老师带来一张图片,想看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矛、盾)图上的两个人使用的兵器你们认识,知道他们有什么作用(矛进攻、盾自卫)指名上台指着图画说。

2.看老师来写这矛和盾这两个字,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黑板上画有田字格)教师一边说一边书写。

矛横钩写在横中线上,竖弯写在竖中线上。

盾两个撇就像盾的形状,十字就是盾的把手,目 代表保护身体的部位。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矛”和“盾”的作用有所了解,知道它们在功能上是相对的。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矛和盾的课文,看老师把课题补充完整。

“集”写在田字格中。齐读课题。

4.出示课件“集”的演变过程。

(1)这是最初在甲古文中“集”的样子,像一只短尾巴鸟停在树上。后来在篆文中演变成三只鸟停在树上,再后来慢慢变成了现在的“集”字。“集”就是指许多鸟停树上,这就是集的本意。

(2)这儿的“集合”是不是两种兵器摆放在一起呢读了课文我们就明白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符合新课标指出的,中年级学生要学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的理念。抓课题中的关键词语,了解课题的意思,为后文总结主要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抓重点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5分钟) 1.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老师先来检查同学们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1)检查四字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庞然大物 乱成一团 2.词语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课文读得怎么样呢现在老师请六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看着六位同学把字音读准确了吗句子读通顺了吗读后找一名同学点评一下。(点评时,从字音是否准确,有无掉字添字,句子是否通顺等方面来说。) 3.教师对朗读课文做出评价通过检查老师看出同学们已经养成了认真预习的好习惯。

4.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写了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这个意思,请你默读课文把这句话画下来。指名汇报读句子,你跟他画的一样吗好,课件出示句子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集合”在这指的是什么呢(生集合不是简单地把矛盾放在一起,而是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教师给予鼓励,并板书合二为一。

5.在这句话前面有一句话(出示句子“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和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我们就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读这两句话。嗯,这两句话在表达的意思上有一些重复。你能不能把这两句话合二为一,概括出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想一想。学生总结成一句话(出示句子) “发明家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它在战场上大显神威。”齐读。

6.方法总结对,我们找到了课文中这个关键的句子,一下子就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学习方法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抓课题关键词“集合”利用课文关键句解释词语“集合”是“合二为一”的意思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渗透学习方法。】 三、抓住重点词句,精读课文,理解发明家的思考过程。(21分钟) 过渡发明家是怎样想到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呢源于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的那场比赛。

1.默读课文1至4自然段,看看在比赛过程中,发明家首先发现了什么问题打算怎么解决发现问题用波浪线,解决问题用横线。

课件出示“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2.从文中的哪些描写中你感受到盾确实太小了 (1)指名读,课件出示句子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生雨点般因为“雨点般”说明对方的矛刺得速度快、没有规律的、各个方位的。

生左抵右挡读出了发明家此时是手忙脚乱。

师对,左抵右档不仅仅是左右抵挡,而是上下左右全方位地保护自己。这个词构词方式很有特点,再读读有什么发现有反义词、近义词,除了可以说左抵右挡,我们还可以说“上抵下挡”“前抵后挡”等。

生难以招架读出情况很危急,发明家快要撑不住了。

【预设学生如抓不住重点词语来体会,就来一场实战演练这真是一场激烈而紧张的比赛我们也来一场比赛这样的比赛吧。愿意跟老师对战的举手你现在就是这位发明家,老师就是你们的对手。生以书当盾,师以手当矛。

表演可以分两步左,右,上,下,,可以抵挡。

讨论对照这两个词,表演对不对。再表演出“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从而感受到这两个词的作用突出盾太小。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你右侧刺来(生做动作抵挡),左上方;
左下方;
右上方;
右下方;
一会儿左,一会儿右;
向你的头部刺来;
向你腿部刺来(边说边加快语速,以感觉激烈的争斗场面)】 【设计意图师生实战演练,第一次演练,目的在于让学生仔细读文本,体会这样掩饰不符合课文的描写,从而抓住“雨点般”这个关键词,体会到是速度快、没有规律的、各个方位的。第二次演练则是让学生切身体会对方的进攻令发明家手忙脚乱、难以招架。】 (2)多么紧张危急的时刻呀谁来试着读一读,读出这种感觉。(指名读) (3)小结看,我们就是抓住了这几个关键词体会到了“盾太小了”。

3.再读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把盾造的像个铁屋子。瞧,这个办法多巧妙呀我们把这个情景来读一读吧。我们这样来读老师读绿色的部分;
蓝色的部分男生读;
红色的部分女生读,准备好,开始啦。师生合作读(课件出示) (教师)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男生)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女生)“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5.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学们,前面我们研读了第1、2自然段,通过抓重点词知道发明家发现“盾太小了”,就想到造一个铁屋子来解决。有个铁屋子就行了吗看看发明家又发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我们再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课件出示表格,请同学们带着思考自己读课文第3、4自然段。

(2)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填写表格。

发现问题盾太小 解决问题铁屋子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3)全班集体交流。注意学生面对同学说。现在请每个小组推选两位同学上台汇报学习成果,一个读课文原句,一个讲解表格。

(4)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就运用了抓重点词的方法,找到了发明家一步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将表格完整的呈现出来。

【设计意图小组内合作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认真倾听,领会要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发挥集体的智慧完成发明家思维过程的填写。】 【预设】(1)你瞧,有了这个铁屋子,固然安全了,可是,发明家马上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在这个铁屋子里不能进攻了。这样在战场上岂不是成了人人耻笑的缩头乌龟这如何是好 (2)发明家又想到了一个新的办法,真让人兴奋啊你能来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句子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和炮口。

这里的“矛”加了引号,不是原本的矛了,指的是进攻用的枪口和炮口。

(3)当然铁屋子还要会跑,那就要加上(轮子),安上(履带)。

6.抓住重点三个连词“如果可是对了”,体会发明家是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同学们,这位发明家通过详细周密的思考,一步步发明了坦克。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发明家是如何一步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

(1)课件出示三段文字,师(读红色)生(读其他)合作读,看看有了这三个词语,有什么好处吗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的进攻呀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预设